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千古汉武
3792900000005

第5章 主要人物表

汉武帝(公元前156一前87年)

千古英主一代帝王绝唱汉武帝,名刘彻,汉景帝刘启第十子,西汉第六任皇帝。于公元前140年至公元前87年,在位五十四年。武帝是中国有雄才大略的封建社会英主。他七岁被封为胶东王,八岁封皇太子,十六岁登基即位。汉武帝最大的功劳是进一步开拓了中国的版图,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帝国制度的规模,奠定了中国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奠定了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封建王朝的思想体系。最突出的成就是造就了西汉盛世。他中青年有作有为,晚年生活奢侈,迷信巫蛊、好色好玩、贪生怕死,终致太子惨死;不过尚能有所悔过,尽管晚年失误较大,但仍不失为中国最有作为的帝王之一,不愧为千古雄主绝唱。

司马迁(公元前145一?)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生于史官世家,其父司马谈是太史令。从小受到家庭史学的良好熏陶,少年时代即从师大儒董仲舒、孔安国,二十岁周游天下,其父死后任太史令。太初元年制定《太初历》,晚年因用生命捍卫历史真实而惨遭宫刑(阉割)。忍辱负重完成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是我国三千年历史的丰富宝藏,难怪被誉为史家绝唱。

董仲舒(公元前179一前104年)

西汉广川(今河北省枣强县)人,西汉大儒,是继孔子、孟子之后的一位杰出儒学大师。他向武帝进谏的推崇孔子及春秋大一统被汉武帝采纳,他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主干,影响中国思想文化达两千年之久,无愧为一代大儒。

张骞(公元前166一前114年)

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固)人,中国古代外交功臣之最。武帝时期,曾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中原与西域的联系,开通了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国与中亚、西亚的经济文化交流,提高了中华民族的声誉。在中西交通史、中西文化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苏武(公元前134一前64年)

汉武帝时出使匈奴,因坚贞不降,被匈奴逐于北海(今贝加尔湖)牧羊,十九年不辱君命,不改气节。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归来,已是白发老翁的苏武仍手持早已脱光了牦毛的旄节,备受长安人欢迎。苏武也从此名垂青史,无愧为千古使节。

卫青(?一公元前105年)

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西汉名将,曾多次抗击匈奴,收复了河南(今河套一带),解除了都城长安受到的威胁,对保卫长安,保卫中原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故有千古名将之称。

霍去病(?一公元前117年)

大将军卫青的外甥,功与卫青齐名。曾多次抗击匈奴,其最大的功绩是进军祁连山,把匈奴赶走。从而使千里河西走廊纳入了汉朝版图,奠定了今日中国的疆域,一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誓言,更使他无愧为千古名将。

司马相如(公元前179-一前118年)

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汉景帝时期,投奔于梁孝王麾下,以一篇《子虚赋》名扬天下,并得到汉武帝的青睐。武帝时期作《上林赋》,歌颂了大汉一统天下的声威,其赋开创了汉赋的形体,令后起者难以超越,在中国赋史上占有显著地位。

主父偃(?一公元前126年)

武帝重臣。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汉武帝采纳了他的削藩策略——推恩令,把诸侯王国的势力由大化小,从而巩固了中央集权,影响中国几千年。主父偃的推恩令堪称中国历史上强化专制主义,巩固中央集权的策略之最。

桑弘羊(?一公元前80年)

汉武帝、汉昭帝重臣。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人,出身理财世家,受其熏陶,从小就是一个善于心算的神童。后任大农丞,他提出的盐铁官营专卖及物价均输,被汉武帝采纳后,不仅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也为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中央集权的巩固提供了物质保障,其影响之深,对国家财政收入贡献之大,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李延年(公元前140一前81年)

