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塔木德智慧枕边书
398700000020

第20章 好风凭借力——犹太人论借势 (1)

犹太人在长期的商业活动中,十分清楚借势而为是事半功倍的最直接的途径。

正如《塔木德》书中所云: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一个人或一个团体,凡是善于借助别人力量的,均可事半功倍,因为他们更快捷地达到目的。

善于借势用力

古人说:“下君之策尽已之力,中君之策尽人之力,上君之策尽人之智。”一个人能竭尽自己的能力去完成一项事业,这是难能可贵的,亦必须要那样去奋斗。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又不肯付出自己的力量去实施自己的计划,这个人很难事业有成。但是,一个人或一个团体,仅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足的,特别是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情况下,门类很多,社会分工精细,一个人或一个团体所掌握的科学技术知识是极有限的,在某些科学技术乃至具体工作环节上,哪怕是最杰出人物或团体,亦不可能独自完成,必须要借助别人的力量才能攻克。更值得注意的是,人的智慧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尽人之力远不如尽人之智,所以古人已道出了下中上的策略。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一个人或一个团体,凡是善于借助别人力量的,均可事半功倍,更快捷地达到目的。犹太人不论是在商界还是在科技界,成功者众多,因为他们普遍都具有善于借助别人之智的本领。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且不说其在外交工作上的政治手腕,就说他在处理白宫内的事务方面,就是一位典型的巧于借用别人力量和智慧的能手。他有一个惯例,凡是下级呈报来的工作方案或议案,他先不看,压它几天后,把提出方案或议案的人叫来,问他:“这是你最成熟的方案(议案)吗?”对方思考一下,一般不敢肯定是最成熟的,只好答说:“也许还有不足之处。”基辛格即会叫他拿回去再思考并修改得完善些。

过了一段时间后,提案者再次送来修改过的方案(议案)。此时基辛格把它看了,然后问对方:“这是你最好的方案吗?还有没有别的比这方案更好的办法?”这又让提案者陷入更深层次的思考,把方案拿回去再研究。他就是这样反复让别人深入思考研究,用尽最佳的智慧,达到自己所需要的目的。这不愧为犹太人基辛格的一个高招,也反映出犹太人成功的一个诀窍。

犹太人密歇尔?福里布尔经营的大陆谷物总公司能够从一间小食品店发展成为一家世界最大的谷物交易跨国企业,主要因其善于借助先进的通信科技和大批懂技术懂经营的高级人才。他不惜成本不断采用世界最先进的通信设备,宁肯付出极高的报酬请有真才实学的经营管理人才到公司工作。因此使其公司信息灵通,员工操作技巧高超,竞争能力总胜人一筹。他虽然付出了很大代价取得这些优势,但他借用这些力量和智慧赚回的钱远比他支出的大得多,可谓“吃小亏占大便宜”。

所有大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特长,就是有一种识人的眼光,能够抓住别人的优点,把每一个员工的位置都分配得十分恰当,使每个员工的力量和智慧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曾预先写下这样的墓志铭:“睡在这里的是善于访求比他更聪明者的人。”的确,卡耐基能够从一个铁道工人变成一个钢铁大王,是他能够发掘许多优秀人才为他工作,使他的工作效力增值了成千上万倍的结果。

善借才能善得

善借才能善得。借什么?自然是借势发挥,成全己事。借势发挥为聪明人的谋胜之术。如果一个人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并能够把握彼此之间进退的尺度,在必要的时候借势发挥,平衡一下各个方面的力量,自然会更利于事情的进展。

唐代身为宰相的房玄龄在监修国史的时候通过观察李世民的种种变化并随之借势发挥,使得各部分的资源,都有利于修史这一大事。

正因为房玄龄的处心积虑,善于借势,才使得朝堂之上多清明干练之人,朝中政事顺畅执行,房玄龄功不可没,这也是后世称其为贤相的原因所在。房玄龄功劳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在他监修国史期间,尽量直书其事,给后世子孙留下了一份基本可信的历史资料。难怪历代史书上说,房玄龄为人处世,外甚平静,内则用心,乃是用借势之道而成事。

对于善借者,总能在没有条件的时候创造条件,在有条件的时候利用条件。这是本事。对于这些人来讲,做任何事情,都巧借他人之力,缓己燃眉之急。这是成功的关键。

一个“借”字,奥妙无穷,但它仅属于智者,而不属于愚者。智愚之别往往就体现在人生的几个关键点上,“借”为其一。

深思而后行

能够发现自己和别人的才能,并能为我所用的人,就等于找到了成功的支点。聪明的人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智慧的营养补充自己,从别人那里借用智慧,比从别人那里获得金钱更为划算。读过《圣经》的人都知道,摩西要算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导者之一了。他懂得一个道理:一个人只要得到其他人的帮助,就可以做成更多的事情。

当摩西带领以色列子孙们前往卜帝许诺给他们的领地时,他的岳父杰塞罗发现摩西的工作实在过度,如果他一直这样下去的话,人们很快就会吃苦头了。于是杰塞罗想法帮助摩西解决了问题。他告诉摩西将这群人分成几个大组。每组一千人,然后再将每个大组分成十个小组,每组一百人,再将一百人分成两组,每组各五十人。最后,再将五十人分成五组,每组各十人。然后杰塞罗又教导摩西,要他让每一组选出一位首领,而且这位首领必须负责解决本组成员所遇到的任何问题。摩西接受了建议,并吩咐那些负责一千人的首领,分别找到知己胜任的伙伴。

用心去倾听每个人对你的构想计划的看法,是一种美德,它是一种虚怀若谷的表现,他们的意见,你不见得都赞同,但有些看法和心得,一定是你不曾想过、考虑过的。广纳意见,将有助于你迈向成功之路。

如果你万一碰上向你浇冷水的人,就算你不打算与他们再有牵扯,还是不妨想想他们不赞同你的原因是否很有道理?他们是否看见了你看不见的盲点?他们的理由和观点是否与你相左?他们是不是以偏见审视你的构想?问他们深入一点的问题,请他们解释反对你的原因,请他们给你一点建议,并中肯地接受。

另外还有一种人,他们无论对谁的梦想都会大肆批评,认为天下所有人的智商都不及他们。其实他们根本不了解你想做什么,只是一味认为你的构想一文不值,注定失败,连试都不用试。这种人为了夸大自己的能力,不惜把别人打入地狱。

要是碰上这种人,别再浪费你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苦苦向他们解释你的理想一定办得到。他们不值你一顾,还是去寻找能够与你一同分享梦想的人吧!

踩在巨人的肩膀上

关于成事之借,有许多经典说法。例如,荀子说“借助于车马的人,不必自己跑得快,却能远行千里;借助于舟船的人,不必自己善水性,却能渡江河。君子生性与别人无异,只是因为他善于借助和利用外物,所以就不同了”。荀子有“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的东方智慧,牛顿有“踩在巨人肩上”的西方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