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广播电视新闻评论(高等院校影视传媒书系)
4156800000018

第18章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符号构成(5)

【解 说】这是北京很普通的一天,普通得没有人会在意这医院门诊大楼外早早排起的等待着挂号的长队,一天两天,甚至三天五天,等待就只为能挂上号,和大名鼎鼎的医生见上一面。在这个普通的一天里,记者发现,在北京儿童医院和那些苦苦等待的患者家属相比,有一些人他们挂号似乎并不很难。

(记 者)那多少钱啊?

(号 贩)300 块钱。

(记 者)这么贵。

(号 贩)特级的,不好挂。

(记 者)300 块钱包括挂号钱吗?

(号 贩)挂号钱、卡钱都给你办好了。

(记 者)挂号钱本身多少钱?

(号 贩)挂号钱最好的医生,国家规定是14 块钱。

【解 说】他们就是传说中的号贩子,一个正常价格为14 元的专家号,号贩子们叫到了300元。但是如果患者承担不起,还是老老实实排队,结果会是什么呢。

(号 贩)天天排第一都没希望,就必须得想办法。

(记 者)想什么办法啊?

(号 贩)就想办法约呗,就找到护士什么的,送点钱什么的。

(记 者)给护士送点钱?

(号 贩)有路子吧。

(记 者)那你们送钱他们能收吗?

(号 贩)这不熟了吗,中间有人呗,中间没人肯定不行。 有中间人,我们直接也不行,中间有人呗。

【解 说】中间人,那么在医院中真有所谓的中间人存在吗? 这些中间人是什么人?这些号贩子和中间人又是什么关系呢?

(记 者)什么叫加号啊?

(号 贩)就是找大夫,大夫给你写个条子,允许我再多看一个病人。 机器就给你开了,要不就锁机器挂不出来啊。

(记 者)你有这个条吗(医生开的条)?

(号 贩)就是有,没有这个怎么看病啊。 我现在就得去给您拿这个了,别的拿不出来了。

(记 者)不可能吧,找大夫给写是吗?

(号 贩)对啊。

(记 者)这不会是假的吧?

(号 贩)窗口能挂出号能是假的吗? 窗口里边能跟我一样骗您吗?

【解 说】为最大限度地接诊和方便患者,不少医院都有加号的惯例。 通常由患者在第一次看病之后,为了复诊和医生直接预约,患者拿着医生签名的同意加号的预约条,到挂号处加号。医生在看完当天的号之后,为加号患者进行诊治。那么,难道医院为患者开出的方便之门,这些珍贵的医疗资源,被所谓的中间人和号贩子利用了?

(号 贩)钱重要还是身体重要,中国人观念老改不了。

(记 者)能办吗下午?

(号 贩)行,那你赶快过来吧,有客了。

【解 说】在协和医院,记者最终以300 元的价格买下了骨科某专家的加号。 记者被带到了位于协和医院门诊楼五层的骨科诊区,等候前来和我们接头的这名号贩的上线。五分钟之后,一名年轻男子凑了过来,这名男子居然真的从上衣里面的口袋中掏出了一张专家预约条给记者。

(号贩的“上线”)你拿这个找他就行了。

(记 者)就是我拿着这个去跟他说就行。 这个是谁啊?

(号贩的“上线”)内分泌科李××,让你来找他的。

(记 者)是医生吗?

(号贩的“上线”)对。

(记 者)还是护士?

(号贩的“上线”)医生。

【解 说】令人意外的是,听说先前的关系条是花钱买来的,骨科门诊的医生颇为意外,说他根本不认识写关系条的内分泌科的李医生。

(记 者)就我刚给你拿来的那个条,就内分泌科的那个大夫,你们不认识。

(北京协和医院医生)对,我都不认识。而且他还有指名点姓,点出来,我都不认识他叫什么名字。因为我不知道,我以为真是我们(单位同事介绍的熟人)。因为有时候我们自己本单位的人,互相谁都认识,互相帮忙开个条。

【解 说】今年8 月开始,北京市公安局已经开展过一次打击号贩子的行动。 警方以17家号贩子活跃的医院为重点,查获号贩子、医托130人。然而,号贩子背后隐约可见的中间人影子才更加让观众担心。患者苦等几天都排不到的号,甚至方便患者复查的预约号,号贩子却能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轻易获取,进而变成一张张的钞票。那么究竟谁是中间人?这背后究竟还有多少不能为人所知的秘密?

在上述案例中,记者将解说词和采访同期声交叉剪辑在一起,构建了整篇电视新闻评论的基本结构,也形成了较快的节奏。同时,记者在解说词中所说的评价性话语均紧接相关内容的采访同期声,以增加评论话语的可信度和真实性。通过解说词的叙述和采访同期声的讲述,将普通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凸显出来,为进一步展开评论打下事实基础。

思考题:

1.符号的定义。

2.语言符号的传播特征。

3.非语言符号的类型和传播特征。

4.语言符号在广播新闻评论中的功能。

5.怎样理解广播谈话在大众传播过程中建构了“人际传播的情景”。

6.图像符号在电视新闻评论中的功能。

注释

[1].特伦斯· 霍克斯.结构主义和符号学[M].瞿铁鹏,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129.

[2].黄华新,陈宗明.符号学导论[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1.

[3].于建章,叶舒宪.符号:语言和艺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12.

[4].斯蒂文· 小约翰.传播理论[M].陈德民,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112.

[5].约翰· 洛克.人类理解论: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164.

[6].沙夫.语义学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81.

[7].张国良.传播学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175.

[8].李幼蒸.理论符号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59唱60.

[9].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43.

[10].费尔迪南· 德·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38.

[11].李幼蒸.理论符号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2.

[12].费尔迪南· 德·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36.

[13].罗兰· 巴尔特.符号学原理:结构主义文学理论文选[M].李幼蒸,译.北京:三联书店,1988:117唱118.

[14].罗兰· 巴尔特.符号学原理:结构主义文学理论文选[M].李幼蒸,译.北京:三联书店,1988:116唱117.

[15].费尔迪南· 德·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102.

[16].见Robert T.Craig and Karen Tracy(eds.),Conversational Coherence:Form,Structure,and Strategy(Beverly Hills,Calif.:Sage,1983).

[17].斯蒂文· 小约翰.传播理论[M].陈德民,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122唱125.

[18].岑麒祥.语言学史概要[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6.

[19].张汝伦.意义的探究[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214.

[20].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9.

[21].张国良.传播学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191.

[22].张国良.传播学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194.

[23].黄华新,陈宗明.符号学导论[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71唱73.

[24].仲富兰.广播电视评论教程[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52.

[25].王振业,李舒.新闻评论作品选[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105.

[26].曹璐,罗哲宇.广播新闻业务[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91.

[27].汪晖,陈燕谷.文化与公共性[M].北京:三联书店,2005:125.

[28].郝朴宁.话语空间———广播谈话节目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7.

[29].朱光.星光夜话:十八年魅力依旧[J].中国广播,2011(19).

[30].郝朴宁.话语空间———广播谈话节目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7.

[31].何勇,潘可武.广播是让人说话的[J].现代传播,1998(2).

[32].陶东风.大众传播· 民主政治· 公共空间[C]∥王岳川.媒介哲学.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