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舰载武器
3765200000044

第44章 舰载软杀伤武器(4)

六、“戴尔玛”软杀伤武器系统

丹麦是北欧的一个小国,但其海岸线的长度却与法国相当,因而丹麦对海军的建设非常重视,其海上兵力规模虽然不大,但各种作战舰艇却有80艘左右。在舰载软杀伤武器的开发和装备方面,丹麦海军走的是一条“求精务实”的道路,虽不追求大而全,但却不时有惊人之举。“戴尔玛”系统就是一种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舰载软杀伤武器系统,其功能之齐全、通用性之强、技术水平之先进和反导效果之高目前已得到世界多国海军(包括美国海军)的认可和推崇,可以说是世界海军现役软杀伤武器系统中当之无愧的高端型号。

和其他舷外干扰型软杀伤武器系统一样,“戴尔玛”系统也主要由发射装置、控制系统和干扰弹药三大部分组成,但这三个部分却独具特色,别具一格。

根据丹麦国防研究局论证的、可提供最大有效覆盖范围的最佳方案,“戴尔玛”系统采用了固定安装的DL-6T型6管式130mm发 射 装 置、DL-12T型12管式130mm发射装置和专用于反潜作战的Mk137型发射装置。

DL-6T型发射装置的外形尺寸为1000mm×1200mm×1200mm,全 重275kg,配有6个发射管,被分为3组,每两个发射管为1组,每1组发射管彼此之间的发射安装角分别为20°、40°和135°(这些不同的角度是由丹麦国防研究局通过一系列系统模拟确定下来的),每1组发射管还可实现45°的俯仰,以适应不同推进形式(迫击炮管式推进或火箭推进)干扰弹的发射需求。该装置适装于排水量500t以下的小型舰艇,载舰左右舷两侧可各装1座。

DL-12T型发射装置的外形尺寸为1000mm×2400mm×1200mm,全重550kg,每座发射装置配有4组共12个发射管,每3个发射管为1组,各组间的发射安装角分别为10°、40°、60°和135°,适装于中型以上舰艇,可在舰艇的左右两舷各装1~2座。

以上两种发射装置的底座均由铝制成,其受力均经过精心计算和分配设计,安装时承载甲板面不需进行特殊加强处理,对载舰的影响极小。

MK137型发射装置类似于美国海军的SRBOC系统发射装置,专用于发射反鱼雷的一次性假目标弹药。

丹麦海军经过反复试验认为,“戴尔玛”系统采用固定式发射装置的主要优点是其反导作战效果在大多数情况下优于瞄准式发射装置,因为它不存在操作延时问题(瞄准式发射装置需要有一定的旋回时间),因而可以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但是,丹麦海军也认识到,“戴尔玛”系统多座发射装置共装一舰(大型舰艇一般需配置4座DL-12T型12管式发射装置)的做法虽然可向载舰提供360 °的全方位保护,但却有可能影响载舰的隐身性能。为此,丹麦海军近年来又决定对原发射装置进行改进。据悉,改进型是一种可重新装填的内置式双管发射装置,具有良好的隐身性,安装在可快速开启的舱口盖后面,发射时,假目标干扰弹的外层管壳可起到发射管的作用。据开发商戴尔玛公司称,这种新一代隐身式发射装置已于近期开发成功,可以发射射频干扰弹和红外诱饵子母弹。

最为令人称道的是,“戴尔玛”系统的两种发射装置均配备有独特的弹药自动识别系统。该自动系统可使发射装置读出弹药的装填状态和弹种型号,然后通过发控计算机反馈给系统操作人员。这就完全避免了装填信息传递中的延迟,可防止甲板上的装弹手和作战情报中心或舰桥上的操作者之间出现可能的误解,从而也就消除了因误用弹种而引发的灾难性后果。

该系统设计有全自动、半自动和人工三种工作模式,选用何种工作模式可通过控制器或作战管理中心轻易装定。作为一套完整的多功能软杀伤武器系统,“戴尔玛”系统不但可完全融入载舰的作战系统,而且也可作为独立系统与载舰相关传感器和子系统连通,由自身控制器控制操作。

