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课堂教学策略与艺术
4155600000027

第27章 策略篇(20)

给予学生自由探究的时空。通过学生主动的活动,包括观察、描述、操作、猜想、推理等,体验如何“做中学”,如何实现“再创造”,感受到教学内容的本质。求教师在让学生交流前,有一小段时间让学生静静地独立地观察、运算、分析、思考,最好能写下所见、所思、所想的结论,这个独立的、不受影响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能够真正地从事探索、思考,并表达自己的理解以及与同伴交流,而不是模仿和记忆。空间上:探究还包括实物探究、学习活动和实验,有些还涉及生活、社会等,要求将教学的空间延伸到课堂以外、教室以外的校园或校外。时间上:教师应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都经历不同层次的思维过程,要求教师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开展探究,并根据学生间的差异,给予个别学生更多的时间并适当加以指导。

鼓励学生质疑、猜想、探究。强调发挥学生自主和主动精神,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选择解题策略,自己决定并采取行动,且亲身体验到学习结果。学生的数学思想只能从学生自己的头脑中产生,而教师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要求教师在探究学习活动中要激发学生思考,注意观察、倾听,了解学生的需要,保护学生的想法,把握他们的思路等,促进学生的思想逐渐完善,而不是填鸭式地灌输。给学生创造独立学习思考的机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允许学生出错并容忍歧义,鼓励学生的创新解法,长期如此,就会培养学生在数学上的探究精神,敢于质疑、提问、反思、推广,亲身体验探究的激情和愉悦。(倪建武,2008 )

开展形式多样的探究学习活动

探究学习活动是中小学开展探究学习的载体,也是学生体验探究学习的成就感、培养探究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设计、开展探究学习活动是探究学习的基本任务。通过徐州市西苑中学的一位历史教师的探究学习活动设计可以看到设计、组织、开展探究学习活动的道理。

讨论会或辩论会。主题辩论会是在对有关知识学习、掌握的基础上,围绕一个“辩题”,由主持人、评委、观点对立的双方和观众参加的一种学习与探究活动。通过辩论,可以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和认识所学知识,提高搜集信息、口头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形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将已掌握的知识用辩论的形式再加以拓展、深化,需要翔实的资料和详尽的准备,需要敏锐的洞察和敏捷的反应。主题辩论会既需要辩手紧扣题意、针锋相对、力陈己见,又需要大家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发挥各自的作用,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撰写小论文。像中国历史上有那么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和重大的历史事件,都可以通过倡导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让学生组成探究学习小组或以个人的名义尝试着用类似历史学家研究历史的方法,收集资料,并运用历史资料,分析问题,作出合乎逻辑的解释———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他们学得最好。

网页或课件制作。利用因特网对年轻学生的独有的魅力,可以组织学生在探究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制作网页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活动学生不但调查了解了人物生平和贡献,感受了文化名人的人格魅力,也将学习的信息技术学科内容和学科学习实现了有机融合。

自编自演历史剧。在教学人教版必修3枟走进历史文化名人———与历史文化名人的对话枠时,鼓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枟文成公主入藏枠的历史短剧活动。学生在探究学习的基础上,把枟文成公主入藏枠历史短剧分成四部:枟少年文成公主枠枟吐蕃使者求婚枠枟文成公主西行枠枟文成公主在西藏枠;全班同学分成四组,每组负责一部,由小组长具体负责。然后布置学生去搜集有关“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历史资料。任务布置后,全班同学开始收集、整理资料、编写剧本,熟悉和排练剧本。这样通过自编自导自演历史短剧的活动形式,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历史知识和迁移历史知识的能力,同时也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潜能的机会。

图片展览、手抄报比赛和参观文物展览。教学人教版必修2枟中国民生百年变迁———历史展览枠和人民版必修2枟图说中国经济发展枠的教学。在中国百年历史的发展中( 20世纪初—21世纪初) ,民生的变迁涉及诸多领域。教材中提供了多个领域及多个生活侧面的思考,如交通、器物、习俗、环境、服饰、住房、饮食、通讯、娱乐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学生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本地区、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选题进行筛选和改造。举行“主题论坛”,题目可定为:百年民生与现代文明。活动形式可以让学生以组为单位,模拟展览公司的承展规划人,写出本次历史展览会的具体方案。然后搜集有关材料或进行访谈调查,将整理好的有关资料、图片参加枟中国民生百年变迁枠历史展览会。又如在纪念长征七十周年的活动中,布置以纪念长征为主题的历史手抄报比赛活动后,既培养了学生知识的搜集、整理能力和设计手抄报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和审美的能力。

自编教材。教学人教版必修1枟多民族凝聚的中华民族———尝试自编教材枠的探究活动课中,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多民族凝聚的中华民族”这一主题自行选定范围、确定题目,自行搜集素材,自行编辑制作,自行出版成果进行展览四个环节展开探究学习活动。教师只起指导的作用:(1)选定题目:学生选择自己有兴趣的内容,或择中华民族的历史渊源、民族融合、民族关系、民族状况等内容中一两点进行论述。( 2 )搜集素材。学生根据所定题目,进行图书、图片或CD唱ROM等检索,获取相关素材。(3)编辑制作自编教材。学生根据所搜集的素材,通过多媒体计算机进行编辑制作,成为图文并茂的文本或演示软件。(4)成果展览。自编教材装订成册,用塑胶文件套装好,摆放在教室的图书架上,长期保存供参观阅读和教学使用;演示软件装入计算机供演示和使用。

