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药储存与养护
4157500000016

第16章 中药养护基本方法与技术(1)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会传统的中药养护方法。

掌握中药养护的基本方法。

掌握各方法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

了解各方法在现实中的应用情况。

能根据需要熟练地对中药进行基本的物理、化学养护工作。

中药养护的方法是多方面的,在我国药材保管工作中人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方法主要是用于预防,但有些也是用于霉、虫初生的处理和救治。本章重点介绍一些常用的普通方法,有关现代新技术新方法将在第7章叙述。

6.1 干燥养护法

通过干燥措施除去药材中过多的水分,同时可杀死霉菌、害虫及虫卵,起到防治虫、霉,久储不变质的效果。常用的干燥方法有晒、晾、烘等。对于颗粒较小的中药粉末状药材,还可用微波干燥法或远红外加热干燥法。

6.1.1 暴晒法

暴晒法也称阳干法,是利用太阳光的热使药材散发水分而干燥,同时又利用其紫外线杀死霉菌及虫卵的方法。暴晒可达到防霉、治虫的双重目的。

直射阳光的温度有时可达50 ℃左右,凡暴晒不影响质量的药材,可在日光下直晒。暴晒时,应按药材的不同潮湿程度,进行整件或拆件暴晒。但要随时注意药材本身水分是否已降至所需要求,否则过干会引起药材的脆裂,并增加了损耗率。暴晒后根据药材不同性质,分别采取趁热装箱(如枸杞、麦冬等),或散热后打包、装箱(如白术、党参、羌活、丹皮、怀牛膝等)。

6.1.2 摊晾法

摊晾法也称阴干法,即将药材置于室内或阴凉处所,使其借温热空气的流动,吹去水分而干燥,适用于芳香性叶类、花类、果皮类等。因为这些药材若用暴晒法会使挥发油损失,或引起质地脆裂、走油、变色等。例如,陈皮水分多时易霉烂,水分少则易干脆而损耗增加;若置于烈日下暴晒则干枯变色,因此,只能用拆包摊晾的方法。又如,枣仁、知母、柏子仁、苦杏仁、火麻仁等药材,不宜暴晒,可放于日光不太强的处所或通风阴凉处加以摊晾,以免走油降低质量。

6.1.3 高温烘燥法

对含水量过高而又不能暴晒的药材,或者因为阴雨连绵,无法利用日光暴晒时,可以采用加热增温以驱除水分,所用方法有火盆烘干、烘箱(烘房)烘干与干燥机烘干3种。这种加热干燥的方法适合大多数药材的应用,由于它有效率高、省劳力、省费用,并且不受天气的限制和雨天威胁等优点,目前各药材仓库均有此项设备。此外,加热干燥还能收到杀虫驱霉之效,其温度可以任意掌握,不致影响药材质量,因此,这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方法。

凡在霉季或雨天要暴晒的品种,均可采用此法烘干。例如,大黄、山药、川芎、千年健、元胡、天门冬、天花粉、白术、白芍、白芷、巴戟、冬虫夏草、防风、当归、贝母、羌活、金果榄、沙参、独活、菖蒲、前胡、常山、苍术、锁阳、泽泻、紫丹参等。

烘干药材时,必须掌握烘干的温度、时间及其操作方法,一定要根据药材的性质及加工炮制的要求,分别对待,以免影响质量。例如,介虫类药材可用猛火,而花类及果皮类宜用文火。大黄一般约需烘5 h,翻动时应戴手套,避免手汗沾染后使药材颜色变黑;而冬瓜仁、桔梗等可烘3~4 h,火力要弱些,否则会变成黄色。

6.1.4 石灰干燥法

凡药材容易变色,价值贵重,质地娇嫩,容易走油、溢糖而生霉虫蛀,回潮后不宜暴晒或烘干的品种如人参、枸杞、鹿茸等,可采用石灰箱、石灰缸或石灰吸潮袋的干燥法。例如,白糖参经暴晒或火烘后,内含的白糖即融溶外溢,有损质量;怀牛膝暴晒易脆断变色,因此采用石灰箱吸潮较为适合。所放石灰占灰缸容量高度的1/5~1/6。

