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小故事大道理全书
411600000136

第136章 能用人者,无敌于天下 (2)

人的潜力极限需要刺激,而最长效、最管用的刺激手段,莫过于建立人尽其才、才尽其力的激励机制。责任越具体,人的潜力发挥得越充分,耍滑头的人越少,用真劲的人发展的空间越大。听“反调”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之太郎在一个早上碰头会上,对他的助手及中层管理人员宣布:“今天,我要向大家引见几位新同事,这是……”引见完毕,他接着对大家说:“他们的职责是:专门对公司决策发表不同意见,这就是说,我要在身边安排几位‘专门唱反调’者。”松下之太郎解释说:“这样做可以使自己能及时纠正决策中的失误。”闻听此言不少人大惑不解,不解其中深意。但经过实践证明,大家最终佩服地说:“这真是企业家的精明一招。”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而对于自己的过错,自己往往难以察觉。如果有人及时提醒,指出过错,就能够避免失误,这实在是件幸事。猴请客小猴准备请客。它根据客人们的不同胃口,准备了饭菜:猫喜欢吃鱼,狗爱啃骨头,熊猫喜欢吃竹子……为了方便,小猴把鱼、骨头、竹子……一块儿放到锅里,烧了个大杂烩。它自以为:客人们一定会爱吃的。结果,客人们一看小猴烧的菜,都摇摇头走开了。

企业有各种各样性格的人,聪明的管理者对待不同的人懂得采取不同的策略。只有这样才会使各种人都满意,都愿意为你效力。使用一刀切的办法对付所有的人,肯定是行不通的。腿与马尾的对话一匹骏马经过长途跋涉后停在草地上休息。闲得无事时,马腿想出个话题对马尾巴说:“你真快活,整天摇来晃去,什么事儿都不干,你看我,整天四处奔波,都快累死了。”马尾巴说:“话可不能这么说。你的用处固然很大,但我也有我的用处。”“什么,你也有用处?我可看不出来。”这时,一群蚊子飞到马腿上,咬得马腿又痒又疼,十分难受。马腿踢来踢去,累得浑身冒汗,还是没有办法赶走蚊子。马尾巴对马腿说:“看我的。”马尾巴两边一甩,“啪啪”两下,几只蚊子被打死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都有属于自己的职责。如何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要看他们的协调能力。发挥长处,弥补不足,才能使企业长远地发展而不至于出现漏洞。武对话录日本经济评论家成岛忠昭在其所著《西武企业集团》中,曾经记下了堤义明与他哥哥堤清二的一段对话。对话的内容如下:义明:我不喜欢采用所谓的聪明人。清二:我倒不这样想。

义明:哈哈,你是东京大学出身,我是早稻田大学毕业的,因此我们用人观点不同。清二:不过,东京大学出身的人也有不入流的水货分子。义明:我倒用了很多没有大学毕业的年轻人,他们的才干表现得都不错。清二:我的十五位职员中,头脑比我好的,据我自己计算,就不下十人。义明:你时常有经营上的麻烦,可能就因为你用了太多自以为自己聪明的人,我的公司里,一概不用这样的人。我觉得所谓聪明人,时常是公司里制造麻烦问题的分子。清二:的确,自以为聪明的职员常犯的毛病就是不肯努力。义明:所以我讨厌随便聘用天才人物,就是这个道理。人才并非就是聪明绝顶的人,对于一个公司来说,人才只是能为公司所用,为公司所想,扎扎实实工作的人。子只有一条腿某王爷手下有个著名的厨师,他的拿手好菜是烤鸭,深受王府里的人喜爱,尤其是王爷,更是倍加赏识。不过这个王爷从来没有给予过厨师任何鼓励,使得厨师整天闷闷不乐。有一天,王爷有客从远方来,在家设宴招待贵宾,点了数道菜,其中一道是王爷最喜爱吃的烤鸭。

