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小故事大道理全书
411600000139

第139章 命运不是机遇,而是选择 (2)

一次,他正在发表竞选演说,突然,一个破坏分子高声叫道:“垃圾!狗屎!”很显然,这个人的意思是说“胡说八道!”或是“少说空话!”但是,克林顿却报以容忍的微笑,并不理会他的本意,只是安抚他说:“这位先生,我马上就要谈到你提出的脏乱问题了!”善于审时度势,临危不乱,并能化不利为有利,方是领导之才。王与狐狸一次在百兽聚会上,狮子因为各项能力均无人能及,被推举为王,于是耀武扬威地凭自己的意愿划定百兽等级以及猎食范围。百兽苦不堪言,但又不敢做声,只能默默忍受。这时,一只狐狸看到猎人设的陷阱里有一块肉,想以此陷害狮子,便跑到狮子跟前说自己找到了世界上最好的食物,不敢独占,要献给国王,力劝狮子去拿那块肉。狮子知道狐狸狡猾,便向左右征求意见,左右皆默然无声,只有少量声音说可去一试。狮子哈哈一笑,一副很威武的样子跟着狐狸去了,结果果然掉入陷阱。在陷阱里,狮子很生气地说:“你为什么要骗我?”狐狸说:“啊!狮子先生,像你这么愚蠢,怎能当百兽之王呢?”狮子又把眼睛投向闻声赶来的狼和其他动物,大喊道:“你们还不救我出去。”话音刚落,群兽一轰而散。居高位者当自重。

勿以为得势便可生贪婪,将所有的好处都给自己。贪婪之心太过,很可能连自身也被吞噬。要知道,在你迷恋于自己的强大和无所畏忌时,致命的狐狸已然来到了你的身边。目不见睫春秋时期,继齐桓公、晋文公称霸诸侯以后,楚庄王取得了诸侯霸主的地位。但是他不满足,想要趁着越国衰弱之机,出兵讨伐,进一步实现统一天下的野心。楚国的文武百官感到现在楚国的国力已经和以前相差得太远了:对外连年不断发兵征讨,军队疲劳,百姓困倦,这与庄王初为诸侯霸主的时候相比,已相差很远了;国内各地的百姓不满楚庄王的统治,纷纷揭竿而起,官府已无力镇压。在这种自顾不暇,束手无策之际,再去攻打越国,是很危险的。但是文武百官怕得罪楚庄王,怕丢掉乌纱帽,谁都不敢对楚庄王进谏。这时,有一位姓杜的大夫,国人都很尊敬他,因为他在国人眼里是一位聪明的有识之士,都称他为杜子。他为了楚国的长远利益,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上朝去劝谏楚庄王。杜子对楚庄王说:“大王要发兵讨伐越国,这是为什么呢?”楚庄王说:“越国是我国的邻国,我们不主动出兵攻打他们,他们也要出兵攻打我们。所以寡人决定讨伐越国。

”杜子又问:“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候发兵讨伐呢?”楚庄王说:“现在越国政治昏乱,兵力疲弱。”杜子说:“我很愚昧,对这件事很担心。”楚庄王说:“你担心什么?”杜子说:“智慧就像人的眼睛一样,能看到百步以外的东西,却看不见自己的眼睫毛。”楚庄王问:“这话怎么讲?”杜子回答说:“大王的军队,自从被秦国、晋国打败,丧失了几百里地的国土,这说明楚国的兵力疲弱;庄跻在国内造反,官府却无力平乱,这说明楚国的政治昏乱。大王的政治昏乱、兵力疲弱,并不在越国之下,可是大王却要讨伐越国,这不说明智慧像眼睛看不见睫毛一样,看不见自己的弱点吗?大王您说是不是?”楚庄王听了这些话,于是放弃了讨伐越国的打算。我们每个人都容易看见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缺点,但这并不是关键,要命的是我们总是强调别人的缺点,而对于自己的缺点却常常视而不见,有如目不见睫。社稷之臣春秋时期,齐国的大臣崔杼因为和齐庄公争一个女人,杀了庄公。

