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大藏一览
3974600000201

第201章

○见谛惑八十八使(欲界苦谛下具有十使。集谛下灭谛下各有七使。并除身见边见戒取。道谛下有八使。除身见边见。共三十二使。○色界苦谛下有九使。除瞋。集谛灭下各有六使。除瞋及身见边见戒取。道谛下有七使。除瞋及身见边见。共二十八使。○无色界四谛下皆如色界除。亦共二十八使。都计有八十八使)思惟惑十使(欲界四使。谓贪瞋痴慢。此使从斯陀含向入修道断。乃至阿那含果九品方尽。○色界三使。贪瞋痴。此三使并是阿罗汉向用修道智断。○无色界三使。贪痴慢。此思惟三界合有十使。并见谛合为九十八使。但此使亦是罗汉向断。至果方尽)。

六欲且非定修地  八智可除烦恼根

婆沙论云。欲界是不定界。非修地。非离欲地。色无色界。是定地。修地。离欲地。不可以缘不定界智。断定界结。

○又问。云何八智。谓法智。比智。他心智。等智。苦智。集智。灭智。道智。复次法智猛利。不多用功。能断不善无记烦恼。譬如利刀能断于铁。何况草木。彼亦如是。比智非利。多用功力。乃能断无记烦恼。何能断不善烦恼。譬如钝刀。虽多用功。能断草木。何能断铁耶。(隐字函第十卷)。

大婆沙。问云。何为智。答。五识相应慧有三种。一善。二染。三无覆无记。善者谓惟生得善。染污者谓惟修所断。贪瞋痴相应。无覆无记者。谓异熟生。意识相应。善有二种。一有漏。二无漏。有漏有三种。一加行得。二离染得。三生得。加行得者。谓闻思修。闻所成慧。谓于文义。如理决择。思所成慧。谓不净观。持息念及念住等。修所成慧。谓暖顶忍。世第一法。现观边世俗智(以世俗智为自性故)。无量解脱胜处等。离染得者。谓净虑无量无色解脱胜处等。生得者。谓生彼地。法尔所得善。无漏有二种。一学。二无学。学谓学八智。无学谓尽智(诸烦恼尽故名尽智)无生智(我已知苦。不应更知。乃至我已修道。不应更修。是名无生智)。○(颠字函第五卷)。

初果七生方罗汉  复劫八万入菩提

婆沙论云。须陀洹。初入圣流。故名为预流(惟受七有七生天上人中得尽苦际)。须陀含。名为一来(虽断欲界修惑六品。有余三品未断。尚更一度来生欲界中)。阿那含。名为不还(虽断欲界九品惑尽。从此上生色界更不还来。受生欲界)。阿罗汉(有四义。一者应供。二者杀贼。三者远恶。四者不生。谓三界惑尽更不生也)。○(正文箴函六卷注文弁函三卷)。

毗昙心论。二乘圣人所断烦恼。分别九种。下品三种。下下。下中。下上。中品三种。中下。中中。中上。上品三种。上下。上中。上上。(都字函第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