厨师奉命行事,然而,当王爷夹了一条鸭腿给客人时,却找不到另一条鸭腿,他便问身后的厨师说:“另一条腿到哪里去了?”厨师说:“禀王爷,我们府里养的鸭子都只有一条腿!”王爷感到诧异,但碍于客人在场,不便问个究竟。饭后,王爷便跟着厨师到鸭笼去查个究竟。时值夜晚,鸭子正在睡觉。每只鸭子都只露出一条腿。厨师指着鸭子说:“王爷你看,我们府里的鸭子不全都是只有一条腿吗?”王爷听后,便大声拍掌,吵醒鸭子,鸭子当场被惊醒,都站了起来。王爷说:“鸭子不全是两条腿吗?”厨师说:“对!对!不过,只有鼓掌拍手,才会有两条腿呀!”王爷一听顿时明白,拍拍厨师肩膀,笑了。在不改变药效的情况下,给药加点糖,效果会更好。要使人们始终处于施展才干的最佳状态,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表扬和奖励,没有比受到上司批评更能扼杀人们积极性的了。和尚与漫画家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老,在寺院的高墙边发现了一把坐椅,他知道有人借此越墙到寺外。长老搬起了椅子,凭感觉在这儿等候。午夜,外出的小和尚爬上墙,再跳到“椅子”上,他觉得“椅子”不似先前硬,软软的甚至有点弹性。落地后小和尚才知道椅子已经变成了长老。

小和尚仓皇离去,这以后一段日子他诚惶诚恐地等候着长老的发落。但长老并没有这样做,压根儿没提及这“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小和尚从长老的宽容中获得启示,他收住了心再没有去翻墙,通过刻苦的修炼,成了寺院里的佼佼者,若干年后,成为这座庙的长老。有位老师发现了一位学生上课时时常低着头画些什么,有一天他走过去拿起学生的画,发现画中的人物正是龇牙咧嘴的自己。老师没有发火,只是憨憨地笑着,要学生课后再加工画得更神似一些。而自此那位学生上课时再没有画画,各门功课都学得不错,后来他成为颇有造诣的漫画家。你可以把人“管”得规规矩矩,“理”得笔笔直直,但你不会运用宽容,就可能把人的可塑性和创造力泯灭了。宽容是一首优美动听的歌,管理者必须要学会宽容。坚持不懈——功成名就是一连串的奋斗不苟且地坚持下去,严厉地驱策自己继续下去,就是我们之中最微小的人这样去做,也很少不会达到目标。因为坚持的无声力量会随着时间而增长,到没有人能抗拒的程度。——歌德。绕开故步自封的陷阱世纪英国福音传播者怀特菲尔德在他追求事业成功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舆论的谴责和世俗的刁难,甚至有人威胁要杀掉他。

他的敌对者把他逐出教会,关闭他的教堂,甚至逼迫他离开所住的城镇。但他始终不渝地在沿途传道。敌对者雇用一些人去嘲弄他,向他扔烂泥、臭鸡蛋、烂番茄和一些动物的死尸,并且不止一次地向他扔石头,把他砸得头破血流……而且许多上层社会的人都对他大加鞭挞和嘲讽,但是,所有的这一切均未能阻止怀特菲尔德继续他的传道事业。因为,他深信他的事业是有益于大众的。最后,他终于取得了成功。要做生活中的强者,首先要做精神上的强者,做一个坚韧不拔、威武不屈的人。世间不存在人无法克服的艰难和困苦。在你面临绝境无法摆脱时,在你气喘吁吁甚至精疲力竭时,你只要再坚持一下,奋力拼搏一下,你就会战胜困难,同时也磨炼了自己的毅力。坚定与坚持托马斯约翰沃森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他并未受过多少教育。为了减轻父母的压力,他十七岁时便开始出门做事。约翰沃森的第一份工作是推销商品,周薪十二美元。后来,有人告诉沃森,推销员通常拿的是佣金,而不是工资。他感到很气愤,便毅然辞去了工作。后来,他又给一个推销员做助手,佣金还算丰厚、他们合伙开了一家肉店,沃森梦想缔造一个零售业的帝国。

