书城传记宋文骢传
3760700000009

第9章 从航校到哈军工(2)

“华罗庚就曾讲过,会读书的人书越读越少,不会读书的人越读越多。一个人要学好知识,重要的是找到好的学习方法。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上升为理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我所用。”宋文骢在谈到自己的学习心得时说。

“飞机不比汽车火车,有什么故障可以停下来,等修理好了再上路;它是在几千上万米高空飞行的一个有机的整体,任何一点细小的瑕疵,任何一点细小的故障,都会酿成惊天的大祸。所以要求从事飞机维护修理的人,任何时候都不能有半点疏忽和大意!”老师的这些教诲,宋文骢牢牢记在心里。

是啊,飞机的零部件上万个,每一个仪表、每一颗螺钉、每一段管线都有它不可替代的作用。宋文骢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只要一有空闲,他就在飞机上爬上爬下,对照飞机结构图样了解零部件的作用和相互关系。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入学半年后,就基本掌握了即将从事的工作知识和技能。

在长春空军第二航校第一期学员中,宋文骢无疑是佼佼者。这期间,他除了注意自身的提高外,还经常帮助辅导文化程度不高的同学,所以学校里的同学们都乐于同他交往。

战争是残酷的。到了后来,中国、苏联、美国等18个国家被卷入战争,双方投入兵力上百万。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的进展,国内各个空军基地都急需地勤人员。1951年5月,宋文骢这期的部分优秀学员提前毕业,充实到了各空军基地。

宋文骢被分配到了空军第九师27团担任机械师。

“航校的这段学习,十分难能可贵。使我从对飞机的一无所知,到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为我以后从事飞机设计和研制,起到了启蒙的作用。”宋文骢回忆他这段学习生活时总结道。

独立自强的机械师

最初,志愿军空军是计划进驻朝鲜境内机场的,后来根据新确定的作战方针,改为主要使用鸭绿江沿线中国境内的安东(今丹东)等几个机场。“抗美援朝不过江,屁股冒烟到平壤。”这是宋文骢当年在空军基地当机械师时战友们相互调侃的话。

空军第九师27团基地在吉林古殿子机场,主要任务是保卫“小丰满”电站。宋文骢到基地一报到,就立即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

当时空军基地的飞机,主要是苏联的米格-15、米格-17、雅克-11、雅克-18、拉-9、拉-11等机型。那时空勤和地勤是一个大队,地勤人员中,从团长到机械师,苏联和中国都一一配对。宋文骢至今还记得,和他搭对的苏联机械师叫契尔尼谢夫,还有一个机械兵叫宾果夫,外号“冰棍”,他们的关系友好,工作中配合默契。

当时朝鲜战场正处在白热化阶段,美军仗着拥有数量多、性能先进的作战飞机,几乎夺得了战争的制空权。他们一方面对我前沿阵地进行狂轰滥炸;另一方面就是出动大批的轰炸机,对我后方交通要道、指挥机关和后勤补给线进行轰炸,按他们的说法,实行的是“绞杀战略”。我方基地的飞机随时都在出动,对敌机进行歼击和拦截。

进入到飞机实际的维护修理,宋文骢虚心地向苏联机械师们学习和请教。稍有空闲,就对飞机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凡是他维护修理飞机时,他都力求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心有灵犀一点通,到部队以后,他的技艺进步很快,时间不长,他就赢得领导和飞行员的信任,他们都放心地把飞机交给他维护修理。经他维护的飞机,从未出过事故,都能保证作战训练的飞行安全。两年后,他就升任中队机械长。那期间,大队长宋连娣驾驶的飞机就是由宋文骢负责维护的。

在朝鲜战场上,我们的飞行员不怕牺牲英勇顽强,以高超的飞行技术击落过不少敌机,打出了中国空军的威风和志气,创下不少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涌现出一批像李汉、赵宝桐、张积慧、王海那样的空军战斗英雄。但是,在那3年多的时间中,令宋文骢痛心的是,经常听到友邻部队去作战的飞机回来时经常都不完整,甚至在大和岛实施轰炸的战斗中,一个飞行中队飞机起飞后,仅1人跳伞获救,其余15人就再没回来。

这期间,每当宋文骢看见那些疲惫和阴沉着脸从空中归来的战友,看见机身上在战斗中留下的硝烟和弹孔,看见没有归来的飞机留下的空位,他的心情都异常沉重。他有时候也恨,恨自己当初为什么身体不争气,没当成一个飞行员,不能亲自驾机上天和美国鬼子干上一场!

战争,不相信祈祷和眼泪。

在朝鲜战场上,我们的战士缺乏的不是意志和勇敢,而是缺少飞机和坦克。

飞机、飞机!宋文骢明白,尽管我们说“美帝国主义是只纸老虎”,可在现代战争中,没有先进的武器是不行的。飞机已成为掌握战争主动权不可或缺的一把利剑,夺取制空权已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个重要因素——当然,飞机更是战友们的荣誉和生命!那些时候,宋文骢常常在想,我们中国人什么时候才能有自己的比美国飞机速度更快、航程更远、机动性能更好、战斗能力更凶猛的飞机呢?

