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石屏传
3763300000024

第24章 飞出国门翱翔世界(2)

从尾冲机动可以看出,K-8飞机的大迎角性能和低速性能都是非常出众的。K-8飞机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大迎角性能,据石屏介绍,当初在机翼选型时,采用了翼根前缘修形,这种机翼加工要复杂一些,但能够增大失速迎角。

K-8令世人刮目相看,是1999年6月在第43届巴黎航展上。这是中国飞机首次在欧洲进行飞行表演,同台竞技的还有来自世界几十个国家的50多种飞机。在每天规定的仅有5分钟的表演中,K-8的高难特技,特别是尾冲动作是不少国外飞机无法完成的。正因为如此,K-8被列为此次航展的“十大明星”之一。

试飞在下午2时30分开始,试飞员杨伟江、杨耀双双跨进飞机座舱进行起飞前的各项检查和准备工作。5分钟后,机场塔台传来准许开车滑行的指令。2时40分,法国“阵风”战斗机一着陆,K-8飞机就滑进跑道,开始进入倒计时。

“30秒…20秒…10秒…起飞!”飞行指挥官一声号令,杨伟江与杨耀松开刹车,加满油门。时速表上的数字立刻飞快变换,飞机迅速离开地面,跃上巴黎的天空。升到60米高度时,飞机以最大的坡度回转到观众面前。接下来,紧迫的5分钟内,观众欣赏到一系列精彩场面:超低空最大允许坡度盘旋、低空筋斗、大角度上升横滚、低高度半滚倒转、超低空倒飞通场、战术机动回转、超低空多次横滚以及尾冲。

当飞机轻盈地降落在机场跑道上时,时间不多不少,正好是规定的5分钟。

成功了!在滑回停机坪的过程中,栅栏外的观众向中国两位试飞员挥手致意,不计其数的照相机、摄像机转动着镜头对准K-8飞机。

为了开拓市场,K-8曾飞越南中国海、地中海、红海,也曾在太平洋、印度洋海浪上空呼啸而过,她几次穿越赤道,访问遥远的国度。金字塔、阿尔卑斯、乞力马扎罗见证了K-8的艰苦历程。所到之处,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空军领导、政府部长都热烈欢迎她。K-8的照片出现在各国的杂志和镜头当中。作为洪都的使者,她的足迹遍及欧洲、亚洲、非洲。

见到她的外国人说:“中国制造了自己设计的飞机!”

见到她的华侨们说:“这就是我们中国研制的新飞机!”

在过去的几年中,飞过K-8的20多个国家的飞行员,都称赞K-8是性能很好的飞机。俄罗斯特级飞行员在飞过K-8后说:“这是我所驾驶过的世界上最好的教练机之一。”K-8落户巴基斯坦后,表现出众,巴方一位将军大为感叹:“我们终于找到了理想的教练机。”

K-8忙着飞行,石屏也没闲着。石屏很重视市场开拓,他知道再好的产品,没有市场,商业不成功,就是失败。所以只要代表团到洪都考察,他必定亲自介绍K-8飞机,听取反映意见,同时,注意收集反馈信息,以便组织准备及时的外场服务。同时,他还分析不同国家的训练体制,从各国教练机的匹配情况来预测K-8的潜在市场。他以专业的洞察力,为K-8寻求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1995—1997年,K-8飞机销售量增长缓慢,生产批量小而成本高,洪都的生产经营面临巨大的困难。中航技以收购飞机的形式给洪都以有力的支持,帮助洪都渡过了难关。同时,洪都在技术上全力支持中航技的强力促销活动。双方不遗余力地通过参加航展、巡回飞行表演、用户评估试用、邀请军政要人来访等多种形式,组织强有力的、有针对性的一系列市场推销活动,开拓K-8飞机的国际市场。同时,采取整机销售与合作生产并进,形成多种产品组合,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K-8在航展上的频频亮相产生了良好的宣传效果,这为K-8打开国际市场起到了积极作用。经历了数年艰难的市场培育后,K-8飞机市场终于在1999年好转,外贸形势出现了重大转机。