然而,这个推销员却有一天卷款而逃,使沃森陷入破产。沃森没有就此趴下,他在一家收款机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他第一次推销收款机时极其失败,但有着惊人忍耐力的沃森却在失败中坚持了下来。一年后,他已经成为该地区中最成功的推销员。几年后,沃森已升任这家公司的销售部经理,由于他的成功业绩,使公司收款机的销量直线上升。又过了一年,沃森由于遭人诬陷,而被老板逐出了他为之奉献多年的公司。那时他已经年近四十,但事业上的失败并没有给他带来丝毫心灵上的打击,他反而在失败中站了起来。经朋友引荐,他认识了IBM前身的奠基者查尔斯弗林特,并受聘到他的公司工作。开始的时候,公司里一些地位高的人对沃森很不以为然,而且歧视,沃森凭借自己惊人的耐力,忍辱负重工作了十年,他的坚韧和不屈不挠,以及卓越的领导才能和经营魄力,最终赢得了大家的好感,公司在不断地成长壮大,沃森也登上了自己事业的巅峰。一个人有了坚定的人生方向,可以提高他对于小挫折的忍受力。他知道目标逐渐接近,挫败只是暂时的耽搁,如果积极地坚持不懈,问题一定能迎刃而解。因此,追求人生目标的决心愈坚定,你就愈有勇气坚持不懈。

成败只差半毫米电话机是谁发明的?相信很多人会异口同声地说出美国发明家贝尔这个名字。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贝尔之前,还有一位发明家曾为研制电话机作出过不小的贡献,他就是莱斯。莱斯研究过一种传声装置,能用电流传送音乐,可惜的是不能用来传送话音,无法使人们相互交谈,莱斯研究过的这种传声装备之所以不实用,除了其他原因外,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是这种装置里的一颗螺丝钉往里少拧了二分之一圈——大约五丝米。贝尔在莱斯研究的基础上,一方面采取了新措施,例如不使用交流电,改为使用直流电,从而解决了传送时间短促、讲话声音多变等问题。另一方面将莱斯装置里的那颗螺丝钉往里拧了二分之一圈。莱斯的疏忽被贝尔发现并纠正了,奇迹也随之出现:不能通话的莱斯装置神话般地变成了实用的电话机。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莱斯的装置只差少拧了螺丝钉五丝米,也就是成功只差半毫米。贝尔的改进使莱斯目瞪口呆。莱斯感慨万千地说:“我在离成功五丝米的地方灰心了,我将终生记住这个教训。”成功有时来得那么容易,让人羡慕让人眼红;成功有时却又是那么遥远,遥远得让人几乎绝望。坚持不懈实在是成功的一大法宝。

螃蟹和蚯蚓一只螃蟹在小河边享受着午后的阳光。“嘿,蚯蚓老弟你在忙啥呀?”螃蟹向不远处的蚯蚓打着招呼。“我在挖洞,冬天要来了。”蚯蚓回答道。“你还会挖洞,真是笑死人了。你没有强健的臂膀,又是先天的软骨症,还是省省劲吧。”听到螃蟹的嘲讽,蚯蚓并没有丧气,它每天都在那儿慢慢地将自己的洞穴往前推进一点,而螃蟹挖洞时总是三心二意的。冬天很快就来了,蚯蚓搬进了自己舒适的新家,而螃蟹却不知道新家在哪里。人是有能力强弱之别,但能力的强弱并不能决定成功与否。只要心中认定一个目标,无论他人如何嘲笑,只管自己走下去,成功便是你的。心与信心有一位青年售货员,他在工作时常常使用卡耐基的自我激励警句以控制自己的心态。他是一个十八岁的大学生,只在暑假期间到保险公司去做出售保险单的销售员。在两周的理论训练期间,他学到了不少东西,他在有了一些销售经验之后,就定了一个特殊的目标——获奖。要想做到这一点,他至少要在一周内销售一百份保险单。到那一周星期五的晚上,他已经成功地销售了八十份,离目标还差二十份。这位年轻人下定决心:什么也不能阻止我达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