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大藏一览
3974600000131

第131章

灌顶随愿往生经云。普广菩萨白佛。父母亲族命终。或堕三涂八难之中。受诸苦恼。为其修福。得福以不。佛告普广。为此人修福者。七分之中。为获一也。何故尔乎。缘其前世。不信道德。故使七分获一。若以亡者。严身之具。堂宇室宅。园林浴池。以施三宝。此福最多。功德力强。可得拔彼地狱之殃。往生佛土。复次。命终之人。在中阴中。身如小儿。竟三七日。罪福未定。应为修福。代为忏罪。如饷远人。譬如世间。犯罪之人。望诸亲属。救其危厄。以福德力。缘是解脱。普广又白佛言。若人在世。不归三宝。不行法戒。若其命终。应堕三涂。其人临终。方生是善。得解脱不。佛告普广。人临终时。得生此心。无不解脱。所以者何。如人负债。依附王者。债主更畏。不从求财。此譬亦然。天帝放赦。阎罗除遣。及诸五官伺候之神。反更恭敬。缘此福故。不堕恶道。解脱厄难。随愿往生。(恭字函第二卷)。

冢塔精魂在彼否  升沈苦乐岂其中

灌顶经云。阿难问佛。若人造立坟塔。是人精魂在中以否。佛言。亦在亦不在。阿难又问。(云何)亦在亦不在。佛言。其魂在者。若人生时。不种善根。不识三宝。而不为恶。无善受福。无恶受殃。无善知识。为其修福。是以精魂在冢塔中。未有去处。是故言在。云不在者。或其前生在世之时。大修福德。精勤行道。或生天上人间受福。及不信真正。杀盗造罪。堕在畜生饿鬼之中。备受众苦。经历地狱。故言不在冢塔中也。(恭字函第六卷)。

只是个儿来受去  误教五母喜还悲

五母子经云。沙弥年七岁。出家得道。自识夙命。而笑曰。故我一身。五母悲恼。为第一母子时。邻家亦生。然我短命。母见邻子即悲恼也。为第二母子时。天命早夭。母若见人乳儿。即悲恼也。为第三母子时。十岁即亡。母见我类儿食即悲恼也。为第四母子时。少年先死。母见同辈娶妇。即悲恼也。为第五母子时。七岁出家。我母忆念。即悲恼也。五母聚会。各说其子。咸增哀苦。我念生死轮回如此。当勤精进求道。(言字函)。

子孙弘善饿鬼歌  儿女为恶好人哭

譬喻经云。佛与阿难。到河边行。见五百饿鬼。歌吟而行。复见数百好人。啼哭而过。阿难问佛。鬼何以歌舞。人何以啼哭。佛答。饿鬼家儿孙。为其作福。行得解脱。是以歌舞。好人家儿孙。唯为杀害。无有与作福之者。后大火逼之。是以啼哭。(对字函)。

一子遭蛇螫以死  五亲不顾达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