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小故事大道理全书
411600000133

第133章 笑对死亡 (3)

子反的酒瘾很大,只要让他一沾上,就很难停下来,这一次自然喝得烂醉。楚恭王包扎完毕,准备复战,派人去叫子反。子反醉卧在床,动弹不得,便推说心痛,不能出战。恭王心想:子反是我国大将,倘若有所偏差,那仗不就败了吗?于是就亲自去探望,一揭开帐帷,就闻到浓烈的酒臭味,顿时大怒:“今日激战,寡人身受重伤,指挥全军便依靠你了。谁知道你会这样胡来,你是准备亡国吗?”于是,楚恭王撤回军队,并将司马子反按军法斩首了。他的仆人阳谷心痛欲绝,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忠爱的主子会因为自己的一坛酒而送命。利与害的客观效果并不是个人主观愿望可以决定的。爱人过甚,很容易走到爱的反面,与爱人的初衷相反。因此,爱一个人,需要头脑上的清醒和行为上的节制。没有原则,必然后患无穷。情与法汉顺帝某年,苏章被任命为冀州刺史。他在审理积案的时候,发现有一个大贪污行贿犯清河太守,正是他以前最要好的朋友。这天晚上,苏章备下酒菜,请来那位老朋友。两人一边喝酒,一边畅叙旧情,十分快乐。

这位清河太守的心里,原来是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摸不透苏章对自己罪行采取什么态度,这下好像石头落了地,他长吁一口气,得意地说:“人家头上只有一顶青天,唯独我头上有两顶青天啊!”苏章正色说:“今晚我请你喝酒,是聊尽私人旧谊;明天冀州刺史开堂审案,却是执行公理王法。”第二天,苏章正式开堂,对这个清河太守进行审判。 先尽私情,再了公事。朋友之情固然重要,但因此而废事,甚至无视国法,友情便会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即使可保一日,也无法使之长久。批判与被批判同学之间彼此不和,惊动了老师。一位老师感到班上同学间常有不和的事发生,便在一次上课时给每人发了一张纸条,要求全班同学以最快的速度,写出他们所不喜欢的人的姓名。有些同学在三十秒之内,仅能够想出一个;有的同学甚至一个也想不出来,但是另有一些学生却能一口气列出十五个之多。老师将纸条逐一收上来,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那些列出不喜欢的人数目最多的,自己也正是最不受众人所喜欢的,而那些没有不喜欢的人,或者不喜欢的人很少的同学,也很少有人讨厌他。

于是,老师得出一个结论:大体而言,他们加诸于别人的批判,正是对他们自身的批判。当你喜欢一个人时,他很可能会接纳甚至也喜欢上你,因为你向他表达了你的喜悦之情;而当你不喜欢某一个人时,他很可能也不会喜欢你,或虽曾喜欢也会渐渐改变,因为你脸上那不耐烦的神情使人退却。你如何待人,别人也会同样待你,除非他另有目的。你先给我做个样子卡巴延天性聪慧。一天,西拉赫碰见了他,有意要考考他。“卡巴延,我听说你生性聪明,”西拉赫说,“如果是真的,你能数出天上有多少星星吗?”卡巴延随手抓起一把沙子递给西拉赫,然后说:“哪!和这沙子一样多。”“多少?”“数吧!沙子有多少,星星就有多少。”西拉赫不认输,接着又问:“卡巴延,要是你真的聪明,请你用水把我的手捆起来吧!”“好吧!我得先用水搓条绳子才行。”“搓吧!假如你是个足智多谋的人。”“好说,不过你得先给我个样子。”人上一百,行色各异。对付刁难的唯一办法就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通俗地讲,就是将对方踢过来的球再踢回去。无谓争辩,不仅无意义,而且也无效率。子和马驴子一直怀疑马的听力有问题,决定好好考验一下它的听觉。

有一天,它轻手轻脚地走到马背后十米的地方,说:“喂,老马,你听到我的声音了吗?”马没有反应,它又走到五米的地方:“老马,你听到我的声音了吗?”马依然没有搭腔,它只好走到离马三米的地方。“你听到我的声音了吗?”“听见了。”马说,“这已经是我第三次回答你了!”出了问题,人们往往首先怀疑别人,而对自己可能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自以为是,自认为聪明,几乎是人们的一大通病。跳出局外,把自己当成别人,你也许会更容易处理一些事情。东坡题字一次,苏东坡微服出游,到一个山上的寺院观光。方丈见他未着官服就当一般游客对待,说声“坐”,又向小和尚说了句“茶”。谈了一会,方丈见苏东坡谈吐不凡,胸藏锦绣,知不是寻常人,就又重新招呼,说“请坐”,又喊小和尚“敬茶”。当得知来者是苏东坡时,方丈惊喜不已,急忙让到里屋,说“请上坐”,又喊小和尚“敬香茶”。方丈羡慕苏东坡的书画学问,请苏东坡给他提个字。苏东坡就以他到寺院后方丈的话语,写成了一副对联:“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羞得方丈无地自容。以貌取人者,愚昧;以财取人者,愚蠢;以才取人者,愚痴。

肯的谦让早年的林肯出言尖刻,甚至到了与人决斗的地步。后来,他接受了教训,在非原则问题上,总是避免与别人争执,按他的话说:“宁可给一条狗让路,也比与它冲突而被咬一口好。如果被咬伤了,即使把狗杀掉,也无济于事,得不偿失。”林肯身材瘦高,腿长。一次,有位自命不凡的同事不无讥讽地问林肯:“一个人的两条腿应该有多长?”林肯沉稳地答道:“我认为至少应该碰到地面。”宁可给一条狗让路,也比与它冲突而被咬一口好。得体的让步,不仅避免了无益的争端,还使自己远离危险,何乐而不为呢?食西宿这是一个发生在战国时代的故事。战国时,齐国有个姑娘到了该出嫁的年龄,有两家人同时送来聘礼给这姑娘家,向她父亲求婚。东面人家的儿子长得又矮又丑,可是家中富有钱财;西面人家的儿子呢,倒是一表人才,只是家境贫苦。姑娘的父母左右盘算,还是决定不下来,便把女儿唤到堂上,叫她自己拿主意。父亲见女儿低头红脸,一副羞答答的样子,便说:“你要是不好意思说出口,就袒露手臂表示一下吧,喜欢东家儿子,就袒露右边;爱上西家儿子,就袒露左边。”姑娘怔了半天,把两边的手臂都袒露出来。“这是什么意思?”父母惊诧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