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法华经显应录
4046900000035

第35章

杭州孤山寺石壁經

孤山寺在杭西湖。石壁法華經在寺之中。始元和十二年嚴休復為刺史時。僧慧明萠厥心。卒以長慶四年白居易為刺史時。上下其石六尺有五寸。短長其石五十七尺有六寸。其輸錢者若嚴休復.白居易.湖州刺史崔玄亮.睦州刺史韋文恪.處州刺史韋公立.衢州刺史張聿.蘇州刺史李諒.越州刺史元稹.處州刺史陳岵。刺史白乞余文。余觀僧之徒所以經於石文於碑。葢欲為不朽耳。今夫碑既文。經既石。而又九諸侯相率貢錢於所事。由近而言。亦可謂表異宗而成不朽矣。由遠而言。不知幾萬歲而分。地與天相軋。陰與陽相盪。火與風相射。名與形相滅。則四海九州皆太空中一微塵耳。又安知不朽哉。由是思之。則僧之徒得計矣。御史元稹記(唐文粹)。

蘇州法華院石壁經

蘇州重玄寺法華院。以石壁刻釋氏經焉。夫開示悟入諸佛知見。以了義度無邊。以圓教垂無窮。莫尊於玅法蓮華經。證無生忍。造不二門。住不可思議解脫。莫極於維摩詰經。接四生九類。入無餘涅槃。實無度者。莫先於金剛般若經。壞罪集福。淨一切惡道。莫急於佛頂尊勝經。應念順願。生極樂土。莫疾於阿彌陀經。明正觀實相。莫出於普賢觀經。詮自性。認本覺。莫深於實相法密經。空法塵。依無智。莫過於般若心經。是八種經。具十二部。合一十一萬六千八百五十七言。三乘之要旨。諸佛之祕藏盡矣。是石壁。積四重。高一尋。長十有五丈。厚尺有咫。有石蓮敷覆其上下。有石神固護其前後。火水不能燒漂。風日不能搖消。所謂施無上法。盡未來際者也。唐長慶二年作。大和三年成。沙門清晃矢厥謀僧契元而書之。都守白居易施詞而贊之(白氏長慶集)。

天台國清寺蓮經

余頃詣天台禮祖塔。至國清寺。聞庫司藏諸異蹟。因馨鑪請見。所出甚多。今略舉其四。一曰紫檀香龕像。高一尺許。內雕鏤釋迦如來降生等八相聖容。凡七百餘軀。細玅神工。誠難擬議。乃智者為隋煬帝受菩薩戒時所賜。二曰智者手寫金字法華經。全帙筆法純粹。殆自天成。斯吾祖奉陳宣帝勑於金陵所造。三曰天竺貝多葉心經。大隋時梵僧攜來贈與智者。四曰錢王金書法華經。微妙精楷。後題云。吳越國王錢俶敬書。是經二十部。此二十中一也。今又覩壽禪師進法華經靈瑞賦。錢王制文稱賞。因此勑下以金寫玅法華經一百部。至哉奇勝事也。眇觀自古帝王流傳佛教者固多。而未甞聞書寫如是之勤著也。良由不負靈山付囑。特來震旦為群生作歸依之端爾。宗曉茲因纂集次。疇昔所見拳拳于衷。願與未聞者聞。故援筆以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