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施仲衡自传
3762000000003

第3章 留苏研究生,学习地下铁道(1)

莫斯科铁道运输工程学院学习生活掠影

1955年11月10日,我乘上开往苏联莫斯科的专列离开北京,车上满载去苏留学的研究生和大学生。研究生车厢选我当后勤组长,为大伙在车上的生活服务。一路上我和苏联列车员联系,尽量按照大伙的口味协调菜单,如解决有些同学不习惯吃黄油等问题。虽然一直忙前忙后,但我仍乐此不疲,因为这是锻炼我俄语口语能力的好机会。当列车途经西伯利亚一片片密密的树林和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时,大伙心情格外舒畅,列车行驶了7天7夜后到达莫斯科,我们在火车站受到了大使馆人员和在读留学生的热情欢迎,第二天即分配我到莫斯科铁道运输工程学院(现改名为国立莫斯科交通大学),师从伏尔科夫教授学习地下铁道。

为了帮助我学习俄语和专业课,学院将我与苏联研究生尤拉分配在一个房间,尤拉曾到我国沈阳做过专家,指导修建沈阳的地下工程,对中国人很友好,他每天晚上都辅导我学习地下铁道课程。我的导师伏尔科夫教授是该校隧道与地下铁道教研室主任,也是1932年莫斯科开始修建地铁时的元老,苏联地下铁道方面的权威之一。他对我既热情又严格,每星期二上午要和我见面让我汇报一星期的学习情况。因为我是他的第一个中国研究生,而且我没有学习过地下铁道课程,甚至连山岭隧道课程也学得很少,一切均得从头学起,所以他布置的学习内容很多,包括他撰写的两本隧道方面的专著,并要我和大学生一起听专业课,开始很难听懂,记不下笔记。苏联大学生将他们自己的笔记让我带回宿舍抄写。同教研室的助教赫拉波夫也是伏尔科夫教授的研究生,他特地陪同我到地铁运营线路的车站和车辆段参观,到盾构施工工地、车站工地实习,深入到盾构工作面了解盾构操作情况。每天晚上同房间的研究生尤拉还要我谈谈一天的学习情况,有什么问题他给我讲解。这样经过整整一年时间的努力,我对地下铁道专业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俄语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向导师汇报时,他也比较满意了。

第二年,李太惠也到苏联当研究生,有一天突然接到她电话要我到莫斯科动力学院去接她。由于在选拔留苏考试时,唐院铁道建筑系将她从桥梁隧道系要回去了,并指派她到苏联学习大爆破专业,故出国前她已决定去列宁格勒铁道学院(因该学院大爆破专业最好)。没料到在使馆分配时,使馆人员从她所填表格中了解到我在莫斯科,当即便问她为什么要去列宁格勒,她回答说那是服从分配,不是个人决定的。使馆人员认为李太惠应该到莫斯科铁道运输工程学院就读,当即给她改签,没想到我们又相聚在一个学校了。在分配宿舍时,本来我们两人可以分在同一房间,但我们商议好,为了更快学好俄语与专业课,第一年还是分开住宿好。我继续和尤拉住,她则和一名苏联女大学生同住。

当我和李太惠重聚在莫斯科时,不由想起我们结婚前后的情景,当时我在北京留苏预备部突击俄文,学习非常紧张,李太惠也刚毕业留校当教师,教学任务繁忙。虽然我们在一个团支部相处已久,相知甚深,情投意合,但谈到结婚嫁娶还没有充分的思想和物质准备,在领导的建议和同志们的督促下,匆匆地参加了结婚典礼,婚后第4天我又匆匆地赶回北京,连一张结婚照都没有来得及照。现在总算有机会了,我们决定到莫斯科最好的照相馆去补拍结婚照,同时也作为我们结婚两周年的纪念。

陪同铁道部代表团考察苏联地铁

我在苏联留学期间还有一件值得一提的大事,那就是在1957年1月,铁道部派一代表团到苏联考察地下铁道,余光生副部长带队,代表团成员中包括铁道部北京地铁工程局局长陈志坚(他曾任太行山兵工厂厂长,解放后到四川负责修建成渝铁路,还在重庆大学任铁道系系主任)、铁道部第三勘察设计院(简称铁三院)院长史晓昭、铁道部隧道公司经理韩曰翰(1965年北京地铁上马时任北京地铁工程局局长),以及铁道部机电总局局长茅以新等人。

代表团要求大使馆找个熟悉地铁专业的人员做翻译,大使馆推荐了我。虽然我正处在撰写学位论文的准备阶段,时间紧迫,但这也是不可推卸的工作,于是用了近5个月时间陪同代表团去莫斯科、列宁格勒、基辅等城市考察了地下铁道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尤其是地下铁道作为战备用防护工程的具体设备、设计原则、参数、结构构造,以及设计规范等。现在回顾这5个月的陪同考察,对我以后的工作有特别大的帮助,尤其是对地铁的防护工程部分,这是一般技术人员接触不到的保密工程(在苏联叫特殊工程),这些特殊工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对保卫莫斯科起了决定性作用。据介绍, 1941年11月,德国***军队兵临城下,苏联为鼓舞士气,在莫斯科地铁马雅可夫斯基车站内召开纪念“十月革命”24周年纪念大会(阅兵式在红场),会后参加阅兵的部队就奔赴前线。当时中苏关系非常好,苏方有关领导陪同代表团参观,毫无保留地介绍莫斯科地铁特殊工程的情况,为了能翻译好,还在介绍前先向我说明情况,给我看有关的资料及规范。让我先掌握情况,然后再翻译给考察团成员。

考察团一行在列宁格勒地铁参观了盾构工地。列宁格勒机械化盾构在寒武纪黏土中每月平均推进1250米,创造了当时的世界纪录,到目前为止仍可以说是世界纪录。它是一种行星式机械化盾构,盾构机后部有两台管片拼装机。考察团一行还在基辅参观了深达100米(这种深度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的地铁车站。他们特地介绍了修建这个车站的难度。由于自动扶梯的长度不能超过100米,因此100米深的车站,自动扶梯要分成两段,在斜隧道中间要设置转换厅,在如此深的地下修建这种大断面的转换厅难度极大。

代表团在苏联考察期间,陈志坚、韩曰翰等考察团成员还到我们留学生宿舍与留学生见面,鼓励大家学成后为祖国建设作贡献。他们到我房间与李太惠见面时,竟发现原来他们早就相识。陈志坚对李太惠印象很好,他在重庆大学当铁道系主任时,李太惠正好是重庆大学铁道系的学生(他们班上只有两个女同学)。记得那天我们做了红烧牛肉,请陈志坚、韩曰翰两位在我们房间一起吃了顿午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