晏婴站在崔杼家的大门外,崔杼问他说:“你难道要为君侯去殉死吗?”晏婴说:“君侯如果为社稷而死,那我就随着他去死;君侯如果为社稷而逃亡,那我也随着他去逃亡;君侯如果为自己而死,那么除非他的亲信,谁会随着他去死呢!”晏婴的言外之意是说齐庄公因为与崔杼争风吃醋而被杀,不是为社稷而死,所以自己也不值得去为他殉死。齐庄公被杀以后,齐景公即位。不久,齐景公任命晏婴为齐相。一天,晏婴陪侍齐景公处理朝政。当时,天气特别的寒冷,冻得齐景公浑身发抖,手脚冰凉。齐景公支使晏婴说:“相父,麻烦你帮寡人端碗热粥来。”晏婴说:“大王,臣是朝廷的大臣,而不是奉君侯饮食的臣仆,这不是我的职责!”齐景公又支使晏婴说:“那请你把皮袄拿来给我披上。”晏婴说:“臣是齐国的大臣,而不是大王一个人的大臣,更不是衣服坐蓐的臣仆,这也不是我的职责!”齐景公见他支使一件事,晏婴就推辞一件事,惹得景公非常生气。于是景公就对晏婴说:“这也不是,那也不是。那么,寡人倒要问一下,相父适才对寡人说:‘既不是侍奉饮食和坐蓐的臣子,也不是寡人一个人的臣子。

’那相父到底属于什么样的大臣呢?”晏婴回答说:“回大王,臣是社稷之臣。”齐景公问:“什么叫社稷之臣?”晏婴说:“社稷之臣就是国家的大臣,他能够建立国家,区分君臣上下的关系,让他们合乎伦理;他能够确定百官的先后次序,让他们处在适当位置;他能够制定外交辞令,可以传布到天下各国。”晏婴不是偷懒耍滑,而是要保持大臣的体统的尊严。从此以后,不涉及国家大事,齐景公就不再召见宰相晏婴了。心里装着整个国家、人民,便很难被打倒,因为要打倒你必须打倒这个国家,这个国家的人民。而一味为己者则不然,谋来的权,是福,更是祸,就因为他的单薄和脆弱。扔鸡蛋的小孩英国首相威尔逊在一个广场上举行公开演说,广场上聚集了近千人,场面有些混乱。这时,人群中突然飞来一个鸡蛋,正好打在威尔逊脸上,安全人员马上下去搜寻闹事者,结果发现扔鸡蛋的是个小孩。威尔逊得知之后,先是指示属下放走小孩,并当众叫助手记录下小孩的名字、家里的电话与地址。台下听众猜想威尔逊可能要处罚小孩子,开始有些骚动起来。这时威尔逊对大家说:“我的人生哲学是要在对方的错误中,去发现我的责任。

方才那位小朋友用鸡蛋打我,这种行为是很不礼貌的。虽然他的行为不对,但是身为一国首相,我有责任为国家储备人才。那位小朋友从下面那么远的地方,能够将鸡蛋扔得这么准,证明他可能是一个很好的人才,所以我要将他的名字记下来,以便让体育部门的人注意栽培他,将来也许能成为棒球选手,为国效力。”威尔逊的一席话,把听众都说乐了,接下来的演说更有亲和力。尊重他人,宽容、谅解他人。领导者心怀宽广,能为他赢得更多人们的尊重,赢得更多人更多的宽容和谅解。现在下课了教官向一班学员讲授领导与管理。他给学员出了一道题目,上面写着:“现在请你来领导本班,令大家全部自动走出室外,切记:要大家心甘情愿。”第一位学员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只好回到座位上。第二位学员是这么做的:“教官要我命令你们出去,听到没有?”没人动。第三位学员这么做:“各位,教室要打扫,请各位离开!”但仍有一些人留在室内。第四位学员看了纸片上的题目一眼,微笑着对大家说:“好了,各位,现在下课了,可以开饭啦!”没过几秒钟,全教室里的人都走光了。

第四位同学的话虽有些玩笑,但却是众多管理经验中最切近至理的一条——要想让大家心甘情愿地服从,必须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挂上钩。权势的强迫是被动的,短暂的,只有个人的切身利益才是主动的,永远的,凡符合大部分人的利益的事情,大家才会积极地心甘情愿地去做。一鸣惊人春秋时期,楚庄王登基后,为了观察朝野的动态,也为了让别国对他放松警惕,当政三年以来,没有发布一项政令,在处理朝政方面没有任何作为,朝廷百官都为楚国的前途担忧。楚庄王不理政务,每天不是出宫打猎游玩,就是在后宫里和妃子们喝酒取乐,并且不允许任何人劝谏,他通令全国:“有敢于劝谏的人,就处以死罪!”当时,有一个担任右司马官职的人,看到天下大国争霸的形势对楚国很不利,他就想劝谏楚庄王放弃荒诞的生活,励精图治,使楚国成为继齐桓公、晋文公之后的诸侯霸主。然而,他又不敢触犯楚庄王的禁令,去直接劝谏;他绞尽脑汁也没有想出使楚庄王清醒过来的办法。有一天,他看见楚庄王和妃子们做猜谜游戏,楚庄王玩得十分高兴。他灵机一动,决定用猜谜语的办法,在游戏欢乐中暗示楚庄王。第二天上朝,楚庄王还是一言不发,这位右司马陪侍在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