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大藏一览
3974600000089

第89章

解脱了义经云。佛告观世音菩萨。学有六事。所谓六波罗蜜。施戒忍是增上戒学。禅是增上心学。般若是增上慧学。精进通一切。观世音菩萨白佛。此六事。几是福德众具。几是智慧众具。佛言。增上戒学。是福德众具。增上慧学。是智慧众具。禅及精进通一切。观世音菩萨复白佛言。何故此谓学事。六种施设。佛答言。有二事。一者三学摄取众生。二者三学对治烦恼。于是菩萨。布施众具。持戒不害。忍辱饶益。以此三学。摄取众生。复次菩萨。进修善业。禅伏烦恼。慧断诸使。以此三学。对治烦恼。(身字函)。

一持此经六度具  一修道场六度圆

不退转法轮经云。受持此经。为他人说。当知具足六波罗蜜。有能信解此经典者。具足檀波罗蜜。于此经典。不生疑惑。具足尸波罗蜜。于此法中不动。具足羼提波罗蜜。能于此经。心不退没。具足毗离耶波罗蜜。信乐此经。心不散乱。具足禅波罗蜜。谛了此经。无分别想。具足般若波罗蜜。(赖字函第四卷)。

庄严王菩萨经。佛言。行六波罗蜜时。修立道场。香华供养。名檀波罗蜜。修供养时。身口意业。不恼众生。名尸波罗蜜。若有虫蚁。来入道场。安忍不害。名羼提波罗蜜。善心相续。名毗梨耶波罗蜜。心不散乱。名禅波罗蜜。方坛圆场。无有偏斜。名般若波罗蜜。如是一法。随心变现。(景字函)。

不修六度道难成  虽行六度相不取

般若经云。菩萨行六波罗蜜时。常作是念。我若不行布施。当生贫贱之家。尚无势力。何由成熟有情。严净佛土。况得一切智智。我若不护净戒。当生恶趣。尚不能得下贱人身。何由成熟有情。严净佛土。况得一切智智。我若不修安忍。当生容貌丑陋。不具菩萨圆满色相。则不能成熟有情严净佛土。况得一切智智。我不精进。尚不能获菩萨胜道。何由成熟有情。严净佛土。得一切智。我若心乱不入静虑。尚不能起菩萨胜定。何由成熟有情严净佛土。得一切智。我若无智。不学般若。尚不能得诸巧便慧。超二乘地。何由成熟有情。严净佛土得一切智。(盈字函第二卷)。

思益梵天经。佛云。我见燃灯佛。即得无生法忍。授我记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我于尔时具足六波罗蜜。所以者何。虽布施。不求果报。虽持戒无所贪着。虽忍辱。知内外空。虽精进。知无起相。虽禅定无所依止。虽行慧。无所取相。(万字函第二卷)。

○至此般若六已终  ○加后方便四为伴

(总十波罗蜜多)。

解脱了义经云。观世音菩萨白佛言。何故六波罗蜜。作如是次第说。答曰。彼上上招引依故。菩萨弃舍身财。受持净戒。护戒故忍。忍已精进。进已能禅。禅具足已。得出世慧。复问。何故施设余四波罗蜜。佛言。此等是六波罗蜜伴。于彼方便波罗蜜。又是三波罗蜜之伴。复告观世音菩萨。现法多行烦恼不能堪任。常修习忍。受行少福。愿未来世烦恼微薄。能勤精进。是愿波罗蜜。为精进波罗蜜伴。亲善知识听闻善法。希望胜力。是力波罗蜜为禅波罗蜜伴。于菩萨藏。闻缘修禅。堪能开引出世间慧。是智波罗蜜为般若波罗蜜伴。(身字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