为了把这个梦想变为现实,宋文骢付出了他毕生的心血和精力。

那时候,恐怕也还没有一个人会想到,这个默默无闻的年轻机械师将来会成为一位中国战斗机的著名设计大师。

年轻的宋文骢是个有心人。在他当机械师期间,虽然他还没有想到将来会去搞飞机设计和制造,但在维护修理飞机的过程中,他都会仔细琢磨各种型号的飞机在结构、动力、机翼、操纵、武器等装备上的异同之处,比较这些结构和装备的优劣之点。同时他善于同飞行员进行交流,听取飞行员对驾驶各型飞机的体会和感受。比如,他发现拉-9飞机在着陆时,飞机的机翼、螺旋桨、起落架很容易折断而发生三等事故;又如飞机在低空的实际航程就不如书上写的那么大,书中与实际使用中差别很大。

宋文骢同时也是个特立独行、喜欢动脑子的人。他把每次维护和修理的故障和问题、飞行员的体会感受都进行记录分析,然后又同战友们进行讨论。到后来,随着他对飞机的认识更深入,他发现苏联有的型号飞机存在一些设计、制造时的先天缺陷,对一位机械师来说,最直接的感觉是许多部位维修不方便,费时、费力、费材料——这种质疑对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机械师来说,似乎胆子也太大了一些,有些鸡立鹤群的味道。一个处于航空初端的机械师,竟然敢对高级的飞机设计师作品提出质疑,这当然完全超出了他工作职责的范围。

这正是宋文骢与常人的不同之处。或者说,这正是成就一位大师必备的思维和行为基础。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那个时候想,我们怎么才能搞出自己国家先进的飞机来呢?那不单是我个人的心愿,而是我们整个集体的心愿。没有我们自己先进的战斗机,只能被动挨打呀!”

1953年7月27日,参战几方在板门店签订停战协议,宣布朝鲜战争结束。

宋文骢从1951年5月到1954年8月都在志愿军空军第九师服役。由于他不分昼夜的忘我工作,保证了飞机作战和训练安全,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1953年3月,由大队政委瞿绪承、机务主任薛维彩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此期间,他几乎年年立功受奖,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全师通报嘉奖1次,他担任机械长的中队荣立集体功。

宋文骢这时已经24岁了,几年紧张的航校学习和部队战斗生活已经改变了他。他虽然性格依然幽默开朗,但已经逐渐成熟起来。从他身上,已几乎找不到昔日那顽皮孩童的影子了,他已成长为一个标准的军人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官。

照道理,战争结束了,宋文骢已算功成名就了,何况在那个年代,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早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离开家乡几年,父母来信着急地关心他的个人问题,可他却一点不急,他有着对自己下一步发展的考虑。

就在这时,机遇又向宋文骢打开了一扇大门!1954年8月,他突然接到领导通知,部队推荐他去考刚组建不久的哈军工!

跻身军事工程最高学府

“什么?哈军工!”

听到这个消息,宋文骢有些夜不能寐了。

宋文骢知道,这所学院,是在苏联帮助下建立起来的中国军事工程的最高学府。大名鼎鼎的陈赓大将,是这个学院的院长;学院的教授,是国内最权威的工程技术精英,还有以奥列霍夫中将为代表的苏联顾问团。有人说它是中国军事工程的黄埔军校,其实——它是新中国一所集陆海空三军诸兵种的以未来工程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高等学府。

有机会学习深造,提高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本领,这是宋文骢多年的夙愿哪!

接到通知,宋文骢赶到沈阳参加考试,然后返回四平部队。

不久,学校录取通知书来了,宋文骢打好背包,告别了部队首长和战友,直奔哈尔滨。宋文骢没去过哈尔滨,在他印象中,这是一座冰天雪地的城市,茫茫的雪原上卷过一阵阵白毛风,枯树秃枝在雪原上瑟瑟颤栗——但宋文骢印象中的,只是冬天的情形。

经过将近一天的火车旅行,宋文骢终于到了哈尔滨。下了车,所见到的这座城市和他印象中的有很大的差别。当时正值哈尔滨的夏天,这座城市是美丽的。松花江绕城而过,城里有着不少欧洲风格的建筑,四处洋溢着异国情调。他一路打听,来到哈军工。

一到学院,他见学院面积很大,不少空地上正在搞建设,几栋建好的大楼宏伟地耸立在白杨树丛中。宋文骢感觉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走进校门,他一见到空军系的大楼,眼前倏地一亮,这座学院真的太气派了。啊,想到自己将要在这里开始新的学习生活了,眼前的一切,令宋文骢不由得有些激动起来。

宋文骢到学院报到的这一天,是1954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