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加油,小子!(美国高中陪读笔记)
3811200000007

第7章 初识美国公立高中(1)

美国公立高中的建筑布局大同小异,我在驻校作家期间,每星期去附近各城镇的学校讲座,见识了不同区域的公立高中。一所高中,千多学生,教学楼外观上都是相似的长方形深褐色砖墙建筑,学校的剧场体育馆包括篮球场都设在这栋长方形大楼内。

美国高中是学分制,课程设置类似于中国大学本科,分成必修课和选修课,因此虽是高中却没有固定班级,且常常会和不同年级的同学坐一间教室。一节课五十四分钟,课间休息五分钟,学生们在课间五分钟里按照课程转换不同教室。因此,下课铃声一响,长长的走廊簇拥着转换教室的学生,楼高四层,地下楼层也有教室,刚开学时,最好带着自己的课程表,以免忘记各节不同课程和教室。上楼下楼,常常需要到储物箱里放书拿书,因为教科书都是硬封面的精装版,每本几百页,非常厚重,这五分钟只够用来做这些事。好在上厕所这件事并非要求在课间完成,要是上课想去,举手报告老师,是被允许的。

由于高中教室是以课程划分,每间教室就有了自己课程的特点,化学课教室就像实验室,有长长的用来做实验的工作台,放着瓶瓶罐罐,艺术课教室则是五彩缤纷,贴满学生的作品。教室里面附有小房间,是课任老师的办公间。

公立中小学的学生不用付书费买书,教科书是从学校图书馆借用,因此必须小心爱护书本,不能划痕折叠,学期结束准时还回,损坏赔偿,逾期不还要罚款。这些教科书都是大开本,厚得像百科全书,硬封面精装本,好几十美元一本呢,多年用下来的教科书已经很旧了,有些书脊已有修补,但被勉力保持住原有的整洁,这是最让我叹为观止的现象,想着国内年年印刷的海量的教科书,眼前幻化出成片树林消失的景象。

长长的走廊,两边排列着被称为log的储物箱,每个学生拥有一只储物箱,除了放厚重的教科书,还可放衣物鞋子,冬天教学楼华氏七十度的暖气,只能穿T 恤衫,学生上学穿去的羽绒外套、上体育课需要替换的运动服、运动鞋等,包括吃食都可以塞进这只储物箱。

每年寒假前,学生要和counselor讨论暑假后新学年的选课,counselor会根据学生未来读本科或专科的计划给你一些建议。必须完成的必修课,counselor一定要给排进课程表里,选修课未必能按照你的心意修到,尤其是热门的选修课。所以,如果迟迟不去counselor那里讨论课程,想要的选修课可能就拿不到了。Counselor也会根据学生前一学期的成绩进行调整。对于刚从国外来的学生,关于必修课和选修课的选择,家长和学生还完全没有概念,counselor便根据他们从国内带来的课程表做安排。

秋天开学前夕,学生和家长会得到新学年的册子,一本是学校的联络手册,行政办公室老师放首页,之后是全校两千多名高中生的家庭地址和家长姓名,以及学校课任老师的电子信箱,末页是学校领导的联系方式。

手册中有学校当年度日历,学年日历包含一学年里三个学期的开学和结束时间、节假日的停课日子,以及家长会的日期时间。也包含了学校每天的日程表,早晨8:05开始第一节课,每节课是五十四分钟,中间休息五分钟,第一节课之前还有early bird(直译早鸟,通常指早起的人,这里指正式上课前的早读课程),early bird课程由学生自愿报名参加。放学时间,除了星期四提前一小时下午2:20放学,一二三五是相同的,都是下午3:20放学,这应该是全州中小学相同的时间表。这个时段,街上便有黄颜色的校车在行驶。