6.1.5 木炭干燥法

先将木炭烘干,然后用皮纸包好,夹置于易潮易霉的药材内,可以吸收浸入的水分而防霉虫。使用木炭吸潮有以下优点:

①木炭是一种惰性物质,不会与任何药材发生作用,又无臭气,不致串味;同时吸潮能力不太强烈,吸湿速度较缓,不会使药材干脆,特别对一些贵重细料药材(如参类),不致失去过多水分而改变原有的特色或是增加额外的损耗。

②木炭用皮纸捆扎后由于质地坚固,可按需要放于药材的上面或下面层,也可夹在药材中间,使用方便,不仅可由外部吸收湿气,而且也可防止药材包装的内潮发热现象。

③木炭价格较低,各地区均可购到;吸湿饱和后,取出加以烘干或暴晒,仍可继续使用,简便而经济。一般可1个月烘干一次,霉季或雨季须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加烘晒次数。

此法不仅在保管中可以使用,而且便于运输中采用,特别在收购时,如药材不够干燥,为运输途中的防霉,利用木炭吸潮很有效。例如,款冬花、红花等在每40 kg的包装内,夹放木炭1.5~2 kg即可。

6.1.6 翻垛通风法

翻垛就是将垛底药材翻到垛面,或堆成通风垛,使热气及水分散发。一般在梅雨季节或发现药材含水量较高时采用之;并可利用电风扇、鼓风机等机械装置加速通风。

6.1.7 密封吸湿法

密封的目的是利用严密的库房及缸、瓶、塑料袋或其他包装器材,将中药密封,使药材与外界空气隔离,尽量减少湿气侵入药材的机会,保持药材原有的水分,以防霉变与虫蛀。但在密封前,药材的水分不应超过安全值,且无变质异状存在,否则反易促进霉烂的进行。密封的形式可根据药材的性质和数量,采用密封库、密封垛、密封货架和密封包装等方式。对于贵重药材,若能采用无菌真空密封最好。在密封前或密封后,当库内湿度较高,或因密闭程度不好,外界潮气不断侵入时,则可加入吸湿剂,如石灰、氯化钙、硅胶等以吸潮,如此密封和吸湿结合应用,更能增强干燥防虫霉的效果。具体的密封类型如下:

1)密封货柜(货橱)

对于数量不大、比较贵重、收发频繁的零星药材,可储存于密封货柜中。此柜制作需严密,缝隙用牛皮纸或防潮纸与水玻璃加以表糊,柜内可放置石灰包、硅胶等吸湿剂。

2)密封坛缸

常用的小口坛或大口缸,木盖除双面表糊外,用粗布或棉花或橡皮加以衬垫,以防外界湿气透入,将适量的吸湿剂(常用石灰)放入坛底,其上放好木架,木架和吸湿剂间应留有适当的距离,以便空气流通。这种容器存放药材,既能吸湿,又能防潮,使含水量过高又不宜暴晒的药材得以干燥。

3)密封木箱

选用对缝紧密的木箱,待木质充分干燥后,缝隙用油石灰刮平,外层加以油漆,以防漏气。

4)密封铁桶

利用箱盖衬垫橡皮边的各种圆形铁桶,或长形铁盒盛放药材,启闭方便,存放量较大。

僵蚕、花椒不能密闭储藏,否则气味容易消失甚至快速霉坏。

6.2 冷藏养护法

采用低温(0℃以上,10℃以下)储存中药,可有效地防止不宜烘、晒药材的生虫、发霉、变色等变质现象发生。有些贵重中药多采用冷藏法。

夏季梅雨来临时,可将药材储藏于冷藏库中,温度以10 ℃以下、0 ℃以上为宜,不仅能防霉、防虫,而且毫不影响药材品质,使药材安全度夏。由于此法需要一定的设备,费用较高,故主要用于贵重药材、特别是容易霉蛀的药材以及无其他较好办法保管的药材。例如,人参、菊花、山药、陈皮等常用此法;蛤士蟆油容易吸潮生霉,如用水洗刷,当时虽可除去霉斑,但经数小时后仍会回潮;而且日晒变黑,火烘又出现白点,故宜采用冷藏法;又如,银耳发霉容易粘连,暴晒会变色,风吹后易失去光泽,也常用冷藏法保管。

