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大藏一览
3974600000206

第206章

宗镜云。心灵万变。或坐禅。或在定。魔境千差。茫然不识。昔有禅师。在山间坐。见一孝子。擎一死尸来。向师前哭云。何故杀我阿母。师知是魔境。便于柱上取斧一斫。孝子走去。后觉股上湿。乃看见血。不期自斫。

○又有禅师。坐时。见一猪来。即把猪鼻一拽。叫把火来。乃是把自鼻孔。斯乃正坐禅时。心中起见。遂感外魔来入。但修正定。何有魔事。(富字函第九卷)。

○罗汉无生犹有退  ○醯迦七返自残伤

婆沙论云。阿罗汉有六种。一退法。二忆法。三护法。四等住。五能进。六不动。然退法者退。忆法者。心生猒忆。持刀而欲自害。护法者。于己解脱。心生爱乐。善能守护。等住者不退不进。能进者进至不动。不动者住本根不动故。(规字函第七卷)。

云何阿罗汉有九种。答曰。退法阿罗汉成就二种根。下下。下中。忆法。成就下上根。护法。成就中下根。等住。成就中中根。能进成就中上根。不动成就上下根。辟支成就上中根。佛成就上上根。复次佛说。瞿醯迦阿罗汉六返退耶猒患退故。以刀自害而死。(第八卷)。

○凡夫致罪刑犹重  ○圣种同愆责且轻

婆沙云。如二人犯王法。一是凡庶。便致重刑。一是王子。但遭诃责。如是异生。及预流者。俱作恶业。而诸异生。非圣种故。所造恶业招恶趣苦。一切预流。是圣种故。恶业但招人天轻苦。(鸟字函第五卷)。

○止观明于生灭相  ○三摩元是等持心

起信论。止观二门。止者。谓止一切境界相。随顺奢摩他观(心一境性)观者。谓分别因缘生灭相。随顺毗婆舍那观。(如实观察诸法自性)。○(尽字函第九卷)。

宗镜。问。如何行于止观。得契真修。但了能观之心。所观之境。各各性离。即妄心自息。此名为止。常作此观。不失其照。故名为观。斯则即止即观。即观即止。无能所观。是名止观。如先德云。法性寂然。名止。寂而常照。名观。非能所观。有其二事。(侈字函第十卷)。

般若音释云。三摩地门。亦云三昧。此云等持。谓等正持心也。亦云正定。(收字函)。

○入圣已离五恐怖  ○修心能伏四魔怨

婆沙云。四果圣人。已离五恐怖。一不活怖(尚不爱身。何况资财)。二恶名怖(不于他所希求供养唯专给施一切众生)。三大众怖(一切世间无等者。何况有)。四死怖(远离我见无有我想)。五恶道怖(自知死已。决定不离诸佛菩萨)。○(正文仁字函第八卷。注出华严三十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