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课堂教学策略与艺术
4155600000009

第9章 策略篇(2)

通过座谈会了解。当一个教师到新的班级任教,可以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的方式了解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的学习情况。一是可以召开不同类型的座谈会,像由班级干部参加的、由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参加的、由特定类型的学生参加的,等等。二是同一类型座谈会还应该通过随机的方式选取与会者,以体现其代表性。三是让参加座谈的学生敢于发言,把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

通过多侧面访谈了解。访谈的对象根据了解学生的内容和要求不同可以考虑各种不同的对象。一是可以与前任任课教师交流,了解该班级学生的整体学习状况,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成绩方面的具体情况。二是可以与学校领导、年级领导交流,了解学校领导和年级的评价意见。三是可以通过与班级干部针对某一具体方面进行了解,摸清同学的学习、作业、训练、活动情况。四是可以与一些特殊的学生了解,发现一些事先预料不到的情况或事先考虑不到的问题。

通过学生的课内外作业和试卷分析。通过课内作业可以了解学生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通过课外作业可以了解学生对于课堂学习内容的运用、拓展情况;通过试卷可以分析班级学生对于前段时间的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可以分析班级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分层情况,可以综合分析他们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情况。

通过检查预习情况了解。可以在课前检测,了解学生已经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难问题;可以在课堂检测,了解学生对于课前所设计的内容的自学情况,了解他们对于本节学习的期待。

通过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了解。通过答问,可以了解学生听课的注意程度、反应能力、思维水平;通过练习,特别是通过学生在黑板上的演算和表述训练,可以了解学生对于刚刚教学的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和指导的策略。

通过课外活动和课外辅导了解。通过课外的各种活动,像学科的学习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等,可以了解学生的参与热情,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情况;通过课外辅导,可以了解被辅导学生的具体情况。

通过家长和社会成员了解。通过家长,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家长对于该学科的教学意见和建议;通过社会成员,可以了解到一些来自社区、社会部门、各种社会成员对于学校教育、某门学科教学的反映和意见。

通过学生的日常生活了解。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课余爱好、性格特长等情况。一是分析研究全班学生的各种情况,二是分析研究学生个人的种种表现。特别是要了解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的现状、要求、期待,以便在备课中有的放矢,制订出切合实际的课堂教学计划,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目标制订策略

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是构成教学活动的两个重要方面。在教学的准备阶段,制订教学目标是准备策略核心任务之一,是在为后面的教法选择和教学设计定向。

教学目标的基本形式

普遍性目标。普遍性目标是以抽象的、普遍的形式来陈述的教学目标。基本特点:一是普遍性,它适用于各种各样的教学情境,而不只是适用于某种特定的教学情境;二是模糊性,在表述上模糊,而不明确、不具体。

行为目标。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可观测的行为的形式来陈述的教学目标,它指明教学活动后学生所发生的行为变化。其主要特点:一是强调目标的具体性、可操作性、可观测性;二是强调统一性;三是具有预定性。教学活动就是在这种预定的目标指引下实施的。

形成性目标。形成性目标也有人称为“生成性目标”“生长性目标”,它是在教学情境中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而逐渐形成的教学目标。最根本的特征是过程性,即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而逐渐地形成,而不是在教学过程之外或者在教学开始之前预先确定。

表现性目标。表现性目标强调教学目标的独特性、首创性,关注学生表现行为的个人性、多元性,鼓励活动的个性特点。(朱新春,2001 )

教学目标设计的注意点

教学目标应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每个学年、每个学期、每个单元乃至每一节课都应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之间是有着层层包含的关系。

教学目标的内容要明确、具体,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教学目标的制订应从学科特点出发,使用便于理解和操作的词语进行表述,不宜过于笼统。

制订教学目标不能好高骛远。制订教学目标时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切忌泛泛而谈或好高鹜远。

课时目标的制订要依托于单元目标。课时目标是以完成单元目标为任务的,需要课时目标的制订者在把握学科总体目标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学生,客观分析教材。

教学中要注意灵活调整课时目标。即便所制订出来的课时目标已经尽可能地考虑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实际,及时、灵活地调整课时目标。(王爱华,2006 )

教学目标的具体表述

简洁式三维目标设计。简洁式三维教学目标设计指的是简洁明了的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样式。以高中政治教材枟经济生活枠中的“消费及其类型”为例:知识与技能:了解影响消费的因素,了解居民消费结构及其影响因素,了解恩格尔系数的含义,理解恩格尔系数变化与消费结构、生活水平的关系,提高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比较分析、举例分析的方法达到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对待各种消费方式和我国消费结构的变化。这种粗线条的教学目标设计的表述,不仅概括性强,而且又显得简洁、明了。

顺序式三维目标设计。顺序式教学目标设计是指三维教学目标的每一个维度都按照1、2、3的顺序排列的设计样式。以高中政治教材枟经济生活枠中“财政收入与支出”为例:

知识与技能:(1)知道财政的含义及实质,了解国家预算和决算的含义。(2)知道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具体获取渠道,提高对经济学图表信息的解读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3)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能够为政府增加财政收入提出合理化建议。(4)了解财政支出的含义,了解我国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初步理解根据政府职能。