原本只是个宫廷狗监,一个被人看不起的小宦官,但却是一颗音乐巨星。以一曲《北方有佳人》的歌舞倾倒了汉武帝,自从他的貌美的妹妹被武帝看中后,从此得以展示他的非凡的音乐天赋。李延年与他的妹妹,一个歌舞,一个伴奏,组成了当时宫廷最佳歌舞组合。之后李延年升协律都尉主管宫廷乐府,致使汉乐府得到了空前发展。李延年还把西域音乐和中原音乐相融合,为中国音乐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主要宫廷人物

窦太皇太后:汉文帝的皇后,景帝的太后,武帝的太皇太后,她历经三朝,权倾朝野,高贵无比。武帝当政前六年被她钳制不能施展。她崇尚黄老,主张无欲无为,与少年武帝推崇的儒家有为相对抗,干扰了武帝早期的发展。武帝建元六年薨。

王太后:武帝母亲,她对武帝最大的帮助是与长公主嫖合谋废了前太子刘栗,立自己的儿子刘彻为皇太子。武帝即位后,王太后并无建树,也没有过多干政。

陈皇后:名陈阿娇,长公主刘嫖的女儿,武帝的皇后。她的母亲曾为武帝立为皇太子出过力,所以骄横跋扈,但因不能生育而失宠,后因巫蛊事件而被废,打入冷宫。司马相如的《长门怨》杰作也未能使武帝回心转意,几年后郁愤而死。

卫皇后:名卫子夫,武帝皇后,生有~子三女,子刘据曾被立为皇太子。一生小心谨慎,对武帝的好色能忍耐。所以后来“虽久失宠,尚被礼遇”。太子巫蛊之祸,被逼自杀。

皇太子:刘据,武帝长子,卫皇后所生。人品正直正派,因受奸人所害,在巫蛊之祸中被逼武装反叛,后自杀而死。皇太子的死给了武帝致命的打击,也促使他幡然醒悟。

王美人:武帝宠妃,可惜年轻即病死,武帝为她作《秋风辞》。

李夫人:武帝宠妃,因其兄的一曲《北方有佳人》被武帝看中,后被宠爱异常,年轻即病死。死前为托付她的兄弟及儿子以“色衰爱弛”为由,拒绝皇帝看最后一面,从而被后世传为是位有头脑的女人。武帝为之作《李夫人赋》。

钩弋夫人:武帝晚年宠妃。因儿子刘弗陵被立为皇太子而被赐死。年仅二十二岁。

其他主要人物

任安:司马迁的好友,武帝时武官,原任益州刺史,后任长安北军监军。生性耿直正义,后因太子谋反案被武帝冤杀。因司马迁的一篇《报任少卿书》而使他千古留名。

东方朔:武帝大臣,擅长文学,语言幽默诙谐,滑稽多智,多次向武帝直谏,但武帝还是把他当俳优看待,因不能被重用,感叹自己“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李广:武帝时抗匈奴名将,武帝的三大将领之一。

李广是文帝、景帝、武帝三代名将,景帝时“七国之乱”就曾为平乱而大显身手,与匈奴交战七十余次,立下了赫赫战功,威震漠外,曾被匈奴称为飞将军,对保卫中原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次与卫青一起反击匈奴,因迷路误了军机而自杀。平时体恤兵将,死后悼念他的人甚多。无论是认识他的人或不认识他的人,年老的,或是年轻的,都流下了眼泪。

张汤:武帝的刑法重臣。西汉著名酷吏,先后任廷尉、御史大夫。执法苛刻严峻,处理陈皇后巫蛊案及淮南王、衡山王谋反案时诛杀人数高达数万之多。他是内儒外法的汉武帝的得力干将,判刑断案他都看皇帝脸色行事。所以深得武帝宠信,一时间“天下事皆决于汤”。后死于结怨者的诬告。死后家产不过百金。

公孙弘:武帝宰相。为削弱相权,独尊皇权,所以武帝十三个宰相都为平庸之辈,公孙弘也无甚建树,不过他是布衣拜相,开了非功臣列侯及后嗣也可羿相的先例,故而被史册所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