“戴尔玛”系统的发射装置几乎可以和现役任一种130mm的标准假目标弹药(包括无源干扰弹、有源诱饵弹、可编程假目标弹、角反射器类假目标、反鱼雷干扰弹等)相配用,这之中不但有北约标准的弹药(如美国海军 MK36 SRBOC 系统的多种舷外干扰弹,北约“海蚊”系统的箔条弹、红外弹等),而且还有一些专用弹药,例如英国海军的Mk251型“海妖”有源诱饵假目标弹。不过应当指出的一点是,在系统目前配用的弹种中,几乎没有一种是丹麦公司自行开发的。最近几年来,在评估类似系统的基础上,丹麦海军特别注意为“戴尔玛”系统引入双模(射频/红外)干扰弹,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丹麦海军有以下三点考虑:其一,随着红外制导技术的日趋成熟,未来反舰导弹将越来越多地采用雷达/红外双模寻的头;其二,双模干扰弹的干扰作用更为有效,可以对反舰导弹起到过去两种或两种以上干扰弹才有的迷惑、引诱、欺骗等作用,对抗效果有倍增的可能;其三,水面舰艇的设计越来越强调降低雷达截面积和红外反射特征,隐身性越来越好,体积较小的双模干扰弹更适于保护这类隐身舰艇。“戴尔玛”系统可配装以下几种干扰弹。

(1)“奇姆拉”双模干扰弹。这是英国切姆伦公司研发的一种箔条/红外双模无源干扰弹药,采用了“海蚊”系统“塔洛斯”双模干扰弹的相关技术。该弹弹体直径130.2mm,长度1278mm,全弹重20kg,内装爆炸装药2.7kg,包括中心爆炸式箔条和多波谱红外两种子弹药载荷,其中箔条载荷作用距离120m(45°发射角),飞行时间3.8s,形成的假目标反射截面积6000m2;红外载荷作用距离30m(45°发射角),飞行时间0.9s,红外输出功率3kW(3~5μm波段)和8kW(8~14μm波段),持续作用时间20s。该弹适用于保护轻型护卫舰一类的小型舰艇,也可适用于具有一定隐身能力的中型舰艇,可与“海蚊”系统和美国海军SRBOC系统相兼容,主要用于对抗反舰导弹的雷达和红外导引头(包括红外成像导引头和双色红外导引头)。箔条子弹药以中心爆炸形式散布在一个很大的范围内,以迷惑8~10kMHz和10~20kMHz波段内的雷达导引头。随后,红外子弹药以不到150ms的间隔时间连续发生4次空炸,在近红外波段和远红外波段形成有效的假目标辐射,以引诱来袭导弹的红外导引头。据称,该弹之所以采用中心爆炸技术,主要目的是限制爆炸范围,以免对发射平台造成连带损害。“奇姆拉”双模干扰弹已于2001年通过了丹麦海军的海上鉴定试验, 2002年开始装备部队,目前丹麦海军的“飞鱼”级多用途水面舰、“尼尔”级护卫舰等均已列装。

(2)“斗牛士”双模干扰弹。这是德国巴克弹药公司推出的一种射频/红外双模无源干扰弹,用于护卫舰以下级别的舰艇对抗反舰导弹的攻击。作为新一代的130mm双模干扰弹,“斗牛士”具有箔条浮散速度极快、以双色功能形成类似舰艇的光谱特征、可产生高强度雷达反射截面、持续作用时间长(超过40s)、全向极化、有自动程序或装填状态指示器备选、可与多种130mm发射装置相兼容等特点。该弹可携载5枚子弹药,每枚子弹药都装有箔条和红外两种干扰载荷,两种载荷可同时同位爆炸,同时干扰反舰导弹的双模导引头。由于采用了特殊的爆散技术,其箔条载荷所产生的假目标箔条云反射强度比标准箔条高出6倍,可以较大的距离选通脉冲对抗雷达制导导弹;而其红外载荷的波谱可调,可在所有红外波段内产生类似舰艇的光谱信号特征,这使其可以有效对抗所有通用的红外导引头(包括双色红外导引头和视场较小的红外成像导引头)。“斗牛士”已成功地进行了多次导引头实际对抗试验,除丹麦海军外,现已在德国、西班牙、葡萄牙、波兰和马来西亚等国海军服役。

(3)“海盗”红外诱饵弹。这是英国切姆伦公司原为日本海上自卫队开发生产的一种火箭推进式130mm红外诱惑干扰弹,可以迷惑和引诱两种方式对抗多种类型的红外(包括红外成像)导引头,1997年形成装备。该弹发射后2s内可飞抵其最高点和最大作用距离,随之爆裂并释放出9个子载荷——3个空爆闪光弹和6个水面漂浮式磷粉罐。其中空爆弹分别以1s、3s和5s的时间间隔闪烁曳光,同时产生持续约20s的红外烟云;在烟云尚未散尽前,6个磷粉罐开始启动,分别产生强度1kW、持续时间60s、波长范围3~5μm的红外辐射和强度4kW、持续时间60s以上、波长范围8~14μm的红外辐射。据研制公司宣称,较之单纯的多次空炸型红外诱饵弹,“海盗”的空炸和水面发烟相结合技术可形成时间更长、作用效果更强的红外遮蔽效果,从而更可靠地保护载舰。

