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年轻人一定要懂得的说话艺术和处世哲学
3798400000006

第6章 说话有术,拒绝有礼:说话艺术之有效拒绝

拒绝时不要“拖泥带水”

在社会交际活动中,有些人觉得说“不”会伤害对方的面子,就随便找些理由来搪塞对方,以求一时的解脱。然而,这个方法并不好,因为对方可以找理由跟你纠缠下去,直到你答应为止。

比如,你不想答应帮某人洗衣服,便推说:“今天没有时间。”

对方就会说:“没有关系,你明天再帮我洗好了。”

又如你不想要对方转让给你的一台旧电脑,你推说:“现在没有钱。”

那么,对方会说:“钱以后再说好了,什么时候有了再给,我也不急用。”

或者你不愿意跟对方约会,推说:“我有男朋友了。”

那么,他一定会说:“没关系,多我一个不是更好吗?你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啊!”

就因为你的理由不充分,一经对方反驳,你就招架不住,“不”的意志便很难贯彻了。所以,对这种情况,你倒不如直截了当地用较单纯的理由明确地告诉对方:

“我没有时间帮你洗衣服,请原谅。”

“我刚买了一台电脑,很抱歉。”

“我已经有了未婚夫,不能再接受你的感情,对不起。”

这样拒绝虽说显得生硬些,但理由单纯明快,不让对方有机可乘,就可以彻底免除后患。

处世箴言:强硬的拒绝之辞,远远胜过“拖泥带水”的拒绝,既可以让对方死心,又不会给自己留下麻烦。

运用喻讽巧拒他人

拒绝他人毕竟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但在不得不拒绝时,你可以用一些其他方式来表达“不”的意思。这样就会给对方留“余地”,从而不致遭到对方的不理解,甚或是怨恨。

一位女士写了一篇很长的故事,寄给一位有名的编辑。几个星期后,稿子被退了回来。

这位女士十分气愤,马上给那位编辑打电话说:“亲爱的先生,收到了你退回的我的稿件,但你是没看就把它否定了。为了试试你是否真的读过,在寄出前我把18和19页粘在一起。当我打开退稿时,这两页还是粘在一起的。”

“亲爱的女士,早晨我吃鸡蛋时,发现一个坏蛋,难道我非得把它全部吃掉才知道这是坏蛋吗?”编辑回答说。

由此可见,运用贴切的比喻拒绝别人,既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语意,又给对方增加了难题。因此,当对方知难而退时,就不会对你的拒绝耿耿于怀了。

处世箴言:拒绝时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胜过大段平庸的话语。

婉拒能让人知难而退

不论什么样的关系,该拒绝时一定要拒绝。不过,在拒绝他人时,要根据语言交往的内容、场合和时间等不同,采取灵活的策略。讲究灵活性,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含蓄委婉。

有人到庄子家里,请他去做官。庄子得知来意后,并未直接拒绝那个人,而是打了一个比方,说:“你看到太庙里被当做供品的牛马吗?当它尚未被宰杀时,披着华丽的布料,吃着最好的饲料,的确风光。但一到了太庙,被宰杀成为牺牲品,再想自由自在地生活着,可能吗?”

来人听完庄子的话后,知趣地走了。庄子虽没有正面回答,但用一个很贴切的比喻已经回答了:让他去做官是不可能的。这种方法就是委婉的拒绝法。

处世箴言:学会说“不”,并非直言其“不”,而是在谈话中巧妙地藏进“不”字。这样就会把直截了当的拒绝之意通过含蓄委婉的话语表达出来,就能取得理想的语言效果。

寻找恰当的借口

在交际中,有时不想把自己的真正意图暴露给对方,有时自己不想参与某事,就需要为自己的行为找一个合理的借口。这种借口既可拒绝他人,又不授人以话柄,更不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

一天,有个女孩约小张晚上去跳舞,但小张不喜欢这个女孩。可人家一片好意,自己也不想使她下不来台。他想了想说:“很不巧,今天晚上我还有约会。”小李运用这个借口,得体地拒绝了对方的邀请。

用这个借口回绝对方的邀请是恰当的,但这时的借口必须有正当而又不被他人怀疑的理由才是成功的。如果所找的理由不足以使他人相信,这样的借口就可能影响人际关系。在这里,小李就找到了一个无可挑剔又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绝佳借口。

