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文学知识
4014100000019

第19章 中外文学名著(4)

17.《金瓶梅》:“人情小说”之先河

《金瓶梅》是明代暴露社会世态的长篇小说。因书中有一些关于淫荡生活的描写,不少人把它看作淫秽小说。但书中相当全面地暴露了明代后期的社会腐朽的黑暗,艺术上也有它独特的创造,因而在小说发展史上还有一定地位。

《金瓶梅》写作年代大约在明代万历年间,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兰陵即山东峄县(今枣庄市),笑笑生是笔名,作者的真实姓名尚未考证清楚。书名《金瓶梅》取自小说主人公西门庆的三个姬妾潘金莲、李瓶儿和春梅的名字。

小说写的是宋代的人物故事,实际上反映的都是作者所处的明代中叶以来的社会事实。作品以《水浒传》中西门庆、潘金莲的故事为引子,描写恶霸、官僚、豪商西门庆罪恶的一生。书中对西门庆勾结权贵、横行乡里、蹂躏妇女等不法行为,作了深刻的揭露,反映了封建社会处于腐朽没落时期的统治阶级的特有本性。这对于我们认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本质和剥削阶级的罪恶有一定的价值。

在我国长篇小说的发展史上,《金瓶梅》的出现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之前的小说,像《三国演义》、《水浒传》等,都是作家根据长期流传民间的故事、话本和戏曲加工而成的,是人民群众和作家结合的产物;《金瓶梅》则是第一部文人独创的小说。另外,在这之前的小说的主人公,不是帝王将相,就是英雄豪杰,所写的故事也都是重大事件,《金瓶梅》则把描写的重点放到了市井百姓,通过对一个家庭的解剖,通过日常琐事的描写来反映社会,开创了“人情小说”的先河,后来《红楼梦》等一批优秀小说的产生,显然受《金瓶梅》的影响是不小的。

尽管《金瓶梅》在反映生活和小说创作手法方面有许多成功之处,但它的糟粕和消极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作者用自然主义的手法,对所暴露的对象缺乏鲜明的爱憎态度,甚至用欣赏的眼光去描写糜烂的生活,书中存在大量露骨的色情描写,秽心污目,对青少年有着不容忽视的腐蚀作用。

18.《三国演义》:历史小说经典巨著

长篇巨著《三国演义》是明代罗贯中所作,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中国古代著名长篇历史小说,共120回。该书是罗贯中根据晋朝陈寿所著的《三国志》和南北朝裴松之注以及有关三国的历史、杂剧、遗闻佚事、野史小说和民间传说等丰富资料,经熔合裁剪,重新创造,撰写成了规模宏大的长篇历史小说,它是以从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起,一直到晋武帝统一三国止,前后囊括了从公元181年到公元208年纷繁复杂的事件,塑造了众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以各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为内容,以蜀和魏的矛盾为主要线索开展全书情节,塑造了一大批王侯将相和政治、军事、外交上的英杰人物。其中主要的人物是诸葛亮、曹操和关羽。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他是智慧的化身。在民问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有这样一句俗话:“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足见他影响之深广。自诸葛亮初出茅庐之始,便立刻成为蜀汉——刘备集团中的核心人物。刘备曾说,得到诸葛亮“如鱼得水”,不仅对他言听计从,而且付以几乎全部的军国大事,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实际上成为蜀国的最高决策人。诸葛亮为报答刘备三顾茅庐之恩,也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在诸葛亮身上,集聚了许多政治家的美德和超人的智慧。他的足智多谋更为人们津津乐道。像博望坡用兵,草船借箭。不仅如此,他还能随机应变,如“空城计”的运用。总之,诸葛亮是中国老百姓人人喜爱的人物。

曹操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典型“奸臣”形象,这一形象的形成是与《三国演义》对其艺术形象的塑造密不可分的。该书在曹操首次出场时便介绍了他幼年时诬叔欺父的恶劣行径。“操有叔父,见操游荡无度,尝怒之,言于曹嵩。嵩责操。操忽心生一计:见叔父来,诈倒于地,作中风之状。叔父惊告嵩。嵩急视之,操故无恙。嵩日:‘叔父言汝中风,今已愈乎?‘操日:‘儿自来无此病,因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信其言。后叔父但言操过,嵩并不听。因此,操得恣意放荡。”曹操这种诡计多端的恶劣品性,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越加变本加厉,且越加阴险凶残。曹操谋刺董卓未遂逃至吕伯奢庄里,吕伯奢令家人热情款待,他却疑心吕家不怀好意,竟将吕家八口杀死;后发现是误杀,却又将外出归来的吕伯奢一并杀死,说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三国演义》以这样的情节来描写曹操的所作所为,揭示了他凶残狡猾的性格特征。

