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大藏一览
3974600000199

第199章

论曰。从修所成。顺决择分。初善根起。名为暖法。是总缘共相法。念住差别。如是所修。能烧烦恼薪。圣道火前相。如钻火位。初暖相生。能具观察四圣谛境。由此具修十六行相。观苦圣谛。修四行相。一非常(若有还无故谓非常)二苦(随逐相恼故谓之苦)三空(观察本无故谓之空)四非我(不自在故谓之非我)观集圣谛修四行相。一因(生相似果故谓之因)二集(能生流转故谓之集)三生(能牵生死故谓之生)四缘(能相和合故谓之缘)观灭圣谛修四行相。一灭(生死相违故谓之灭)二静(除烦恼火故谓之静)三妙(胜一切法故谓之妙)四离(能舍生死故谓之离)观道圣谛修四行相。一道(能至非品故谓之道)二如(不颠不倒故谓之如)三行(圣足所履故谓之行)四出(永超生死故谓之出。○注文参用毗昙心论)。

是故行者修此暖已。次起顶法。犹如山顶。人不久住。若无诸难。必过此山。至于彼山。若遇诸难。即便退还。若无诸难。必到于忍。既入忍位。于四谛境。极堪忍。故。次起世第一法。世中胜故。如是观四谛境。总修十六行相。渐近见谛。缘欲苦谛。修一行相。惟一刹那。谓无间。入离生位。决定无相续理。从斯后边复生何道。即说颂曰。

世第一无间  即缘欲界苦  生无漏法忍

忍次生法智  次缘余界苦  生类忍类智

缘集灭道谛  各生四亦然  如是十六心

名圣谛现观

论曰。从世第一。善根无间。即缘欲界苦圣谛境。而生无漏法忍。生此忍故。名为法智(谓所苦法无始时来身见所迷执我我所。今创见彼忍可现前。名苦法忍。此能引后苦法智生)如缘欲界苦圣谛境有苦法忍。苦法智生。如是复于法智无间。总缘余界。苦圣谛境。有类忍生。名为类忍。此忍无间。即缘此境。有类智生。名为类智(最初证知诸法真理故名法智。此后境智与前相似故得类名。是后随前而证境义)如缘苦谛。欲界及余生法类忍。法类智四。缘余三谛各四亦然。即缘一一有四心义。如是次第。有十六心。总说名为圣谛现观。以于三界四圣谛境。次第现前。如(实观)故。是名现观。(同字函第十卷)。

声闻品

○自利修持心狭劣  ○由他开悟声闻乘

华严经。上品十善。以智慧修习。心狭劣故。怖三界故。阙大悲故。从他闻声而解了。故声闻乘。

○四向四果解脱僧  ○有学无学贤圣辈

达磨论下云。四果中间。所有诸道。及前见道。名为四向。随在彼果前。即名彼果向。如是有八补特伽罗(补特伽罗。此云数取趣谓数数往来生死也)谓行四向。及住四果。(东字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