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航空体育文化
3765000000014

第14章 航空体育与运动解剖学(1)

航空体育与其他体育运动一样,也是人体内力与器械、空气、风筝、滑翔机、热气球等外物的相互作用,而在这一过程中,人体肌肉的力是掌握动作或飞行的要素。如在跳伞的悬挂中,上臂肌肉处于高度紧张,跳伞落地时下肢肌肉的力对缓冲起到关键作用,还有滑翔机操控中手的力量和灵活性,在航模运动中,手腕、手指的肌力和灵活性也是不能忽视的,所以对航空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可以为航空体育运动员进行有效的训练提供参考。

第一节 体育的解剖学分析基本概念

解剖学动作分析仅以人体运动器官系统为基础,结合体育动作的实际情况,围绕运动环节来分析寻找原动肌。原动肌是指做某一动作起主要作用的肌肉。由于肌肉收缩与发挥作用都是内力与外力的作用关系。所以一般动作的解剖学分析都采用环节受力分析法。所谓“环节”,是指人体身上可以活动的每一段肢体,节段或绕关节转动的骨。如人体前臂骨绕肘关节转动,而上臂是绕肩关节转动,大腿是绕髋关节运动,而以上的前臂、上臂、大腿便是一个或一段运动环节。

环节受力分析法是根据运动中的受力情况来分析寻找原动肌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便实用,不受场地、仪器、设备条件的限制,是将所学的运动解剖学知识与运动实际相结合,灵活使用的一种方法。在实际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人体运动(包括航空体育动作)是复杂的,变化多样的,任何一个简单动作的完成,并非是由一个环节完成,往往由一连串的环节或运动环节参与,比如整个手臂的运动,就有上臂一个环节、前臂一个环节和腕指等几个环节共同参与的。由于运动系统是由关节、骨、肌肉三部分组成,所以每个动作的完成都是这三者的共同作用,三者的力的协同作用。

人体由206块骨头组成,任何一个动作都是由多个环节参加的,由于各个环节四周布满肌肉,比如上臂的上方有三角肌,并与胸大肌、背阔肌相连,上臂的前方有肱二头肌、肱肌,后部有肱三头肌、肘肌等,所以一个动作中参与的肌肉是多方面的。但是无论有多少块肌肉参与,其中必然有几块是主要的肌肉,比如前臂屈时,发动前臂屈的主要是肱二头肌,骨随着前臂屈的角度越小,肱肌也参与并起主要作用。再如大腿抬起时,最初是股直肌(股四头肌)起最主要作用,随着大腿的继续抬高,髂腰肌逐渐参与并起主要作用,在原动肌收缩的同时,对抗肌、中和肌、固定肌会一起协同配合。比如手倒立中,原动肌是使肩关撑直的三角肌、胸大肌、背阔肌,这时最关键的是固定肩胛骨,因为肩胛骨可以绕多个运动轴转动,肩胛骨的关节盂与上臂的肱骨头构成肩关节,所以在倒立时要保持肩关节直立,就首先要控制好肩胛骨,让肩胛骨保持不转动,给予肩关节强力的支撑。而要让肩胛骨保持不转动,这时是靠肩胛骨四周的四块肌肉的相互对抗来固定肩胛骨,这四块肌肉分别是斜方肌、前锯肌、菱形肌、肩胛提肌,其中斜方肌与前锯肌使肩胛骨上回旋,而菱形肌和肩胛提肌使肩胛骨下回旋,这样就产生上回旋与下回旋两群肌肉的对抗,结果使肩胛骨固定在中间位置不动,便于肩关节直立而较好地完成手倒立动作。

环节受力分析中的受力,在环节运动中受的主要是两种力,一种是外力,一种是内力。外力作用于运动环节上,常见的外力有重力、阻力、支撑反作用力,软组织(肌肉、肌腱、关节囊韧带、筋膜)被动牵张力等,如要按照生物力学细分,又有组织、细胸的磨擦力,体液、血液的动力,血管壁的阻力等。内力只有一个,即肌力。环节受力分析法的实质是通过环节受力情况来定性分析肌拉力的方向和作用。若能准确判断出某一运动环节上受何种外力作用为主,就能迅速判断出原动肌位于环节运动方向的哪一侧。根据实践,一般动作中有以下三种情况出现:

(1)环节运动方向与外力作用方向相反。判断这种情况,首先肌力大于阻力,环节做动力性的向心工作,外部动作表现为关节屈或折叠,连接关节的两骨逐渐靠拢。

(2)环节运动方向与外力作用方向相同。这种情况会有两种表现,快或是慢,所以需要缓冲的动作,比如俯卧下降,双杠直撑下降,下肢的落地缓冲都属于动作慢的情况;而上肢和下肢快速下摆就属于动作快的,比如用铁锤敲铁钉、拍球、排球鞭打动作。