随着K-8E项目的实施,K-8逐步走出困境,打开局面。这中间,除了飞机本身的性能优势以及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的支持和洪都的积极努力外,与中航技的积极争取有着直接关系,可以说,中航技在开拓K-8的国际市场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签订K-8E飞机项目是中航技自成立以来最有计划、有远见的合同。早在1989年6月,中航技与洪都曾组团向埃及空军学院演示介绍了K-8飞机,并希望埃及空军根据他们使用其他国家教练机的经验对K-8飞机提出改进的建议。

1995年8月,中航技提出能否用中巴共同研制的K-8教练机打进埃及市场。当时,这一想法一经提出,便遭到部分人的质疑,认为难度太大。

经过摸底,1996年8月获悉埃及空军学院非常需要引进一种新型教练机以代替即将到寿的120架L-29教练机和1994年换装的48架L-59教练机。L-59因技术原因,在两年内发生了3起一等事故,供应商又不给予解决,飞机长期处于停飞状态。于是,中航技有针对性地加大销售力度,加强与埃及空军的联系。1997年2月1日,中航技代表与驻埃使馆曹武官一同拜会新上任的空军司令沙菲克中将,向他推荐了K-8、超7、运12等飞机,他非常感兴趣并支持K-8飞机到埃及进行飞行演示的建议。

中航技董事长刘国民、总经理杨春澍得悉这一信息后,对这次行动极为重视,决定派2架K-8飞机赴埃进行飞行表演,而后留在埃及供其空军进行评估飞行,评估时间不限,并希望埃及空军对飞机提出改进意见。这一措施为恢复和发展对埃及的飞机出口开了个好头,也为后来的K-8飞机销售工作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1997年8月中旬,2架K-8飞机运抵埃及亚历山大港口,用了不到2周的时间完成了总装和试飞准备工作,9月上旬飞行表演的准备工作一切就绪。埃空军司令说:“你们公司(中航技)是有效率的公司,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做好了飞行表演准备工作,这对于西方公司来说是不可能的,真是高效率。”并说要亲自参加这次活动,并预祝演示成功。对我方决定2架飞机飞行演示后留给空军进行为期半年的评估飞行,他也非常赞许。此举给埃空军司令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为以后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97年9月15日,埃及开罗,蓝天白云下,机身喷有红、白、蓝三色的K-8简直就是一只矫健的雄鹰。它首先以一个漂亮的超低空进场亮相,一下牢牢吸引了观众的视线。随后,低空盘旋、滚转、跃升、俯冲,一连串动作令人眼花缭乱,K-8的名声从金字塔传遍非洲大陆,飞向远方。

此后,K-8又赴津巴布韦、赞比亚、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7国进行飞行表演。历时23天,航程14760千米,一路博得所到国家政府部门和航空界的喝彩。

随后,埃及政府准备对其即将退役的L-29教练机进行替换,替换数量近百架,并向世界各知名教练机生产商发出了项目招标书。洪都研制生产的K-8飞机与意大利的S.211型教练机和捷克的L-139/159型教练机共同参与了埃方的招标竞争。

1999年1月,竞标单位均派出飞机在埃及进行评估飞行,在这次飞机性能、价格的大比拼中,捷克在首轮竞争中被淘汰。面对意大利,中方谈判人员自信而幽默地说“我们虽然足球踢不赢意大利,但我们的K-8有实力。”当然,这种自信是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上的,当时中航技为了K-8竞标,所准备的资料都有好几箱。

洪都派出了一名英语能力较强的技术骨干,参与竞标全过程。在竞标过程中,这名骨干会将埃及前方的最新动态及时反馈给石屏。这段时间,石屏时刻待命,遇上技术决策问题,立即做出答复。对于复杂的问题,石屏会迅速组织人员进行解答,给予前方技术支持。

比质量,比价格,比进度,比管理。5轮激烈角逐之后,K-8飞机脱颖而出,击败对手,一举中标。1999年12月27日,中埃签订了合作生产80架K-8E的合同。至此,经过长达8年的艰苦谈判,K-8飞机终于飞向了金字塔。