午餐时间有点复杂,是和第四节课混在一起,学生们分不同时段吃饭,所以上课时间和吃饭时间分ABCD,比如,A时段吃饭的学生,上课时间是从11:29~12:23,用餐时间是10:57~11:29,B 时段的学生,上课时间分两段,前一段上课11:02~11:18,中间用餐,第二段上课时间11:50~12:23。也就是两千多名学生分成四个时段吃饭,餐厅不至于太拥挤。每个学生每学期用餐时间不一定相同,由于习惯了前一学期的用餐时间,后一学期开始时,便发生了儿子错过用餐时间这样的事。同样,学期开始时,心不在焉的他会走错教室,假如没有带上学期手册,会突然忘了某节课的教室在哪一间,需到办公室去询问。虽然都是小细节,却也是小挫折的累积,尤其是,他才上了几星期课,便遇到换新学期,在新环境里更加手忙脚乱。

秋季新学年开始时,学生和家长另有一本重要手册,是关于本学年学校课程负责老师和各门课程的阐述。课程部分的介绍很详细,帮助学生和家长就学生未来发展做一个系统的规划。

高中体育系在学校是个受到高度重视的系科,这也部分体现了美国校园文化的价值观——擅长运动的学生在学校受欢迎,尤其是橄榄球队和篮球队的顶尖队员,他们绝对是校园里的明星学生,走在学校走廊,后面尾随一大批粉丝。而那些功课好的学霸们却被贬称为nerds(此译书呆子),男生们似乎很不喜欢被称nerds,我朋友说他儿子为了不做nerds,故意把自己的分数弄得低。

延续到成人社会,运动仍是一件非常受关注的事。且不说有钱人多么重视健身,擅长一两项运动是他们的成功标志之一,普通民众对运动的狂热劲头在爱城亦可见一斑。

我们这么一座小城的down town竟有八万人观席位的球场,是秋天美国大学橄榄球赛季的赛场之一,当本城的球场成为主场的前一天,down town周围马路边上搭起帐篷围栏,外州观众已陆续赶来,周边的旅馆都已爆满,警车停在各街口,预示着一场狂欢的到来。

到了比赛当天,除了主干道,周边的小街泊满外州来的车子,甚至我们公寓的停车场都被外车停满。比赛还没有开始,人们已经开始喝酒,有人在露天开起派对,头上绑着绸带写着各种支持口号的,并不只是年轻人,上年纪的男女也一样疯狂,他们在街边空地放着音乐跳起舞。比赛正式开始,观众席里已有一部分人喝醉了,各种叫嚣嘶喊,啦啦队表演堪比百老汇歌舞。朋友劝我想法弄票进球场体验一番,对一个体育盲,看疯狂的观众、看啦啦队表演远比看球赛过瘾。

赛季的周末,城里空气中弥漫着狂热痴迷,那种high劲头让我们这种对球赛没有兴趣的人觉得自己被out了。这些球迷每人每年花在秋天赛季的开支,据说也是他们一年里最大一笔开销,包含每星期的飞机票、酒店住宿、球赛门票、餐馆酒吧,等等,中西部美国男人仿佛个个是球迷。

除了备受重视的体育系,这所西区高中还有十四个系,分别是:艺术、商科、英语、家庭和消费者科学、工业技术、语言艺术、图书馆、数学、音乐、体育、科学、社会研究、特殊教育、外语。

其中的“家庭和消费者科学”课程不仅实用,应该说非常体现与我们国内不一样的教育观念,这个系里有编织、烹饪、屋子设计、照料孩子,以及照管自身的常识和技能,尤其最后一项,是为学生将要去大学开始独立生活做准备,让你学会如何租房、打扫、购物、做经济预算等各种家务,以及,在心理上、行为上、两性关系上学会如何为自己负责。

孩子的动手能力训练直接影响自我人格成长,我也是在美国文化环境中,越来越明白让孩子去打工比他拿到好成绩更重要,孩子们为自己赚生活费同时是学会为自己负责,而我们这些中国家长往往把打工学做家务排在成绩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