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三境界:淡定从容舍得
3771900000028

第28章 舍得篇(8)

荷马·克罗伊是一位写过好几本书的作家。以前他写作的时候,常常被纽约公寓的热水灯的响声吵得快要发疯。蒸气会砰然作响,然后又是一阵噼里啪啦的声音——而他会坐在他的书桌前气得直叫。

“后来,”荷马·克罗伊说,“有一次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出去宿营,当我听到木柴烧得很响时,我突然想到:这些声音多像热水灯的响声,为什么我会喜欢这个声音,而讨厌那个声音呢?我回到家以后,跟自己说:‘火堆里木头的爆裂声,是一种很好的声音,热水灯的声音也差不多,我该埋头大睡,不去理会这些噪音。’头几天我还会注意热水灯的声音,可是不久我就把它们整个忘了。”

“很多其他让你计较的小事也是一样,我们不喜欢那些,结果弄得整个人都很颓丧,只不过因为我们都夸张了那些小事的重要性……”

安德烈·摩瑞斯在《本周》杂志里说:“我们常常被一些小事情,一些应该不屑一顾并忘了的小事情弄得非常心烦……我们活在这个世上只有短短的几十年,而我们浪费了很多不可能再补回来的时间,去计较一些在一年之内就会被所有的人忘了的小事。不要这样,让我们把我们的生活只用在值得做的行动和感觉上,去运用伟大的思维,去经历真正的感情,去做必须做的事情。”因为生命太短促了,不该再去计较那些无谓的小事了。

与人交往,你的感受如何?在错综复杂的人际交往中,如果你要认真计较的话,每天你随便都可以找到四五件让人生气的事情,比如被人诬陷、被连累、受人冷言讥讽等等。有人不便即时发作,便暗自把这些事情记在心里,伺机报复。但这种仇恨心理,对对方没有丝毫损害,却会影响自己的情绪,从而自食其果。

不管别人怎样冒犯你,或者你们之间产生什么矛盾,总之要得饶人处且饶人。

你也许认为,这样战战兢兢,活得未免太累。以为尽量避免让自己卷入别人的是非圈子里,便能明哲保身,最终有飞黄腾达的一天,这是一厢情愿的想法。聪明人不会把自己孤立起来,他很明白“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身为群体里的一员,你要想办法与每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气氛,成为这个小圈子里的一分子。

因此,我们都应该以一颗不计较的心面对生活,人生也就变得豁达开朗。

另辟蹊径,步入新境

一条路走不顺畅,可以硬着头皮走下去,也可以放弃原路,另辟蹊径。换一种思维,换一个想法,往往能使人豁然开朗,步入新境,也能使人从“山穷水尽”中看到“峰回路转”和“柳暗花明”。

美国科学家贝尔曾说过:“创新有时需要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你就肯定会发现前所未见的东西。”这也就是说,我们往往按照自己已经习惯的思维角度来思考问题,从同样的角度看上去,我们所拥有的资源总是一样的,就永远要在资源的限制下发展。但如果你能换一个思路去思考,很可能就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有一家电视台请来了一位商业奇才做嘉宾主持。很多人想听听他成功的方法,他却淡淡一笑,说:“我还是出道题考考你们吧!某处发现了金矿,人们一窝蜂地涌了过去,然而一条河挡住了他们的去路。这时,如果是你,你将怎么办?”有人说绕道走,也有人说游过去。嘉宾只笑不说话,过了很久他才说:“为什么非要去淘金呢?不如买船从事运送淘金者的营生。”

众人愕然。是啊,那种情形下,即便你将那些淘金者宰得身无分文,他们也心甘情愿——因为过去就是金矿!

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往往是我们生活中的陷阱。如果总是大家做什么你也做什么,你就无法取得突破。为何不想一下“大家不做什么”,“大家还没有做什么”?这样,在他人忽略的特殊领域,我们便能挖掘出新的产品和服务项目。要想改善生活品质,首先要学会改变思路。不善改变思路,就很难找到成功的路径。

美国康奈尔大学威克教授做过这样一个试验:拿一只敞口玻璃瓶,瓶底朝光亮的一方,放进一只蜜蜂。蜜蜂在瓶口反复朝有光亮的方向飞。它左冲右突,努力了多次,都没有飞出瓶子。尽管这样,它还是不肯改变突围方向,仍旧按原来的方向去冲撞瓶壁。最后,它耗尽了气力,累死了。

接着,教授又放进了一只苍蝇。苍蝇也向有光亮的方向飞,突围失败后,又朝各种不同方向尝试,结果最后终于从瓶口飞走了。

有时候,人只要稍微变通一下思路,生命的前景、工作的效率就会大为改观。当工作遇到挫折的时候,你是否常常这样鼓励自己:“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有时候,这会陷入一种误区:一意孤行,一头撞南墙。因此,当你的努力迟迟得不到预期的业绩时,就要学会放弃,要学会改变一下思路。其实,细想一下,适时地放弃不也是人生的一种大智慧吗?改变一下方向又有什么难的呢?

