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塔木德智慧枕边书
398700000022

第22章 活用一切有利条件——犹太人论变通

犹太人认为,人生的过程离不开自己所处的客观环境,只有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之中能够变通、创新,才能创造出不同的东西来,只有不同的东西才能使自己走在别人的前面。

正如《塔木德》书中所云:活用一切有利条件,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在客观环境中找到出路

犹太人中的事业成功者有一个共同的突出之处,就是善于活用一切。他们由于历史的原因,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千差万别,但不管在欧洲、美洲,或者在亚洲乃至非洲,不管从事商业、科学技术事业或是文化艺术乃至农业,都涌现出大批事业有成的佼佼者。究其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他们能适应环境,活用一切有利条件,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犹太人认为,人生的过程中离不开自己所处的客观环境,也离不开自身的主观条件。改变整个客观环境,是整个社会的事,作为个人或企业只能适应客观环境,利用好客观条件。至于主观条件,有些是可以改变,有些则是不能改变的,这得靠自身的努力和善于活用主观条件了。

每个人都有一些无法改变的条件,比如眼睛的颜色、身材的高低、出身背景等。每个人也有一些可改变的条件,如文化水平、工作能力、身体的强弱等,只要自己奋发学习,注意方法,适当地锻炼保养,是可以提高文化水平、增强工作能力、强健身体的。有些人的通病在于漠视本身的条件,没有灵活运用和充分发挥自有的潜能,却祈求或奢望自己所没有的东西,那是难以事业有成的。

犹太人在活用一切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上很有建树,这是他们有自知之明的结果。爱因斯坦在读小学和中学时成绩平平,没有出众的表现。但爱因斯坦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对物理学研究颇深,因此他读大学时选读了物理学。由于他发挥了自身的优势条件,在物理学方面取得了前人未有的伟大成就。但当以色列邀请他去当总统时,他却婉言拒绝了,他自知没有当总统的条件。

好莱坞世界最大制片中心老板高德温是位在波兰出生的犹太人,他的传奇一生是充分活用一切有利条件的一生。他1882年出生于华沙,11岁丧父,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为了生活,流浪到英国伦敦,曾在铁匠店当童工,他不怕苦和累,练就了一个强健的体魄。他没有进学校的机会,就利用业余自学文化。他到美国生活后,从打工到自己经营手套工厂,最后发展成为好莱坞制片中心的老板,富甲一方。高德温的发展过程可以说是众多犹太人的生活缩影。

犹太人坚信,在这个世界上,只要你有意搜索,可以活用的条件到处潜在。他们还认为,人生的机会,大量存在于自己的周围和本身所潜在的条件中,关键在于你是否练就出了开发这些条件的意志和眼光。自叹找不到脚下金矿的人,是既可怜又可悲的睁眼瞎子。以色列建国于20世纪40年代中期,选址在一个既缺资源且气候条件又恶劣的沙漠为主的地区。但他们充分利用犹太人拥有的科技及人才条件,改造沙漠,创造滴水灌溉法,把一个不毛之地,改造为农业发达的国家,出产的粮食、蔬菜、水果不但可自给,并成为其出口创汇的重要来源。

犹太人在任何投资和买卖活动中,事前必定做周密的可行性研究。一旦决定做某项买卖或投资,必定制订短期、中期和长期计划。并做好灵机应变的策略,以观事态的发展而相应采用。

短期计划制订投入后,即使发现实际情况与事前预测有相当的出入,他们也会毫不吃惊或动摇,仍积极按原计划投入资金实施下去。经过短期计划的实施后,尽管效果不及预料中好,他们仍会推出第二套计划,继续追加投入,设法完成各项策略的实施。如第二套计划深入进行后仍未达到预测的效果,而又没有确切的事实和依据证明未来会发生好转,那么犹太人则会毅然放弃这宗买卖或投资。一般人认为,放弃了已实施了两套计划的事业,岂不是前功尽弃,亏掉了不少投入?但犹太人却泰然自若,无怨无悔。他们认为,生意虽然未尽如人意,但没有为后来留下隐患,不会为一堆烂摊子而困扰未来的工作,长痛不如短痛。

