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法华经显应录
4046900000022

第22章

真乘淨法師

慧淨真乘人。家世業儒。生知天挺。日誦八千言。罕有儔比。至於名簡帝心。官僚仰止。貞觀十三年勑三教學士於弘文殿抗論。召淨講法華經。道士蔡晃講道論。晃問曰。經稱序品第一。未審序第何分。淨曰。如來入定放光雨華。為破二之洪基。作明一之由漸。故曰序也。第者為居。一者為始。序最居先。故稱第一。晃曰。第者弟也。為弟則不得稱一。言一則不得稱第。兩字矛盾。何以會通。淨曰。向不云乎。第者為居。一者為始。先生不領前言。而謬陳後難。晃曰。師言不出唇。何所可領。淨曰。菩薩說法。聲震十方。道士在座。如迷如醉。晃曰。野干說法。何由可聞。淨曰。天宮嚴衛。理絕獸蹤。道士神惛。謂人為畜。天情大悅。合座歡踊而散。淨之樞機吾教。其若斯焉(續高僧傳)。

三藏竭法師

宋元嘉初。有黃龍沙門曇無竭者。精勤苦行。常誦法華普門品。與徒屬二十五人西游天竺。備經險難。竭志彌堅。既達舍衛。路逢群象。竭虔心誦念。遂感師子從林逃出。象即奔退。復有野牛群吼而至。將欲加害。竭勵念如初。忽有大鷲飛來。驚散無蹤。因得免脫(法苑珠林)。

朗法師

僧法朗。誦持蓮經有功。一夜夢入冥。冥官問所業。即提筆判云。三惡道塞。人天路通。見佛勤行。化城莫止。可示天宮。見當來處(靈瑞賦注文)。

秦州昭上人

魏永泰中。秦州丹嶺寺有僧僧昭。賦性間逸。常樂游觀。一日至滎山見瀑布之下有一巖穴。遂行入。可五六里。復出穴。向東北行石澗數里。忽見一屋飛塵沒膝。四望深林。須臾逢一僧。年六十許。雲眉丈餘盤掛耳上。忻然相接。問之。答曰。我同學三人來此避世。一人未返。一入滅定。乃問今日何人為王等。遂取糓穗擣之具膳。僧問昭曰。汝常誦甚經。昭曰誦法華經。僧撼頭曰大好精進業。即指東屋格上許經竝我誦者。欲得聞否。昭合掌唯然。僧便誦之。聲韻朗徹達于宵旦。昭苦睡。僧曰。但自睡。我常如此。明晨又設食。昭謝而辭退。僧亦不留。但言我同學出去。汝若值之。必大開悟。昭既返。即結友重尋。不見所在(續靈瑞集)。

元魏乘法師

元魏北代有乘禪師。受持法華。精進匪懈。命終託河東薜氏為第五子。生而能言宿世事。不樂處俗。意復為僧。其父任泗州刺史。隨父赴官。便往中山七帝寺。恍然記得昔經行處。因尋本時弟子語曰。汝頗記從吾渡水往狼山時否。乘禪師者我身是也。房中靈机可送除之。父母恐其出家。便與納室。爾後即忘宿命之事。而常興厭離。端拱靜居(續高僧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