(3)静止状态,虽然静止是相对的,但在体育动作中确实有不少看似静止的动作。从力学观点看,静止是合力为零,合外力矩为零的结果。当静止状态的瞬间,运动环节绕关节转动的位移速度相对为零,即相对不动。

在航空运动中,如跳伞、滑翔伞、滑翔机、热气球运动中,大多数情况下,相对静止动作多,如悬挂空中,只见伞在飘动,而人体悬着不动。但实际上跳伞、滑翔伞的起跳、离机和着地都属于动力性动作。如仔细观察和分析,运动员在跳伞中,抓握伞带的手一直在不停地动,以调整伞的方向,滑翔伞、滑翔机都需要运动员的手调控,抓握操纵杆,特技跳伞更是典型的动力性动作。所以航空运动的动作解剖学分析是复杂多样的,既有第一种和第二种情况,也有第三种情况,要根据不同动作进行判断。

第二节 跳伞运动的动力性动作解剖学分析

一、起跳动作

开始姿势,两臂抱胸,两眼平视舱外,下肢(髋、膝、踝)三个关节弯曲,接着两腿蹬地跳出舱外。①这时骨盆相对大腿为运动环节。环节的运动是髋关节伸,与外力相反方向,原动肌为臀大肌和股后肌群,肌肉工作条件是远固定,肌肉工作性质是克制工作。②大腿相对小腿为运动环节,环节的运动是膝关节,与外力反方向,原动肌为股四头肌,肌肉工作条件是远固定,肌肉工作性质是克制工作。③小腿相对足部为运动环节,环节运动形式是踝关节跖屈,与外力相反方向,原动肌是小腿三头肌、胫骨后肌,肌肉工作条件远固定,肌肉工作性质为克制工作。④跖骨部相对近节脚趾为运动环节,关节运动形式为跖趾关节屈,与外力相反方向,原动肌是趾长、姆长屈肌,肌肉工作条件是远固定,肌肉工作性质为克制工作。⑤近节脚趾相对远节脚趾为运动环节,关节运动形式是趾关节屈,与外力相反反向,原动肌有趾长肌和姆长屈肌,肌肉工作条件为远固定,肌肉工作性质是克制工作。

二、落地缓冲

跳伞(包括滑翔伞)落地缓冲是指运动员从空中落地时的缓冲动作。由于自由落体的关系,人体重力是垂直向地面的,当跳伞运动员两脚着地时,地面因受到人体重力的冲击而产生反作用力,运动员为防止身体受伤,一般都会主动屈髋、屈膝、屈踝,以尽量减慢速度,达到缓冲的目的。落地缓冲动作分解为四步:①骨盆相对大腿作为运动环节,关节运动是髋关节屈,与外力的关系是慢反向,原动肌有臀大肌,股后肌群,肌肉工作条件远固定,肌肉工作性质作退让工作。②大腿相对小腿作为运动环节,关节运动是膝关节屈,与外力关系是慢反向,原动肌有股四头肌,肌肉工作条件为远固定,肌肉工作性质是退让工作。③小腿相对足部的作为运动环节,关节运动是踝关节背屈,与外力关系是慢反向,原动肌有小腿三头肌、胫骨后肌,肌肉工作条件为远固定,肌肉工作性质是退让工作。④跖骨部相对近节脚趾为运动环节,关节运动是趾关节伸,与外力的关系是慢反向,原动肌有趾长肌、姆长屈肌,肌肉工作条件是远固定,肌肉工作性质是做退让工作。

通常跳伞着地动作要求是:离地面还有10~15米时,两脚并齐,保持脚掌与地面平行,两腿并拢稍弯曲,两腿伸出约45 ° ,两手松开前面两根操纵带后,迅速抓紧后两根操纵带,当离地3~4米,猛拉后两根操纵带,使两脚同时着陆,大多数情况下身体会被伞衣带着向前,有些跳伞者会顺势站起来,并跟着向前小跑,同时双手从抓紧的后两根操纵带开始,迅速交替收2~3根伞绳,慢慢停下。从解剖学分析,跳伞刚着地时是处在下肢肌的缓冲,但由于冲力大,同时因伞受风力的影响,可能会产生向上的拉力,所以跳伞着地很难一次缓冲立住站稳。所以可能有第二次,甚至第三次下肢肌的缓冲,直到恢复直立为止。对于跳伞运动员动作练习来讲,除了专门的跳伞技术练习之外,可以发展下肢的臀大肌、股后肌群、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胫骨后肌、趾长、姆长屈肌等肌肉力量。还可以增加空中挺胸展背、挺胸后收腹,收腿下肢两个阶段的动作分析。