同时,《三国演义》也渲染曹操的老谋深算,善于玩弄权术和“雄才大略”,来刻画他的“奸雄”形象。汉献帝身旁大臣祢衡,痛恨曹操专权,击鼓裸衣骂曹,曹操因其“素有虚名,远近所闻。今日杀之,天下必谓我不能容物”。便令祢衡出使荆州劝说刘表投降,企图借刘表之手杀死祢衡,而在祢衡行前,“却教手下文武,整酒于东门外送之”。在曹操羽翼尚未丰满之时,他打着汉献帝旗号,声称“与国家除凶去害”、“拯救黎民”、北伐南征,乘机扩大自己的政治、军事实力;待其势力坐大后,东汉政权已在他的掌握之中,他见取代东汉王朝的时机仍不成熟,便挟天子以令诸侯,借汉献帝名义打击消灭异已势力,以期最终取代刘汉王朝。《三国演义》通过上述这一系列描写,进一步突出和完善了曹操野心家,阴谋家的“奸雄”形象。

关羽是该书中的又一重要人物,自桃园三结义起,关羽与刘备便形成了君臣加兄弟的关系。该书在宣扬关羽刚强的性格、无与伦比的武艺和“深明”春秋大义”的儒将风度时,着重颂扬了他的忠义精神。

《三国演义》全书通过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揭示了宫廷内部、集团与集团之问,同一集团的不同势力之同,以权术和机变为手段的政治斗争,以利欲和霸权为目标的军事争夺,再现了三国时期动荡不安的现实。

《三国演义》中描写了数百次大大小小的战争,描写的特点是侧重于表现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战略战术的运用。赤壁之战是该书描写的十分出色的一次战争。

在赤壁之战中,周瑜、诸葛亮等人正确地分析了敌我双方形势,通过反间计、连环计、苦肉计等一系列有步骤、有计划的行动,将己方的优势予以充分发挥,同时又巧妙而正确地确定和运用火力攻等战术,最终以弱胜强击败了强大之敌。反观曹操一方,自恃兵力难厚,目空一切,骄傲自大,盲目轻敌,决策指挥一错再错,使自己的优势逐步丧失,最终遭致惨败。

《三国演义》还描写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不同集团和派别,为达到一己私利,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使尽阴谋诡计,广泛地运用谋略权术,进行了激烈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这些内容,贯穿全书的始终。

19.《西游记》:想象丰富神奇,语言幽默晓畅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浪漫主义文学达到了新的高峰。

唐僧取经是历史上的一个真实事件。唐太宗时,年轻的僧人玄奘只身赴天竺(印度)取经,行程数万里,历时17年,克服了许多难以想像的困难,终于取回佛经600多部。这件事本身就带有传奇色彩,在民间早已广为流传,加之佛教徒的故意渲染,附会上了神奇异说。玄奘的弟子慧立为他写的传记《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问世后,这件事更带上了宗教神秘色彩。宋代说话艺术兴起后,说话人以这个故事为题材,现存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就是说话人的底本。在这故事里就出现了“来助和尚取经”的猴行者,他是一个白衣秀士,自称“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全书着重写他在取经路上降妖伏怪的故事。

从它身上已具备后来《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影子。到了元代,出现了《西游记平话》,取经故事的情节丰富起来,故事性也大大加强,以后百回本《西游记》中的重要情节,在《西游记平话》里大体上都有了。唐僧取经的故事很早就被戏曲家搬上了舞台,金人院本有《唐三藏》,元杂剧有《唐三藏西天取经》,使西游记的故事又有了丰富和发展,在广为流传的民间神话、传说的基础上,在西游记的平话和杂剧的基础上,伟大的作家吴承恩进行了集大成式的再创作。因此,长达80余万言的长篇巨著《西游记》的出现,既是长期以来西游记故事发展的总结,又是吴承恩天才的创作。