(4)PW216型箔条干扰弹。该型弹有两个子型号,虽同为箔条干扰火箭弹,但作用方式和机理却有区别,性能特点也各有千秋。其中,PW216 Mod1 型是一种先进的箔条干扰弹,可用于所有130mm的发射系统(丹麦海军的“戴尔玛”、北约的“海蚊”、美国海军的SRBOC等),弹体直径130.2mm,长度1260mm,发射初速52m/s,发射膛压小于50bar,有效射程1~2.7km(45°角发射时),有效射高113~172m,飞行时间8~24s(视射程装定值而定),箔条云的雷达反射截面14000m2(多路径水平极化),箔条浮散时间10s,全弹重27kg,爆炸装药2.1kg,火箭发动机点火由微机控制。该型弹的主要特点有:弹体内装有一块高性能的箔条有效载荷,采用中心爆炸方式,可以多路径方式增大假目标的雷达反射截面,作用范围为8~10kMHz波段;有多达10种不同的射程(600~2700m)和炸高(80~172m),可以视具体情况调整装定,所要求的装定值可在发射前由人工或遥控方式装入。另外,该弹对友邻舰只还可提供一定的反导诱惑能力。

PW216 Mod2 型是一种对抗雷达制导反舰导弹的箔条 / 角反射器干扰弹,弹体直径130.2mm,长度1280mm,箔条云最大反射截面2000m2,箔条云持续时间40s以上,内装炸药装药1.6kg,角反射器重量480kg。该弹与Mod1型的区别有四点:一是产生的假目标箔条云干扰范围较大,在2~40kMHz波段内均有干扰作用;二是具有对抗毫米波段导弹导引头的能力;三是可通过多种方式(诸如信号闪烁、回波起伏、相同的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频谱密度脉动、类似目标舰的距离和方位误差诱导等)对抗现代先进反舰导弹导引头的箔条识别电路;四是其内载角反射器和箔条载荷相辅相成,可同时起到迷惑和诱惑干扰作用。

(5)其他干扰弹。除北约标准的130mm无源干扰弹、有源干扰弹和以上述及的几种专用干扰弹外,“戴尔玛”系统还可发射以色列拉法尔公司的LESCUT鱼雷诱饵弹和LEAD一次性使用的音响假目标弹(只需将发射管增加为每舷24管即可),从而实现反导反鱼雷同时并举。另外,据研制商戴尔玛公司称,该系统还可发射其他一些装有光电载荷的假目标弹,从而使载舰另拥有对激光制导和光电制导反舰导弹的对抗能力。

目前,“戴尔玛”软杀伤武器系统除装备了丹麦海军舰艇外,挪威海军的5艘新型F310“南森”级护卫舰、荷兰海军的4艘新款“七省”级护卫舰、罗马尼亚海军购自挪威的22型护卫舰、澳大利亚海军的新型FFG-7护卫舰等也已先后装备。2005年,应美国海军的要求,戴尔玛公司在其第一艘濒海战斗舰“自由”号上安装了两座12管式轻型发射装置,每侧横梁处1座。这是美国海军水面舰艇首次装备纯引进的舰载软杀伤武器系统,同时亦证明“戴尔玛”系统是世界领先的舰载软杀伤武器系统。

海军专家认为,作为舰载软杀伤武器系统中的“后起之秀”,“戴尔玛”系统的多用途性、轻量优势以及发射控制技术的超前性将使其和德国海军的“玛斯”系统在国际军火市场上平分秋色,该系统集无源干扰和有源干扰于一体的通用化优势已得到越来越多中小国家海军的认可,将在海上反导防御武器市场上获得较大的销售份额。

七、“玛斯”软杀伤武器系统

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随着德国的统一,德国海军的装备发展战略逐渐向以护卫舰级的中型舰艇方向转变。在软杀伤武器的开发方面,德国海军认为,由于普通的箔条干扰和红外干扰系统已越来越难以有效地对抗采用高新电子反干扰技术(例如箔条假目标识别技术、双色红外识别技术、成像处理技术、光谱和时空处理手段、多模抗干扰技术和延迟锁定技术等)的新一代先进反舰导弹,所以有必要开发全新的、可以“一步到位”的舰载软杀伤武器系统,以适应21世纪初海上战场的需要。在这一“求精”战术思想的指导下,德国海军委托莱茵金属公司着手开发了“玛斯”舰载软杀伤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