问卷、访谈。教学人教版必修2枟中国民生百年变迁枠( 20世纪初—21世纪初)、人民版必修2枟对社区居民生活方式变迁的调查枠、人民版必修3枟“三代人眼中的教育”访谈录枠。让学生根据枟家乡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枠的主题,通过多种方式展示家乡的变化。学生根据活动要求、活动目的开展探究学习,通过网上查找、社会调查、查阅书籍和报刊、访问身边朋友或亲人去了解家乡在改革开放前后情况的变化,如交通的变化、人们服饰的变化、居住条件的变化、人们收入的变化、旅游业的发展等。展示活动成果时,有演华侨回乡投资办厂,为家乡作出贡献的短剧;有演农村人进城打工,不适应城市生活的相声;有演多年老朋友茶楼相聚畅谈生活变化的小品;有“三人行”电视节目评说;等等,活动形式丰富多样,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后家乡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同时增强了同学们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徐老师的这些做法,虽然是历史学科教学中的实践,但对其他学科的探究性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精心设计探究学习的情境

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惊奇、疑惑和兴趣,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动机。

设计故事情境。故事情境可以把探究学习的问题变成形象化的可感场景,以此启发学生联系这种形象进行探究、思考。一位教师在教学枟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有余数除法的简便计算枠时,讲述了猪八戒分桃子的故事:有一天,30 只小猴子一共摘了100个桃子,他们正在为分桃子发愁呢。八戒来了,小猴子们忙请八戒叔叔帮忙。猪八戒眼珠一转,忙说:“好办,好办。”于是他列了一个算式:100 ÷30=10 ÷3=31。算完后说:你们每人分3个,这剩下的1个就归我八戒叔叔了,小猴们表示同意。正当小猴子们高高兴兴地准备回家时,孙大圣来了,他一看八戒的算式和计算过程,再看看小猴们手中的桃,抡起金箍棒要找八戒算账,这可把小猴们弄糊涂了。大圣为什么要找八戒算账呢?学生们兴趣盎然,悬念顿生。

设计媒体情境。电教媒体和直观教具已在课堂教学中广泛地运用,电教媒体声图并茂,不仅趣味性、直观性强,能真实、形象、生动地再现教学内容,而且还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例如,教学枟归一应用题枠时,可以用媒体展示情境:两辆汽车同时从甲城开往乙城,红色的汽车匀速行驶,蓝色的汽车变速行驶,哪辆车先到达终点?学生众说纷纭,难以确定。接着教师出示探究材料,把这两辆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分别记录在表内,你能根据已知信息填写表格内的数据吗?(刘久成,2004 )实践证明,直观情景的创设,能使枯燥知识生动化,抽象知识形象化,它是激发学生兴趣,优化探究途径必不可少的机缘。

设计生活情境。生活情境设计是探究学习中使用最为普遍的一个方案,它可以使知识更加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改变枯燥、抽象的教学状况。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可紧扣教学内容,精心选择一些典型的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问题,来诱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在生活情境设计时必须注意:一要紧扣教学目标,为学习新知服务;二要联系儿童生活实际,为儿童熟悉和理解;三要具有童趣,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位教师在教学枟燃烧的条件枠时,设置了这样的生活问题来导入:“先划一根火柴,使火柴头朝上,然后又划燃一根火柴,使火柴头朝下。”引导学生观察,前者熄灭,而后者能燃烧,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火柴头朝上熄灭;而火柴头朝下能燃烧?”学生们听了,交头接耳,好奇心理立刻变成强烈的探究的原动力。在学生渴求的目光中,笔者不失时机地指出:“同学们要想了解其中奥秘,得认真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设计活动情景。实验是探究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方式,它对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起着其他教学方法不能替代的作用。教师要尽可能创设探究学习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一位教师在教学枟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与实践枠时,首先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氧气和氢气的制取装置,得出设计气体制取装置的一般思路,然后根据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由学生自主设计并动手装配一套最满意的装置,组装完毕后召开“产品展示会”,再由组内表达能力好的“推销员”介绍装置的优点,最后由全班学生作出评价。这种探究学习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教师还应抓住契机,提出下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应如何检验你们手头不同装置的气密性?”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应经常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和创造兴趣的问题,尽量给学生多一些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手脑并用的活动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薛邦岭,2003 )

设计问题情境。设计问题情境有一些特殊的要求:一是情境的素材要有针对性,必须基于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教材内容的全面、科学分析。二是提出问题要有方向性,通过情境要把问题设在学生有疑问处,这样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的认识冲突,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三是提出问题要有操作性,提出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是引起学生探究,激发学生思维的主要条件,问题过于简单,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问题过难,又会使学生感到力不从心,不知从何下手,因而可能会失去探究的学习兴趣。一位教师在教学枟物体的沉浮枠时,针对物体上浮还是下沉,好多同学往往只考虑浮沉物体的密度,很容易忽视液体密度对浮沉物体的影响的问题。教师为了引起学生对不同液体中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不同的注意,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情境:首先将一个鸡蛋放入清水中,发现鸡蛋沉到底部;然后慢慢向水中加盐,并伴有轻微的搅拌,发现鸡蛋竟然奇迹般地浮了起来;随着盐量的增加,最后鸡蛋竟能浮出盐水表面。当学生都感觉很奇妙时,教师可以再次向盐水中加水,随着水量的增加,鸡蛋又开始下沉,当鸡蛋刚好悬浮在盐水中时,停止加水。在此情境下,学生会主动发问:为什么向水中加盐导致了鸡蛋上浮、下沉和悬浮呢?(王较过,刘海涛,朱贺,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