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拉跟英镑遭遇疯狂的抛售,德国马克成了抢手货。杰润重演1986年的疯狂,抛售里拉跟英镑,买入马克。跟高盛一起抛空英镑跟里拉的,还有那个后来指正高盛操纵石油价格的犹太人索罗斯。
一瞬间,德国成了欧洲人的众矢之的。1992年9月11日,德国央行行长施莱辛格宣布,德国绝不会降低利率。
9月12日,欧洲货币体系内一最疲软的意大利里拉告急,汇率一路下挫,跌到了欧洲货币体系汇率机制中里拉对马克汇率的最大下限。
大骂高盛文章是垃圾的意大利人,其实已经在9月7日和9日,先后2次提高银行贴现率,从12%提高到15%,同时还向外汇市场抛售马克和法郎,但是局面并没有缓和。9月13日意大利政府不得不宣布里拉贬值,将其比价下调3.5%。
杰润乘胜追击,继续抛空里拉跟英镑,买入马克。意大利里拉在13日贬值之后,仅隔了3天,马克对里拉的比价再次超过了重新调整后的汇率下浮的界限。
高盛为了教训意大利人,利用德国人的手,让意大利在里拉保卫战中白白浪费了40万亿里拉的外汇储备,万般无奈的意大利政府只好宣布里拉退出欧洲货币体系,让其自由浮动。
高盛在欧洲的货币战争之中,再次收获颇丰,仅仅外汇交易这一项,杰润就赚取了3.5亿美元的净利润。在外汇市场缴械投降的意大利政府陷入了经济危机之中,加速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成了最后刺激经济的选择。高盛不但赚了外汇交易的钱,还在那一年拿下了意大利最大的私有化项目——埃尼集团。
10.绝密杀手锏:高盛铁三角
2008年次贷危机的前夜,已经秘密抛空次贷的高盛,将裹着毒药的诱饵抛向了华尔街。
那天是华尔街再普通不过的一天,正当迈克尔·史文森(Michael Swenson)在办公室百无聊赖地看着美盘时,交易室突然嚷嚷开了,鹰派的强势领导人保尔森要进白宫了。
史文森意识到华尔街的好日子结束了,一场厮杀即将展开。
“波动是我们的朋友。如果没有波动,人们为什么需要高盛呢?为什么还要买入和冒风险呢?”史文森反复琢磨保尔森的这句至理名言。身为高盛房贷结构性产品交易小组交易员的史文森一把拉过旁边的同事乔希·伯恩鲍姆(Josh Birnbaum),两人开始在一起琢磨开了:房贷是不是有点问题了?
这两人讨论完以后,决定跟自己的头儿菲利浦·伯林斯金(Philip Berlinski)也商量一下这个问题。这位40出头的交易员目前负责高盛在伦敦的股票衍生品交易,早前曾跳槽去美林,于2006年回归高盛并加入了房贷结构性产品交易小组。菲利浦·伯林斯金对两人的意见感到很惊喜,他非常赞同两人的观点:房贷要出问题了。
在国会山的房贷听证会上,美国住房产业督察局局长法尔孔对两房的放纵很无奈,原因是两房背后站着大量的国会议员。
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美国能源巨头安然集团曾在1989年至2001年期间,向国会山71位参议员和187位众议员行贿。布什政府的核心人物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总统高级顾问卡尔·罗夫、美国环保署副署长琳达·菲舍尔、财政部副部长彼德·菲舍尔、美国贸易代表罗伯特·佐利克都曾经拥有安然的股票。国防部陆军部长托马斯·怀特在就任前曾经是安然副董事长,持有价值1亿美元安然股票。白宫经济顾问劳伦斯·林赛曾经是安然的高级顾问。那位高盛前高管罗伯特·佐利克曾经也是安然公司顾问委员会的一员,每年可以收到5万美元的顾问费。
安然集团垮台前,每年向国会议员们行贿的资金高达250万美元,为了更好地得到议员们的保护,安然甚至希望通过行贿的手段插手国会的人事安排。丑闻爆发后,安然向国会递交了一份类似于自白书的报告,报告显示安然在“证券交易委员会人事任命”和“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人事任命”等问题上大力游说过白宫跟国会。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房利美跟房地美是两个带有政府性质的、联邦住房贷款抵押融资公司。1995年以来,房地美和房利美持有的房贷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到2005年年底,“两房”共拥有价值1.5万亿美元的住房贷款和抵押贷款证券,超过了10大商业银行的总和。房利美的总裁雷恩斯甚至得意地宣称:“我们就是住房供给领域里的美联储。”
两房的迅猛发展得益于两家公司“专业的”向国会以及政府官员行贿,取得国会的一些政策特许,诸如财政部可以购买两家公司各22.5亿美元的债券;两房不用向州、地方政府纳税;监管机构对其资本的要求也远较银行宽松。
美国住房产业督察局更是一个怪胎,它是依靠房利美的政治力量在1992年建立的,该机构并没有隶属于美国财政部或者证监会,而设在完全没有金融市场监管经验的住宅与城市发展部。督察局的经费来自政府扶持企业,诸如房地美房利美。在两房的鼓动下,国会通过了一项修正案,每年都要对督察局的经费进行审批,这样一来,两房可以通过国会议员的手控制它们的监管者。
史文森判断房贷市场要出问题源于督查局长法尔孔在国会山遭遇拷问。
督察局指控房利美利用会计规则将衍生工具业务的亏损转入资产负债表,同时指控房利美在1998年报告的开支仅为2亿美元,但其内部数字却表明实际应报开支约为4亿美元:房利美通过低报开支而虚报利润。
法尔孔和房利美总裁雷恩斯面对面地坐到了众院的听证会上。
法尔孔指控房利美的罪名是欺诈。嚣张跋扈的雷恩斯把国会当成了自己的办公室,很不屑地嘲笑法尔孔:“会计准则非常复杂,对其中的一些规则,专家们常常看法不一。没有事实证明房利美高管在1998年为获得红利而瞒报开支。”
雷恩斯得意地看了看法尔孔。法尔孔还没有来得及回答,房利美的支持者、议员阿瑟?戴维斯就开始咄咄逼人地质问法尔孔:“会不会是这样,在你制造所有这些诽谤中伤后,就有可能削弱这家机构在市场中的地位,并且有可能削弱美国的住房供给市场?”