处世箴言:得体的借口,既可拒人于千里之外,又不失情理之中。

用对方的话妙拒对方

在交际过程中,当自己处于不利态势时,为了寻找转机,加强己方的立场,也需要找借口拒绝对方。这时,如果你能灵活机智地采用对方的话来拒绝对方,就能使对方不再坚持,从而达到自己拒绝对方的目的。

一个女演员非常倾慕于肖伯纳,就主动向他求婚。

“我们的结合,一定是世界上最好的结合。将来咱们生了孩子,他一定会有一个像你那样聪明的头脑,同时有一副像我这样俊俏的身段。”女演员说。

肖伯纳不同意这桩婚事,就回绝道:“如果孩子长得头脑像你,身段像我,那就糟了。”

处世箴言:合理地从对方的话语里引出一个合乎逻辑的相同问题,巧踢“回传球”,让对方“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逐客令也可以美妙动听

古人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确,有朋友上门来聊聊天,叙叙旧是人生的一大乐趣。但生活中却常有一些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便的不速之客。为了“对付”这帮人,你在下逐客令时不妨把话说得美妙动听一些。这样就不会因苛刻的言语而刺伤对方,同时又不失自己的热情,以后再见面时也不会感到尴尬。

小陈是一名文学爱好者,在工作之余,喜欢伏案写一些小文章。住在小陈对门的退休教师何某因闲下来无事,很是无聊。因此,只要听到小陈下班回家的开门声,他便跟了进去,和小陈聊天,以消除寂寞。

开始几天,小陈出于对何某的尊重,只要何某一进门,便放下手中的笔,陪他天南海北地神侃。可时间一长,小陈就心疼自己的时间了,因为他不愿把空余时间全浪费在聊天上。

一天,当何某再一次跨进小陈家时,小陈赶忙拿出自己刚发表的一篇文章说:“晚报上刚刊发了我的一篇文章,请您指正。我想今后尽量多挤出时间写点东西,我还年轻,可不能虚度光阴啊!”

小陈这番话似乎很尊重对方,但“请您指正”只是表面之意,而“我不想虚度光阴”的感叹却是在提醒对方:请您今后别再来纠缠不休了。

处世箴言:对付饶舌常客,最好的方法是运用最高超的语言技巧,把逐客令说得美妙动听。这样就能“一箭双雕”,既不挫伤对方的自尊心,又为自己节省了宝贵时间。

“理”能拒人于千里之外

在一些社交场合,你可能会碰上一些刁难的问题。这个时候,你没有必要掩饰心中的反感和左右为难,也不必绞尽脑汁地思考应对之计,而可以直接指出对方的问话不合时宜或者没有礼貌,暗示这种不合理的提问会给别人带来难处,从而正面拒绝回答该问题。

曾被刘少奇誉为“红色资本家”的名人王光英,有一次受命赴香港创办光大实业公司。谁知一下飞机,香港记者就向他提出了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这次来香港办公司,您带来多少钱?”

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肯定的或否定的答复都不妥,钱的数目说多了或说少了都会给人钻空子。好在王光英见对方是个女记者,急中生智答道:“对女士不能问岁数,对男士不能问钱数。小姐你说对吗?”

记者开口探问王光英办公司用了多少钱,让他感觉很窘迫。于是,他避开这个话锋,用一句人们耳熟能详的俗语间接地批评记者的提问违反了常规,表明自己不会回答这种不符合“游戏规则”的问题,从而礼貌地拒绝了对方。

处世箴言:在社交场合中,以理拒人,就能掌握主动权,反而让对方手足无措。

答非所问巧推辞

在公众场合中,当对方的提问涉及一些你不想或不能做出明确回答的问题时,可以采取答非所问的方法,避免作实质性的回答。

所谓答非所问法,是指撇开对方问话里的中心意思,抓住潜在的、枝节的、无关紧要的因素进行回答。这种回答肯定是属于对方问话里的问题,但绝不是对方提问的真正本意。其间的差落越大,幽默机智的效果就越强烈。

有一次,一位外国朋友问我国一位银行工作人员:“请问,中国银行发行了多少人民币?”对这一数字,工作人员自然不能正面回答。于是,他幽默地说:“一共壹佰陆拾捌元捌角捌分。”

当外国朋友表示不理解时,工作人员解释说:“壹佰元,伍拾元,拾元,伍元,贰元,壹元,伍角,贰角,壹角,伍分,贰分,壹分,加在一起不就是这个数吗?”

