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法华经显应录
4046900000015

第15章

高昌國緒師

高昌僧法緒。德行嚴峻。飯蔬飲水。後入蜀居劉師冢間行頭陀行。虎兕見而不傷。常處石室。誦法華.維摩.光明三經。忽於一夏在石室中左脇命終。七日不壞。香氣襲人。每夕放光照徹數里。鄉人異之。即於屍上為起冢塔。晉時人也(續高僧傳)。

會稽義法師

法義師。俗姓竺。十三歲入道。專勤梵行。誦正法華經。住瓦官寺。後遷會稽寶山精舍。咸和二年染疾。誦習無虧。夜夢一僧為出腸胃洗滌垢穢洗已。還納腹中。夢覺疾即痊愈。晉帝甞宣至禁中。從受五戒。供奉殷厚。至大和年。不疾而化。勑市新亭崗起塔安窆。今中興寺是也(靈瑞集)。

羌地達上人

晉隆安中。僧慧達於山北隴掘甘草時。羌人饑荒。捕人而食。達為所獲。寘之柵中。擇肥者先食。達懼甚。一心稱觀音名。誦普門品。人取盡。唯達與一小兒在。命祇一日耳。達終夜持念不捨。至旦忽一虎自艸中逃出。咆吼震山。諸羌畏走。虎乃齧柵作穴而去。達與小兒奔走得免(台宗別行義疏)。

吳興曠法師

法師竺法曠。俗臯氏。寓居吳興。志操高卓。戒行淵深。本師寢疾。曠為祈誠禮懺。凡七晝夜。因感五色光明照室。其病即差。後止於潛青山石室。每言法華為會三之旨。無量壽為淨土之因。常吟詠二部。有眾則講。平居則誦。謝安為吳興守。特往展敬。晉簡文帝召至。命齋懺以遣妖星。晚遷禹穴昌原寺。為百姓拯救危苦。莫不效驗。有人常見師行坐間。每有鬼神數十輩衛於前後。享年七十六。常侍顧愷作傳紀德(續高僧傳)。

長沙亡名僧

西晉建興二年。長沙縣西一百餘里。有青蓮華兩本。生於陸地。道俗爭觀。因掘其地一丈二尺。得一瓦棺。而蓮出於棺之壞處。劉棺視之。有髑髏栓索。其蓮根生于齒頰間。時有說者曰。昔有僧。不知名氏。誦蓮經十萬部。不疾而化。遺言使衣帋服以瓦為棺。此其是矣。今驛亭故基建寺。號曰蓮華者是也(見洪覺範文字禪集)。

古亡名二僧

范陽王侯寺僧。失其名。誦法華經為常業。初死。權殮隄下。後改葬。骸骨竝杇。唯舌不壞。又雍州有僧亦誦法華。隱白鹿山。感一童子供給。及終。置屍巖下。餘骸竝枯。其舌如故(出三寶感通錄)。

冀州羽法師

僧法羽。冀州人。年十五操志出家。為慧始弟子。始戒行精嚴。修頭陀行。羽挺拔勇猛。深達師道。因誦法華經。誓欲仰軌藥王燒身供養大乘。時偽秦晉王姚緒鎮蒲坂。羽以事白王。王曰。入道多方。何必殞命。不敢固違。幸願三思。羽誓志既重。即服香油。以布纏體。灌以油蠟。誦藥王品。即以火自燎。道俗競觀。咸生悲悼(梁高僧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