在K-8的竞标及签约过程中,国务院副总理吴仪非常关心这个项目,多次询问进展情况。签订合同后,吴仪专门发电祝贺。

K-8E项目合同总金额达3.45亿美元,合同内容包括合作生产80架K-8E飞机,并帮助埃方建立起完整的K-8E飞机生产线;由洪都帮助埃方建立一个能对K-8E飞机进行改进、改型以至设计的航空研究发展中心;洪都提供与埃方综合后勤保障体系接口的综合后勤保障系统。埃及K-8E项目开创了中国航空工业成套技术出口的先河,既实现了产品出口,更有意义的是实现了航空产品研发中心、航空制造技术(生产线)的输出。这是中国航空工业外贸发展的又一新的里程碑,填补了50多年来,中国航空工业飞机生产线和研发中心出口的空白。

K-8E成功的时候,石屏已经66岁了,离他担任K-8飞机总设计师已经有13年了。这个时候的石屏看上去仍然年轻精神,脸上那些深刻的皱纹并没有让他显得衰老,反而表现出一种特有的气质和浓厚的力度。对事业的热爱焕发了他的青春,使他的工作精神甚至超出了年轻人。在航空科研上,他仍是那么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在每次会议的研讨中,他那清晰明确的思路,深入浅出的阐述,严密准确的计算,新颖独到的见解,让人佩服。他对国家总是怀着一种忧虑和责任,在过去与未来的交叉点上,十年如一日,努力完成着自己的使命。

在石屏办公室的墙壁上,挂着一幅裱好的字“长风波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字体苍劲有力,内涵深刻丰富,写出了石屏的心声。石屏喜欢站在窗前凝视天空,喜欢听试飞跑道边传来的飞机的轰鸣声。他知道,自己所处的时代,已经不再是骏马奔驰的年月,人类的触角早已伸向太空。宇宙空间对他来说是生疏的,又是向往的领域。对于搞航空的人,只要前进,就会发现前方有无数需要攀登的科技高峰矗立在浩渺的苍穹,延伸到无边的天际……

一道电话铃声结束了石屏的遐想。电话通知石屏参加K-8E工程第一次工作会议。这次会议在新千年的首个春节前夕召开,由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梁振河主持,会上宣布中航技成立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办公室,洪都也成立了由公司主要领导组成的项目指挥部和由专家、管理干部组成的K-8E项目办公室,进一步完善了项目总设计师系统。此时的石屏已经退休,被返聘,担任了K-8E的总设计师,K-8E项目正式启动。

按照埃方要求,K-8E飞机要在K-8的基础上改进,要调整飞机的总体布局,对前后舱仪表板和操纵台重新设计,对通信系统、导航系统、仪表系统、火控系统和电气系统进行改装,对燃油、操纵、环控、液压、起落架等系统结构进行设计改进,需要新选用、改型及新研制成附件达30多项,仅专用图号就达8000多个,且要全部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及绘制。在有限的时间内,这个工作量非常大。

原来在K-8发图阶段,计算机不太普及,很多图样都是手工绘制的。针对埃方提出要100%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及绘制的要求,洪都出于进度的考虑,原本打算只对需要改进的部分用计算机绘图,后来发现,这样管理很麻烦。于是石屏决定,一次性全部实现计算机绘图,终于保质、保节点完成了设计任务。因为要向埃方提供设计报告,石屏亲自拟订了“技术报告编制要求”,这其中,既要考虑到保密制度和知识产权的内容,又要最大程度方便合作,为此一条条,一项项,逐项研究,为设计员编制文件起到了指导作用。为了统一技术术语的英文翻译,石屏专门指定人员编制一本《专用中英航空技术术语对照》。

在石屏的带领下,飞机设计所为完成K-8E的设计工作开始了会战。一批又一批朝气蓬勃的科研人员投入到了K-8E项目之中。他们凭着高度的责任心和顽强的奋斗精神,在中国航空工业从来没有人涉足过的领域,开辟着全新的格局。无论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挡不住他们奋力跋涉的脚步。

2000年6月6日,经过半年的会战,K-8E就实现了首飞。而这一天,也是我国第一架强5飞机首飞35周年的日子,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国务委员的吴仪特致信祝贺。同年12月,K-8E通过设计技术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