处世箴言:答非所问,既回避了问者的话锋,保守了秘密,又因其语言幽默、轻松,给了对方一个“梯子”,使其不因被拒绝而恼火,反而能从容“下台阶”。

温柔拒绝最有效

拒绝他人有多种方法,而一个高明的谈话高手则总是在最恰当的时机,采用最恰当的方法,去拒绝对方。温柔拒绝便是其中一种。

威廉是一位图书推销商,常常挨家挨户地推销他的图书。

一天,他来到一户人家推销。他左手拿着一大本书,右手推开大门,满脸堆笑地穿过花园小径,来到主人的房前。他摁了一下门铃,过了好一会儿,一位小姐开了门,满脸惊奇地看着他。

“早上好,小姐,”威廉说,“我想你也许有兴趣买一本《世界历史》。这套书一共有12本,我拿出其中的一本让你瞧瞧,里面的插图漂亮极了……”

“实在对不起,”她打断道,“我正在做饭,没闲工夫来谈论历史。我得马上回厨房看看。”不等威廉回答,她就把门重重地关上了。

这次谈话这么快就中断了,着实让威廉吃了一惊。

威廉不愿这么早就被赶走。他绕着房子走了一圈,然后敲响了后门。开门的仍然是那位年轻的小姐。

“又是你!”她尖叫道。

“哦,”他说,“你刚才告诉我你在厨房忙得不可开交,我只好不嫌麻烦绕到后边来。也许你会让我坐在厨房里,然后你一边做饭一边听我讲这本优秀历史书的一些内容。这本书很重要,也很有用。如果你不买的话,会后悔的。”威廉咧开嘴一笑,露出雪白的牙齿来。

她“哦”了一声,然后说,“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进来坐在那边。”

她指着那把椅子,又补充道:“但是,你会白费时间的。我对历史毫无兴趣,再说我也没钱买书。”

威廉坐下来,把手中笨重的书小心翼翼地放在饭桌上。当然,多售出一本书,就意味着他的利润也将增加一些。他有信心劝这位小姐买一本。当她在做饭时,他就用他那迷人的声音向她讲述着拥有这本书的所有好处,更没有忘记提醒她,这书很便宜。

“等一等,”她突然打断他,随后离开了厨房。他听见她在屋里的什么地方开抽屉。不一会儿,她回到了厨房,手里拿着笔记本和铅笔。她放下手中的活,与他一块儿坐到了桌子边。

“请继续讲。”她说。

成廉又开始讲起来,她则一边听。一边认真地记着笔记,中途还不时叫他把刚讲的重复一下。见她如此有兴趣,威廉简直有点大喜过望。他又暗暗地思忖起来,其实劝人们买他们不想买的东西是多么容易啊!最后,他结束了自己的谈话,合上书,问道:“你觉得怎么样?你难道不认为买一本是明智之举?”

“哦,不!”她吃惊地说,“一开始我就告诉过你,我对历史不感兴趣,当然不打算在一本历史书上花大量的钞票。”随后,她打开后门,并做出一个请的姿势。

“但你为什么要做笔记呢?”威廉问道。

“哦,”她回答道,“我弟弟与你是同行,他也是挨家挨户去推销他的书,但一点也不成功。所以,我记下了你说的有些话。你太聪明了。我将把这些笔记拿给他看,他就明白了下一次去推销的时候该说些什么了。这样他也许会赚更多的钱。实在太感谢你了,我真高兴你今天能来。”

威廉站在那儿,呆若木鸡。

处世箴言:没有人能抵抗住温柔的拒绝。当你施展温柔之术,用软语拒绝他人之时,有时要比直截了当的拒绝更有效。

拒绝别人时要彬彬有礼

拒绝别人,本来就是一件令人难堪的事。可以说,拒绝是人际交往的“绊脚石”。那么,在谈话中,你应该怎样才能搬开这块“绊脚石”,并且又不得罪对方呢?答案就是在拒绝别人时,一定要彬彬有礼。

小陈刚搬到某居民楼,和阿明成了邻居。

一天,小陈准备邀请阿明到某餐厅小撮一顿。当时,刚好阿明家里有急事,挪不开身。于是,阿明彬彬有礼地对小陈说:“我很感谢你的盛情邀请,不过我家里有急事。所以,我今天就没有口福去享受你的美意了。”