这就是犹太人的灵机应变生意经。

犹太商人在经营中能依据外部环境的变化,特别是竞争对手的变化而相机改变自己的战略战术,这确是高明的。当今市场变化多端,竞争激烈,企业能否顺应这种变化而动,是企业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

机智是取胜的筹码

有个犹太富翁病入膏肓,死期已近,便口述遗书,让人笔记:

“我将悉数财产留予送达此遗书至你处的忠实奴仆;我儿尤第雅,你可由我之所有物中选择一项。”

犹太富翁不久死去,奴隶得了财产,兴冲冲将遗书拿去给拉比看,然后同拉比一起去见富翁的儿子。拉比对富翁的儿子尤第雅说:

“你父亲已将财产送予奴隶,你只能取其中一件东西,你自己选择吧!”

尤第雅毫不犹豫地说:

“我选择这个奴隶。”

尤第雅既拥有了奴隶,又拥有财产继承权。

这个富翁非常聪明,他临死时儿子不在身边,于是他便想出这条计策,否则奴隶会侵吞他的财产而不通知他的儿子。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他的儿子也是绝顶聪明的。

保守秘密是值得依赖的试金石,然而如何来保守秘密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常有人从甲处听来秘密传给乙,似乎是对乙很信任,其实他已经辜负了甲对他的信任。有位拉比说:“只要秘密仍在你手中,你就是秘密的主人,但当秘密说出来后,你便成了它的奴隶。”

售货员费尔南多是一个犹太人,一次礼拜五他去了一个小镇,但由于身无分文而无法食宿,他便找犹太教堂的执事,执事对他说:“礼拜五到这里的穷人特别多,每家都住满了,唯有金银店老板西梅尔家例外,可是他从不接纳客人。”

费尔南多肯定地说:“他肯定会接纳我的。”

之后,他就去了西梅尔家,等敲开门后,他神秘兮兮地把西梅尔拉到一旁,从大衣兜里取了一个砖头大小的沉甸甸的小包,小声说:“请问您一下,砖头大小的黄金值多少钱?”

金银店老板眼睛一亮,可是这时已到了安息日,不能继续谈生意了,为了能做成这笔生意,他便连忙挽留费尔南多在自家住宿,到明天日落后再谈。

于是,在整个安息日,费尔南多都受到热情款待。当周六晚上可以做生意时,西梅尔满面笑容地催促费尔南多把“货”拿出来看看。费尔南多故作惊讶地说:“我哪有什么金子,只不过是想问一下砖头大小的黄金值多少钱而已。”

费尔南多的机智在于巧妙地利用了西梅尔求财心切的心理,而且以错误的暗示让他上当。

还有,在商业活动中,总有被偷或被骗,别人赖账的时候,那么让我们来看看犹太人如何机智地应对这种情况。

有个犹太商人来到一个市场里做生意,当他得知几天后这里的所有商品要大甩卖时,就决定留下来等待,可是,他身上带了不少金币,当时又没有银行,放在旅店也不安全。

经过反复思忖,他独自来到一个无人的地方,就在地里挖了一个洞,把钱埋藏起来,可是当他次日回到藏钱的地方时,发现钱已经丢了。他呆呆地愣在那里,反复回想藏钱的情景,当时附近没有一个人啊,他怎么也想不出钱是怎样丢的。正当他纳闷之际,无意中一抬头,发现远处有间屋子,可能是这家屋子的主人正好从墙洞里看到他埋钱了,然后,将钱挖走。那么,怎样才能把钱要回来呢?经过认真考虑,他去找那屋子的主人,客气地说道:“您住在城市,头脑一定很聪明,现在我有一件事想请教您,不知是否可以?”那人热情地回答说:“当然可以。”

犹太商人接着说道:“我是来这里做生意的外地人,身上带了两个钱袋,一个装了800金币,一个装了500金币,我已把小钱袋悄悄埋在没人的地方。但不知道这个大钱袋是交给能够信任的人保管呢,还是继续埋起来比较安全呢?”

