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一本书读懂星云大师
399800000028

第28章 不比较,不计较,远离烦恼源

星云大师有过这样的经历:童年时,他的父母经常外出,他上有兄姊,下有弟弟,家事无人料理的时候,他便自动担负起打扫烹煮的责任,并且包办一切采购事宜。他从不和家人攀比干活的多少,八九岁时就能做很多家事。

十二岁星云大师出家后,到佛教学院读书的时候,生活十分清苦,他不曾穿过新衣,都是捡别人往生后的衣服穿;也不曾饱食一餐,半个月才有一次米饭吃,汤内无油、无菜,清清如水。

当时的环境是人多事繁,冤枉、委屈在所难免,而封闭、棒喝又是当时丛林教育的特色。十年的光景转瞬即过,许多人半途而废,星云大师却将一切磨炼视为必要的训练,坚持学习。

从星云大师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出,不和别人比较,不计较自己的付出,让他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用星云大师自己的话说“不比较人我是非,不计较待遇好坏,因此得以安心修道,自觉法喜充满”。

这提醒我们:计较是烦恼的来源。生活中的烦恼尽归于此,想一想,生活中是不是有这样一些人,在和别人的比较中产生了计较,为一些意见上的分歧、工作上摩擦、利益分配上的不公、语言上的过激、礼节上的不周等,甚至是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闹得鸡犬不宁、大动干戈,出现了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情况。而如果不去比较,就没有计较,做好自己的事,是对自己未来发展最好的磨炼。

想想看,不计较会让你失去可贵的东西吗?实际上并不会,不计较最少能让你得到宝贵的好心情。

一个小女孩写信给一家报纸的总编,因为她遇上了感觉非常委屈的事情:星期天的时候,她和弟弟一起出去,小女孩帮妈妈摘了一篮子草莓,可回家的时候,妈妈只是夸了她一句“你真是个好孩子”,却给调皮贪玩的弟弟一个大苹果。

在这个比较中,小女孩觉得非常委屈,她想问一下总编先生:这个世界是公平的吗?难道她和弟弟的奖励就是公平的吗?

总编收到小女孩的来信,看了以后心里十分难过。可是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可就在第二天,一位朋友邀请他参加了一场婚礼。就在婚礼上,总编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那天的婚礼进行到新娘和新郎互赠戒指的时候,或许因为他们太激动了,两人都阴差阳错地把戒指戴在了对方的右手上。旁边的牧师见了,幽默地插了一句:“右手已经够完美了,我想你们还是用它来装饰左手吧。”

牧师的话让总编觉得眼前一亮,他想:“右手本来已经非常完美了,没有必要再用装饰品装点右手了。同样,那些有美德的人,之所以常常被大家忽略,不就是因为他们已经非常完美了吗?”

总编终于找到了小女孩要的答案,他回家后,迅速给小女孩回了这样一封信:“亲爱的孩子,不要和你的弟弟比较,也不要计较你的奖励,让我来告诉你这个秘密,你帮妈妈干活儿,你是一个好孩子,这本身就是对你自己的最高奖赏。”

做人同样如此,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在不断累积着令自己烦恼的东西,包括名誉、地位、财富、亲情、人际关系、健康、知识、事业等,也包括烦恼、郁闷、挫折、沮丧、压力等。这些东西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使自己失去了原本应该享受的乐趣,徒增许多无谓的烦恼。很多时候和别人比较太多,计较太多,就容易把所有责任推到别人的身上,试想,如果我们自己不比较,不计较,还有什么人能让我们烦恼呢?

当你做一位领导的时候,不计较下属有不同的意见和声音,做好自己的模范作用,这就能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当你做一位家长的时候,也要给孩子作出榜样,不可以随意放纵自己,却指责孩子“不学好”,这样也能够春风化雨,得到一个好孩子。

当你做一位爱人的时候,同样的,家庭责任在你的肩上,你也首先必须去做好,尽到自己应尽的家庭责任,对方自然能够心领神会。

当你做别人的朋友时,你不要计较自己的付出,或者耿耿于怀于自己没有得到的帮助,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的修养不够。每个人的出身背景、受教育程度、受社会影响都是不一样的,在你看不惯别人的同时,是否别人也看不惯你呢?别忘了做好你自己,你会有更多的朋友。

当你是一位不曾相识的擦肩而过的过客时,你是否愿意去助人为乐,是否会计较别人不经意间对你所造成的触动。

……

如果,你有这份不去斤斤计较的心,烦恼源定将离你远远的,因为阳光已经把你的生活和未来填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