“礼”拒他人,既能让他人容易接受,又给自己留下了余地。这是社交场合中不得不拒人时的一种上上之策。

处世箴言:拒绝他人的美意,对方肯定很失望。但如果你的拒绝彬彬有礼,那么对方在失望之余,也不会对你产生怨气,因为你的“礼”消灭了他的“怨”。

拒绝别人时多说几句软话

在社交场合中,很多人喜欢吃“软”不吃“硬”。当你面对一个“弱”者,即使对他没有同情心,也不会对他“痛下杀手”。小王就是这方面的一个高手,他常在关键场合向人“示弱”,说一些软话、圆场话,来避免麻烦。

夏某高升之日,力邀亲朋祝贺,小王也在其中。然而,小王平时很少饮酒,且酒量“不堪一击”。

在酒宴上,小朱提议和小王单独“意思”一下。小王深知自己酒量的深浅,忙起身,一个劲地扮笑脸,一个劲地说圆场话:

“酒不在多,喝好就行。”

“经常见面,不必客气。”

“你看我喝得满面红光,全托你的福,实在是……”

结果,小朱也无可奈何。

小王就因为多说了几句“软话”,就逃过了这场“劫难”。因此,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位智慧的说话高手。

处世箴言:用软话巧妙地拒绝他人,也是一种艺术。因为你说“不”时,是一副“低声下气”“楚楚动人”的面孔。这样一来,对方即使再想强迫你做不愿意做的事,也说不出口了,因为你的“软话”已征服了对方的“强硬”。

借彼说此妙拒领导

利用事物之间的某一相似点,借彼事物说明此事物,不仅通俗易懂,且能增强拒绝的力度,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甘罗的祖父是秦朝的宰相。有一天,甘罗看见祖父在客厅来回踱步,不停地唉声叹气。

“祖父,您碰到什么难事了?”甘罗问。

“唉,大王听了小人的挑唆,硬要吃公鸡下的蛋,命令满朝文武想法去找。要是三天内找不到,大家都得受罚。”

“秦王太不讲理了。”甘罗气呼呼地说。他眼睛一眨,便想了个主意,说:“祖父您别急,我有办法,明天我替你上朝好了!”

第二天早上,甘罗真的替祖父上朝了。他不慌不忙地走进宫殿,向秦王施礼。

秦王很不高兴,说:“娃娃到这里捣什么乱!你祖父呢?”

甘罗说:“大王,我祖父今天来不了啦。他正在家生孩子呢,托我替他上朝来了。”

秦王听了,哈哈大笑:“你这孩子,怎么胡言乱语!男人家哪能生孩子?”

甘罗说:“既然大王知道男人不能生孩子,那公鸡怎么能下蛋呢?”

甘罗的祖父作为秦朝的宰相,遇到了皇帝提出的不可能做到的要求,却又找不到合适的办法拒绝。甘罗作为一个孩童,却能如此得体地拒绝秦王,并让秦王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无理请求,实在是大出人们的预料。也正因为如此,秦王才有“孺子之智,大于其身”的叹服。后来,甘罗年少便获得宰相一职,不能不说正是甘罗那次巧妙的拒绝,使秦王认识到了他的智慧。

处世箴言:拒绝领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你直言答复做不到时,可能会让领导损失颜面,从而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但如果你巧妙地借用与主要事件相类似的事例作比,就能加强说服力,让领导自觉问题的难度而自动放弃这个要求。

模糊应对不伤人

有时,对对方的提问非答不可,但又难以或不允许做出明确的回答,就要采取模糊的回答。当然,作为应变技巧,模糊的拒绝只能在迫不得已时使用。在正常情况下拒绝如果含糊其辞,对方不一定能准确地明白你的拒绝之意。

有一次,庄子向监河侯借贷,监河侯敷衍他,说道:“行!再过一段时间,等我去收租,收齐了,就借你三百两金子。”监河侯的敷衍很有水平,不说不借,也不说马上借,而是说过一段时间收租后再借。这话有几层意思:一是我目前没有,现在不能借给你;二是我也不是富人;三是过一段时间不是确指,到时借不借再说。他这一招采用的就是模糊的拒绝方式。

处世箴言:模糊式的拒绝是最常见、最常用的一种拒绝方法,模糊应对是在不便明言回绝的情况下,含糊回避请托人。模糊应对是一种艺术,运用好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