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大藏一览
3974600000126

第126章

又随愿往生经云。佛告普广菩萨。众生临终。愿生佛刹者。当浴身体着鲜洁衣。烧香悬幡。歌咏三宝。读诵尊经。广为病者。说诸因缘。譬喻言辞。苦空非身。四大假合。形如芭蕉。中无有实。又如电光。不得久停。故云。色不久鲜。当归败坏。精诚行道。可得度苦。随心所愿。无不获果。(恭字函第十一卷)。

何谓鬼邪之所恼  盖无神物以匡持

阿含经云。若人初生。皆有鬼神。随逐拥护。若人欲死。鬼收精气。行十恶人。若百若千。共一神护。行十善者。犹如国王。以百千人而侍卫之。(壁字函第二卷)。

鬼且不能为杀活  人衰乘隙作灾祥

譬喻经云。有人沽酒。鬼现来饮。告主人曰。明日当有一人持华。身有金银。于湖中浴。卒死不出。汝可往取金银。保后无忧。明日主人伺候。果见一人。入水洗浴。上岸着衣。躄地而死。酒师前诣取得金银。后日鬼来。主人问言。我见此人着衣欲去乃死。何不水中杀之。鬼答。我只知人寿命罪福。当至未至。不能活人。不能杀人。不能使人。富贵贫贱。但欲使人作恶犯杀。因人衰耗而往乱之。语其祸福。令人向之。设祠祀耳。(启字函第六卷)。

寿量尽即二种死  不平等故九因缘

瑜伽论云。云何死。谓由寿量极故。此有三种。谓寿尽故。福尽故。不避不平等故。云何不避不平等故死。如世尊说。九因九缘。未尽寿量而死。何等为九。谓食无度量。食于不宜。不消复食。生而不吐。熟而持之。不近医药。不知于己。若损若益。非时非量。行非梵行。此名非时死。(习字函第一卷)。

智度云。横死者谓无罪而死。或寿未尽。错投药故。或不顺药法。或无看病人。或饥渴寒热等夭命。是名横死。(形字函第六卷)。

宝积经云。有二种死。一者分段死。谓相续有情。二者变易死。谓阿罗汉及辟支佛。

○大力菩萨意生身。乃至究竟菩提。(字字函第九卷)。

生平多恶何无罪  垂终一念大为功

毗婆沙论云。不定法者。诸法未生。未可分别。如佛。分别业经中说。佛告阿难。有人身口意善。命终堕狱。有人身口意恶。命终生天。阿难白佛。何故如是。佛言。是人先世罪福因缘已熟。今世罪福因缘未熟。或临命终正见邪见。善恶心起。垂终之心。其力大故。(对字函第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