诽谤中伤?
法尔孔无奈地摇了摇头,作为监管者,他有权对两房的任何问题进行质问,怎么成了诽谤中伤呢?法尔孔刚要张嘴回应戴维斯,却被戴维斯打断了,戴维斯像一位诘问罪犯的检察官,他只要法尔孔用一句话作答:“会,还是不会?”
法尔孔憋红了脸,戴维斯指着法尔孔的鼻子再度发问:“会不会?”
看着法尔孔的尴尬,参议员哈格尔异常气愤地指着雷恩斯的鼻子说:“国会创建了这家机构……可是当国会要认真监督它的时候,这家机构却花钱挑战国会的权力。我感到非常吃惊!非常吃惊!”
两房在国会山的表演跟安然何其相似?高盛房贷结构性产品交易小组迅速达成共识,以菲利浦·伯林斯金为核心,迈克尔·史文森跟乔希·伯恩鲍姆为成员的抛空房贷次级债的铁三角组合成立。抛空铁三角的设想迅速得到了高盛总裁劳埃德?布兰克费恩的支持。下手对象有两家:竞争者贝尔斯登和雷曼兄弟。
铁三角成立了,高盛还要来一招瞒天过海,诱敌深入。
贝尔斯登,有85年历史,一直靠债券投资闯进华尔街前十强的大腕,在抵押证券业务方面盈利能力超过高盛跟摩根。贝尔斯登“虚拟”地持有13万亿美元次级债以及衍生品,这比美国的GDP还要高!
贝尔斯登自有资本太少,资本充足率太低。为了筹集资金来扩大业务,贝尔斯登只好依赖债券市场和银行间拆借市场;在债券市场发债来满足中长期资金的需求,在银行间拆借市场通过抵押回购等方法来满足短期资金的需求,一般拆借周期分为隔夜、7天、一个月等。然后将这些资金用于业务和投资,赚取收益,扣除要偿付的融资代价后,就是公司运营的回报。风险越大的产品,拆借的周期越短,往往生死就在一夜间。
贝尔斯登跟高盛是交易关系,一旦高盛拒绝为贝尔斯登资金拆借,那么贝尔斯登一定会出现资金链断裂。
要将这个泡泡吹大,高盛开始大量将有毒的债券释放到贝尔斯登这样的对手身上去。
到2007年年底,高盛销售了1000亿美元的担保放贷债券。就在铁三角确定卖空的时候,高盛的住房抵押债券部发行了83种总价445亿美元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债券。这些债券到底有多垃圾呢?前面我们说过,权威评估机构将信用评级下调了69次。
为了诱敌深入,高盛采取了自杀式的策略。以加利福尼亚州、佛罗里达州等房地产泡沫最严重的地区的住房抵押贷款为标的资产,这些资产都是第二套放贷,一旦出现还贷压力,购房者违约的可能性最大。作为全球投行老大,高盛偏偏选定了这类资产,发行次级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数额是4.94亿美元,高盛将这类债券的风险划分为13级,高盛自己将风险最高、没有进行过信用评级的1400万美元自己持有,这样无疑给市场强烈的信心。
高盛这一招很管用。
作为华尔街上房产抵押债券的主要承销商和账簿管理人,有“债券之王”名号的竞争对手雷曼兄弟,将很大一部分难以出售的债券都留在了自己的资产表上,这部分资产的估值在2500亿美元以上。这些评级很高的债券,利率很低,不受投资者的青睐,卖不出去。贝尔斯登跟雷曼兄弟一样,认为高盛是个榜样,自己持有这类债券风险会比较低。
问题马上出现了,并没有一个流通的市场去确定这些债券的合理价值。要想保障这些资产不亏损或者赚钱,只有通过拆借,一旦拆借的路子堵住了,贷款者违约不还贷,那么这些债券马上就成了废纸一张。
高盛决定先从贝尔斯登下手,拒绝为贝尔斯登提高资金拆借,铁三角开始大势做空次债。
立竿见影,贝尔斯登旗下的对冲基金在潮水般的抛空冲击下,财富灰飞烟灭,损失也达到2600亿美元。
贝尔斯登迅速倒下。
雷曼兄弟的规模远远不及贝尔斯登。雷曼兄弟总共持有的资产抵押则要高达725亿美元,受到贝尔斯登的连锁反应,也遭遇抛空,雷曼兄弟一怒将高盛告到美国证监会。
在最后的紧要关头,高盛老掌柜拒绝拯救雷曼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