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大藏一览
3974600000275

第275章

绛州本净禅师。幼岁披缁于曹溪之室。受记隶司空山无相寺。天宝中。玄宗遣中使杨光庭。入山采藤。因造丈室。礼问曰。弟子慕道斯久。愿和尚慈悲略垂开示。师曰。天下禅宗硕学咸会京师。天使归朝。足可咨决。贫道隈山傍水。无所用心。光庭泣拜。师曰。休礼贫道。天使为求佛耶。问道耶。曰。弟子智识昏昧。未审佛之与道。其义云何。师曰。若欲求佛。即心是佛。若欲会道。无心是道。曰。云何即心是佛。师曰。佛因心悟。心以佛彰。若悟无心。佛亦不有。曰。云何无心是道。师曰。道本无心。无心名道。若了无心。无心即道。光庭再拜而退。回奏。诏师入内。召集诸禅。与师阐扬佛理。有远禅师。出问。如师所见。以何为道。师曰。无心是道。远曰。道因心有。何得言无心是道。师曰。道本无名。因心名道。心名若有。道不虚然。穷心既无。道凭何立。二俱虚妄。总是假名。远曰。师现有身心。是道已否。师曰。山僧身心。本来是道。曰。适言无心是道。今又言身心本来是道。岂不相违。师曰。无心是道。心泯道无。心道一如。故言无心是道。身心本来是道。道亦本是身心。身心本既是空。道亦穷源无有。曰。观禅师形质甚小。却会此理。师曰。大德只见山僧相。不见山僧无相。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悟其道。若以相为实。穷劫不能悟道。曰。今诸禅师。于相上说于无相。师曰。净名经云。四大无主。身亦无我。无我所见与道相应。大德若以四大有主是我。若有我见。穷劫不可会道也。远公闻语失色。师有偈曰。

四大无主复如水。遇曲逢直无彼此。净秽两处不生心。壅决何曾有二意。触境但似水无心。在世纵横有何事。

复云。一大如是。四大亦然。若明四大无主。即悟无心。若了无心。自然契道。

○又有志明禅师问曰。若言无心是道。瓦砾无心。亦应是道。又云。身心本来是道。四生十类。皆有身心。亦应是道。师曰。若作见闻觉知之解。与道悬殊。即是求见闻觉知之者。非求道之人。经云。无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尚无。见闻觉知。凭何而立。穷本不有。何处存心。焉得不同草木瓦砾。志明杜口而退。师又偈曰。

见闻觉知无障碍。声香味触常三昧。如鸟空中只么飞。无取无舍无憎爱。若会应处本无心。方得名为观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