改变一个想法,我们改变的,就不止是自己的那个世界。有人说:心就是一个人的翅膀,心有多大,我们就能飞多远。当我们感觉眼前无路可走的时候,不妨转念一下,另辟蹊径,就有可能步入人生的新一片天地。

轻轻放下,然后轻装上阵

丰子恺在谈到弘一法师为何出家时做了如下分析:

“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一座三层楼。懒得(或无力)走楼梯的,就住在第一层,即把物质生活弄得很好,锦衣肉食、尊荣富贵、孝子慈孙,这样就满足了——这也是一种人生观,抱这样的人生观的人在世间占大多数。其次,高兴(或有力)走楼梯的,就爬上二层楼去玩玩,或者久居在这里头——这就是专心学术文艺的人,这样的人在世间也很多,即所谓‘知识分子’、‘学者’、‘艺术家’。还有一种人,‘人生欲’很强,脚力大,对二层楼还不满足,就再走楼梯,爬上三层楼去——这就是宗教徒了。他们做人很认真,满足了‘物质欲’还不够,满足了‘精神欲’还不够,必须探求人生的究竟;他们以为财产子孙都是身外之物,学术文艺都是暂时的美景,连自己的身体都是虚幻的存在;他们不肯做本能的奴隶,必须追究灵魂的来源、宇宙的根本,这才能满足他们的‘人生欲’,这就是宗教徒……我们的弘一大师,是一层层地走上去的……故我对于弘一大师的由艺术升华到宗教,一向认为当然,毫不足怪。”

丰子恺认为,弘一法师为了探知人生的究竟、登上灵魂生活的层楼,把财产子孙都当做身外物,轻轻放下,轻装前行。这是一种气魄,是凡夫俗子难以领会的情怀。

我们每个人都是背着行囊在人生路上行走,负累的东西少,走得快,就能尽早接触到生命的真意。遗憾的是,我们想要的东西太多太多了,自身无法摆脱的负累还不够,还要给自己增添莫名的烦忧。

天空广阔能盛下无数的飞鸟和云,海湖广阔能容下无数的游鱼和水草,可人并没有天空开阔的视野也没有海广阔的胸襟,要想能有足够轻松自由的空间,就得抛去琐碎的繁杂之物,比如无意义的烦恼、多余的忧愁、虚情假意的阿谀、假模假式的奉承……如果把人生比做一座花园,这些东西就是无用的杂草,我们要学会将这些杂草铲除。

放弃实权虚名,放弃人事纷争,放弃变了味的友谊,放弃失败的爱情,放弃破裂的婚姻,放弃不适合自己的职业,放弃异化扭曲自己的职位,放弃暴露你的弱点、缺陷的环境和工作,放弃没有意义的交际应酬,放弃坏的情绪,放弃偏见、恶习,放弃不必要的忙碌、压力……

放下生命中无用的东西,放下太多的负重,轻轻放下,才能更好地前行。

难得糊涂才是福

很多年轻人缺少生活的历练,却对生活要求很高,任何事情都想要一个结果:朋友为什么会给自己“穿小鞋”?男(女)友在外面交了些什么朋友?上司对待某同事为什么更好?但生活中的是是非非有很多,我们无法对每件事都做一个清楚的交代。

这些看似聪明的人其实都很愚蠢。他们总被生活牵着走,为了一点小事,就会歇斯底里,这种人自然就会老得很快。如果能够“糊涂”一些,我们就会远离很多烦恼,活得更加快乐。

某家政学校的最后一门课是《婚姻与经营和创意》,主讲老师是学校特地聘请的一位研究婚姻问题的教授。他走进教室,把随手携带的一叠图表挂在黑板上,然后,他掀开挂图,指着上面用毛笔写的一行字:婚姻的成功取决于两点:一是找个好人;二是自己做一个好人。

“就这么简单,至于其他的秘诀,我认为如果不是江湖偏方,也至少是些老生常谈。”教授说。

这时台下嗡嗡作响,因为下面有许多学生是已婚人士。不一会儿,终于有一位三十多岁的女子站了起来,说:“如果这两条没有做到呢?”

教授翻开挂图的第二张,说:“那就变成4条了。”

1.容忍,帮助,帮助不好仍然容忍。

2.使容忍变成一种习惯。

3.在习惯中养成傻瓜的品性。

4.做傻瓜,并永远做下去。

教授还未把这4条念完,台下就喧哗起来,有的说不行,有的说这根本做不到。等大家静下来,教授说:“如果这4条做不到,你又想有一个稳固的婚姻,那你就得做到以下16条。”

接着教授翻开第三张挂图。

1.不同时发脾气。

2.除非有紧急事件,否则不要大声吼叫。

3.争执时,让对方赢。

……

教授念完,有些人笑了,有些人则叹起气来。教授听了一会儿,说:“如果大家对这16条感到失望的话,那你只有做好下面的256条了,总之,两个人相处的理论是一个几何级数理论,它总是在前面那个数字的基础上进行二次方。”

接着教授翻开挂图的第四页,这一页已不再是用毛笔书写,而是用钢笔,256条,密密麻麻。教授说:“婚姻到这一地步就已经很危险了。”这时台下响起了更强烈的喧哗声。

生活原本就是简单的,是我们自己妄念太多,执着太深,才让生活变得越来越复杂。每跨出一步,都要考虑前面意味着什么、得到什么或失去什么,人未动心已远,何止一个“累”字了得。

不要太过执着与计较,糊涂一番又何妨?只有想得开,放得下,朝前看,才有可能从琐事的纠缠中超脱出来。假如对生活中发生的每件事都寻根究底,去问一个为什么,那实在既无好处,又无必要,而且还破坏了生活的诗意。

追逐幸福生活的道路上,我们不妨做个“糊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