过程与方法:(1)阅读教材后举例说明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2)阅读关于财政支出的图表信息,把图表信息用文字语言描述出来。(3)阅读并比较财政收支的三种状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悟政府提供的服务,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2)关注国家发展,增强主人翁意识。(3)关心国家财政支出的内容,树立以科学精神对待现实问题的态度。

将三个维度按照设计流程统一排序编排,通过阅读这类教学目标即可大致了解该节课各个环节的流程以及每个环节预期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此外,还有分解式三维目标设计、整合式三维目标设计、详述式三维目标设计等教学目标的表述形式。(乜晓峰,2009 )

教学重难点设置策略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教材中起关键作用、主要作用并具有现实意义的知识内容,或者说某知识点在某课、节、框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原理。(朱济龙,2009 )教学重点在教材中是最基础和主要的内容。

如何确定教学重点。重点有教材重点和教学重点之分。教材重点与教学重点是两个内涵不完全相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材重点是就教材的具体内容而言,是由其在整册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决定的,对学习其他内容能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知识点。教材重点一般都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则是指那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着重讲解,要求学生听课时(学习时)特别加以关注的知识点。教学重点的确定除了要看其是否是教学重点外,还应视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可接受程度的实际情况而决定。(王廷选,王开业,2000 ) ( 1 )抓住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2)抓住教材的重点内容。(3)确定好每堂课的教学重点。这里的教学重点既包含教材重点,也包含教学重点,已经属于教学操作层面上的教学重点了。(沈龙明,2004 )

如何突出教学重点。(1)把主要教学注意力聚集在重点上。围绕重点提出问题,启发诱导,严密分析,充分论证,调动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拟定各种相应的处理方案,经评价后遴选出最优突出重点的方案。(2)保证为重点教学内容分配足够的教学时间。在进行教学时间分配时,首先应该考虑给予解决教学重点问题所需要的时间。要让学生在学习和研究教学重点时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讨论、提问、互动交流。(3)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配合。不仅要发挥专题讲座、演示、讨论、实验、参观、幻灯、电视、电影和作业等作用,还要精心准备实物、模型、教具和挂图等器材。(4)重点内容要明确地公布给学生。告诉学生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中什么是教学重点,以提示学生高度关注这些教学内容。(5)设计与教学重点紧密结合的练习和实践任务。让学生通过练习和实践,达到巩固、加深、灵活运用的目的。教师在作业和测试中若发现学生有什么问题,要设法加以补救,对存在的共性问题,要找出原因并认真讲评。若仅是个别问题,可通过辅导加以解决。(李怀甫,2009 )

教学难点

如何确定教学难点。确定教学难点的主要依据是对教学对象的充分了解与教学经验来判断。(1)比较抽象的知识点;(2)学生生活中接触得少的知识点;(3)容易混淆的知识点;(4)与旧知识缺乏联系的知识点;(5)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发现的难点;(6)学生预习中发现的难点。

如何突破教学难点。(1)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突破难点的条件。可以通过实物、模型、图片、视频或多媒体课件等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为突破难点创造条件。(李怀甫,2009 ) ( 2 )用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触类旁通。针对难点的不同的个性特点,通过选取一些与之相对应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张学其,2007 ) ( 3 )用创设情境法突破教学难点。一个情境接着一个情境,步步深入,让学生进一步地理解和运用测量物体高度的方法。(4)通过旁征博引的教学资源破解教学难点。(5)通过扮演角色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突破难点。(吕新文,曲孝美,2011 )此外,还有许多的策略可以在突破难点中尝试:通过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自己破解的路径;通过引导学生复习,让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破解难点;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体验生活过程中解决难点。

教学方法选择的策略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这里讨论的教学方法选择是指课堂教学中所使用的具体方法,像讲授法、讲读法、谈话法、尝试法、发现法、赏析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实验法、情境法、表演法,等等。

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

课堂教学的具体目标和教学任务。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对教学方法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像要求学习和运用某个方面的知识,就需要选择练习法、模仿法、实践法等以操作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如果是以理论讲授为中心的教学内容,就需要选择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组织教学。如果是内容比较浅显的,则可以选择讨论法、练习法等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完成教学任务。

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不同年级、层次的学生对于教学方法的适应性是不一样的,像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于表演法、演示法就比较欢迎;中高年级就可能对于谈话法、讨论法适应性比较强;中学生则可能对于讲授法、实验法、情境法、辩论法的适应性比较强。

教师本身具备的素养。不同的教师由于自身的教学素养的侧重点不同对于教学的选择往往有自己的需求。像绘画能力比较强的教师,则可能在教学中多选择一些图画演示、场面模拟、情境展示等方法;如果是表演能力比较强的教师,则会在教学中多考虑选用表演法、欣赏法,引导学生通过表演和欣赏来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由于教学内容的信息量多少、教学内容难度情况等因素,使得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对课堂教学效率的要求发生相应的变化,而与之配套的教学方法选择则要适应于这种需求。像时间短、信息量大的时候,则可以选择讲授法;如果时间比较宽裕,则可以从从容容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体验。

教学方法本身具有的特性。不同的教学方法适应于不同学科的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年龄层次的学生,应该研究教学方法的特点和教学对象、内容的实际,选择其切合点。像实验法本身规定必须是能够开展实验的教学内容才能使用,如果教学内容不涉及实验,则不好选择这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