动作难点:各环节动点骨绕关节定点骨相对运动。如骨盆绕髋关节相对大腿骨运动,大腿骨绕膝关节相对小腿骨运动,小腿骨绕足关节相对跖骨运动,跖骨绕跖趾关节相对近节趾关节运动,近节趾骨绕趾关节相对远端趾骨运动。下肢各环节运动以地面为固定支撑点,所以该动作是下肢多关节联合运动,是多运动环节的协调运动。其次,是下肢各环节的外力以人体和伞及其他器物重力为主,跖趾关节与趾关节处的外力是由于直接接触舱门和地面,人体的重力压迫舱门和地面转化成的支撑反作用力。由于跳伞动作比较特殊,出舱门时并不需要拼命向上起跳,而着地时两手处于抓伞和高举姿势,所以落地时,不能依靠两手侧平举或前平举来维持重心的平衡,而要靠两腿的力量,尤其是近节、远节脚趾的用力侧蹬。因此跳伞运动员的腿部力量练习,既要加强以上肌肉力量练习,又必须掌握好的平衡能力练习。脚趾的练习也很重要,如经常练习连续上向跳起落地缓冲,再跳起,落地缓冲,提高落地缓冲的感觉和能力。

跳伞的起跳离机和着落接触地面,虽然都是下肢肌起主要作用,但离机的起跳,下肢用力与着落时的下肢肌力力还是有不同的,离机起跳是人体从屈髋、屈膝、屈踝到伸髋、伸膝、伸踝,甚至是从屈体到展体,运动员离机时的起跳,整个人体团身,一是为起跳时提高人体重心垂直速度增加动力源,此动力源与起跳腿的支撑效应是相联系的;二是为人体在起跳时由屈身转为竖直提供了动力源,为了获得以上动力,跳伞运动员起跳腿髋关节的伸肌是关键。

而落地缓冲时,人体作为自由落体从空中降落直冲地面,对地面的冲击力很大,大的冲击力超过了腿部的支撑能力,迫使人体重心下降,它表现在髋、膝、髁关节的弯屈,这时腿部肌群都处于退让收缩。退让性收缩的作用有两个意义:其一,髋、膝、髁关节的弯屈使重心快速的向着地腿支撑点上方移动。其二,着落腿伸肌群做退让性工作,即被动拉长也称为肌肉的离心工作,肌肉收缩克服阻力,阻力大于肌力,使运动环节朝肌肉拉力相反方向运动,这样可以增加肌群的收缩初长度。实践证明,肌肉预先稍许拉长或拉长到最大限度时,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力量都不大,只有肌肉处于适宜(感到便于用力)的初长度,肌肉收缩才能产生最大的力量。有人对小腿三头肌进行过研究,即预先拉长小腿三头肌,使足背屈60 °后再进行跖屈,这时小腿三头肌的收缩力量能从384千克增加到598千克。而且跳伞着落时,下肢关节的退让性收缩还可以避免下肢各关节的损伤,但要注意的是,在跳伞着地时,由于落地不稳或伞受侧向风力的影响,会容易发生膝和踝关节的损伤。一是膝关节向内、向外的转动力造成膝部内侧韧带和外侧韧带损伤,更为严重的是造成半月板撕裂性损伤。二是踝关节不正确的着地,会造成踝关节的外翻性扭伤,从踝关节的运动解剖学看,该关节是由胫骨的下关节面、内踝关节面和腓骨的外踝关节面共同形成的叉状关节窝,以及距骨滑车的关节头构成。绕此关节额状轴,足可做屈伸运动(足向下为屈,或称跖屈;足向上为伸,或称背屈)。由于距骨滑车关节面前宽后窄,当足跖屈时,窄的部分进入关节窝,这时在关节内会出现空隙,所以足跖屈着地时受到外力冲击是很容易损伤的。其次,踝关节的关节囊前后松驰,有利于屈伸运动,两侧有韧带加固,这些韧带是:内侧的三角韧带,它自内踝呈扇形向下,止于称为跗骨的内侧舟骨、距骨和跟骨内面。外侧有三条韧带,前方为距腓前韧带,中部为跟腓韧带,后方为距腓后韧带。这三条韧带均起于外踝,向前、下、后分别止于距骨、距骨的外侧。由于内侧韧带构造厚而排列紧密,外侧韧带薄弱而排列稀疏,所以踝关节韧带损伤中,以外侧最为常见,跳伞运动中为了避免踝关节损伤,跳伞时要多加强踝关节力量练习、柔韧练习,特别是多做外踝的力量练习,练习的方法是连续跳、侧蹬跳和外翻,内翻的拉伸练习。

有学者对跳伞损伤进行过研究。如王秀增的《伞兵跳伞着陆损伤150 例分析》一文指出:“着陆伤是伞兵跳伞过程中最易出现的损伤,研究对象是150名男伞兵,年龄最大45岁,最小19岁,其中19~24岁111人,占74%;25~30岁22人,占14.6%;31~35岁10人,占6.7%,结果发现着陆时腰椎压缩性骨折为常见损伤。

《飞行学员陆地跳伞着陆时发生腿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一文中指出:飞行员陆地跳伞着陆时腿部损伤发生在踝关节、膝关节、小腿胫骨等部位,其主要原因是思想准备不充分,着陆技术动作错误,专项力量素质不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