《西游记》写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主要是写孙悟空一路上降妖伏魔的斗争。通过这些描写,对黑暗的封建社会和凶残的统治阶级进行了严厉的鞭挞,表现了敢于战胜困难,反抗一切邪恶势力的斗争精神。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的一个最光辉的形象。他大闹天宫,表现了英勇反抗的精神;他的火眼金睛,能洞察一切伪装的妖魔;他敢于斗争,不怕困难,积极乐观,勇武机智,作者在他身上寄寓了自己的理想。孙悟空的性格十分鲜明、可爱,直到今天,他仍然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的杰作。它是一部神魔小说,是幻想化的,但从中可以看到现实生活和现实中人的影子。全书构思奇特,自由驰聘着无比丰富的想象,情节神奇生动,创造出许多引人人胜的故事。《西游记》成功地塑造了不少人物形象,善于通过曲折尖锐的矛盾冲突,展现人物性格。《西游记》的语言活泼晓畅,尤多诙谐幽默,轻松而有风趣,形成了特有的语言风格。

《西游记》对以后的神魔小说有很大影响。《西游记》出现后,许多人开始重视民问神怪故事的收集和整理,陆续写出了《续西游记》、《后西游记》、《西游记传》、《西游补》等书。后来的另一部长篇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也受到了《西游记》很大影响。

20.《水浒传》:农民起义的教科书

《水浒传》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所作,它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它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作者施耐庵以见于史书的材料作为主要依据,结合民间戏曲、话本中的有关故事,经过选择、加工和再创造而成。

《水浒传》通过宋江起义这一历史故事的叙述,深刻地揭露了人民与统治阶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展现出贫苦农民被迫聚义梁山,拿起武器,进行战斗的动人情景,反映了“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小说前半部通过王进出逃,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林冲被逼上梁山等典型事件说明“乱自上作”;反映了农民起义由小到大,由个人到集体,由无组织到有组织,最后汇成一股浩浩荡荡的起义巨流的发展规律,歌颂了像武松、鲁智深、阮氏三雄等一批农民英雄形象,无情地鞭笞了以昏君和宠臣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集团的罪恶。小说的后半部写出了起义的悲惨结局,客观上成了对宋江接受招安的一种批判,揭示了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局限性和悲剧性。

《水浒传》以极大的热情歌颂了梁山英雄轰轰烈烈的大起义,正面描写了农民对封建统治阶级造反的行为,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很罕见的,它对明清两代的阶级斗争,特别是农民起义有巨大的鼓舞作用。作品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英雄形象,像李逵、武松、鲁智深等,都是活灵活现,呼之欲出,一直活在人民心问,像一团烈火,照亮了人民起义的道路。

《水浒传》在艺术上继承了中国古代小说与话本的传统特色,故事富有传奇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每个故事都紧扣着读者的心弦。它的语言明快、生动、洗炼、准确,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尤其是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达到了很高水平,往往三言两语就表现出人物当时当地的身份和心情,乃至内在的性格,一直为后人所称道。

《水浒传》对后世产生过巨大的多方面的影响,它为明代以后的农民起义提供了丰富的斗争经验和借鉴,堪称农民起义的教科书。在文学上,不仅为后世的小说、戏剧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且为中国现实主义创作开拓了广阔的道路。

21.《红楼梦》: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清代白话长篇小说,曹雪芹原作,高鹗续成。

成书于1791年(现存最早排印本),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集大成之作,它在艺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作者善于通过日常生活细节和各种生活事件,多方面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了一系列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

作者继承和发场了古典小说的优秀传统,把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地结合起来,达到了我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艺术的高峰。在中国文学史上,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是罕见的。

《红楼梦》是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故事情节由主次两条矛盾线索构成。

一条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为中心,贯穿全书的主线。它以贾、林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同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为线索,以贾、林最后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彻底背叛和爱情的悲剧结局而告终。

这条线索从第三、四两回,林黛玉和薛宝钗接踵来到贾府,与宝玉的爱情纠葛开始形成,并在矛盾中向前开展。直到第九十七、九十八两回,黛玉和宝钗在“哀”“乐”截然不同,“悲”“欢”强烈对比之下,一个“魂归离恨天”,一个“出闺成大礼”,终成悲剧结局,是主线的高潮,也是实现全书主题的集中所在。

后二十一回,则是在高潮的余波中,情节的下降、结尾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贾家被抄而又赢得一个回光返照的局面。最后宝玉遁入空门,全书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