屋子的主人答道:“因为你是初来乍到,什么人都不该相信,还是将大钱包一块埋在藏小钱包的地方吧!”

等犹太商人一走,这个贪心不足的人马上取出偷来的钱袋,立刻放在原来的地方。这可把躲藏在附近的犹太商人高兴坏了,等那人一走,马上将钱袋挖了出来,一溜烟跑了。这个犹太商人能够将落入别人口袋的东西又拿回来,手段确实高明。因为他知道,每个人都有贪心,且贪欲无限膨胀,要让小偷把钱交出来,只能激起其更大的贪心,这个犹太人的机智就在于巧妙地利用了人的这种心理。

犹太人认为,商业场上难有一帆风顺,如何面对困境从容应付,如何面对危险机智化解,这都是成功商人所必需的素质,更何况你不是机灵鬼,而别人是机灵鬼呢?

人们常常在自己生活的周围筑起界限

人们常常在自己生活的周围筑起界限,要么就生活在别人强加给他们的局限里。这些局限有些是家人朋友强加的,有些是自己强加的。很多人给自己套上限制,认为在一生中不会超过父母,认为自己反应迟钝,认为缺乏别人拥有的潜能和精力,那么无疑就实现不了一些目标。

有个农夫展出一个形同水瓶的南瓜,参观的人见了都啧啧称奇,追问是用什么方法种的。农夫解释说:“当南瓜拇指般大小的时候,我便用水瓶罩着它,一旦它把瓶口的空间占满,便停止生长了。”

人也是这样,自我设限,就是把自己关在心中的樊笼,就像水瓶罩住的南瓜一样,等于是放弃给自己成长的机会,成长当然有限。

有这样一位男士,他与妻子相处存在许多问题,妻子经常抱怨他自私、不负责任,从来都没有关心过她。有人问他:“为什么你不好好跟妻子沟通?”他回答:“我的本性就是这样。没办法,我就是大男人。”这位男士对他行为的解释,是他的自我定义。这源自于过去他一直如此,其实他在说:“我在这方面已经定型了,我要继续成为长久以来的那个样子。”人生若保持这种态度,根本就是在扼杀可能的机会,从而给自己留下永远无可改变的问题。

确定自己是何种人——“我一向都是这样,那就是我的本性”,这种态度会加强你的惰性,阻碍成长。因为我们容易把“自我描述”当做自己不求改变的辩护理由;更重要的是,它帮助你固持一个荒谬的观念:如果做不好,就不要做。

一旦你确定了自我是什么样的人,你就是否认自我。一个人必须去遵守标签上的自我定义时,自我就不存在了。他们不去向这些借口以及其背后的自毁性想法挑战,却只是接收它们,承认自己一直是如此,终将带来自毁。

一个人,描述自己比改变自己容易多了。无论什么时候你要逃避某些事情,或者掩饰人格上的缺陷,总可以用“我一直这样”来为自己辩解。事实上,这些定义用了多次以后,经由心智进入潜意识,你也开始相信自己就是这样,到那时候,你似乎定了型,以后的日子好像注定就是这个样子了。无论何时,你一旦出现那些“逃避”的用语,马上大声纠正自己。

把“那就是我”改成“那是以前的我”;

把“我没办法”改成“如果我努力,我就能改变”;

把“那是我的本性”改成“以前那是我的本性”;

任何妨碍成长的“我怎样怎样”,均可改为“我选择怎样怎样”。不要做一个困兽,要冲出自制的樊笼,做一个真正的自我,发挥自己的潜能,才会成为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