冷藏最好在梅雨季节前进行,并且过了梅雨季节才可出库。如在梅雨季节中由冷藏库发出,也应从速出售,不宜久藏;同时温度不能低至0 ℃以下,以免因受冻降低质量。进入冷库的药材的含水量必须是在安全标准范围内;最好用干燥木箱盛装,此箱可用猪血密封箱缝,内衬牛皮纸或沥青纸,以防湿气侵入。

6.3 埋藏养护法

6.3.1 石灰埋藏法

此法适于肉性和部分昆虫类药材,如刺猬皮、熊掌、蜣螂虫等,因其在夏季稍遇湿气,容易走油变味,腐烂变坏。其方法是用大小适宜的缸或木箱,先用双层纸将药材包好,注明名称,然后置入,用石灰恰好埋没所储药材为度。如数量较少,可将几种药物同储之。

6.3.2 沙子埋藏法

此法适于少数完整药材,如党参、怀牛膝、板蓝根、白芷、山药等。其目的是隔绝外界湿气侵入,防止生虫发霉。容器用缸或木箱,沙子应充分干燥后使用。容器底部先用沙子铺平,再将药材分层平放,每层均撒盖沙子,沙子厚度为4~7 cm,但容器上下和四周沙子应稍厚些,为7~13 cm即可。储存容器应置于干燥通风处,如能垫高最好。

6.3.3 糠壳埋藏法

此法是利用麦糠的隔潮性能,将药材埋入糠中,使外界湿气不致侵入,保持药材干燥,也可避免虫蛀霉变。例如,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用油纸包好后,埋入谷糠内可防止软化或碎裂;党参、白芷等埋入谷糠中不致霉坏。

6.3.4 地下室储藏法

地下室储藏中药,由于气温较低,不直接受到阳光照射,气候较干燥,对于那些怕光、怕热、怕风、怕潮、怕冻的药物有着一定的养护作用。

因为地下室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气温比较恒定,故在地下室储藏中药材时,尽管有时购进的药材饮片难免因湿度太大或质劣易引起霉变,但在地下室及时摊开稍晾,不会造成霉变或质变。例如,对于那些怕光、怕热、怕冻的药材,如薄荷、细辛、荆芥、当归、川芎、木香等含挥发油的药材,可避免阳光照射产生变色“走油”现象。又如,玫瑰花、月季花、柏子仁、枣仁、杏仁、火麻仁、鸡内金、土鳖虫等含芳香及油脂性大的药材,在强光下照射或气温太高,容易氧化分解变色,油质外溢,而在地下室由于温度较低可避免以上弊病。有些盐炙的药物,如车前子、知母、巴戟天、益智仁等,很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变潮,或因温度过高使盐分从药物表面析出,而在地下室储藏这类药物不会出现以上情况。再如,每年6—8月,某些药物最易被虫、霉为害,如枸杞子、大枣、龙眼肉、苡米仁、瓜蒌、杏仁、桃仁、郁李仁,山枝等。而在地下室存放一般不生虫,甚至存放几年也未生虫。甚至有时在刚购进的此类药物发现有虫卵时,稍经处理后存放地下室库,并适当地放些花椒或与辛辣、具有特殊气味的药物,如肉桂、丁香、草果、豆蔻、八角茴香、苍术、千年健、荆芥、薄荷、花椒、细辛等药交叉放置也不会生虫。但是当从地下室提至地面二级库时往往1周就发现生虫现象。尤其有些药物是加蜂蜜炮制过的,如甘草、黄芪、款冬花、紫菀、百部、枇杷叶等经炮制后,糖分大,特别易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每当夏季从地下室提至地面库时,由于地面温度过高,常常发现转软或黏结成团,甚至有黏丝,又易生虫,而在地下室存放这类药物从未发现此种情况。

在中药的储存过程中,影响中药质变最典型的是虫害和霉变,由于地下室库房一般气温比较低,既干燥又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使中药材不易吸潮、霉变、氧化、分解。故地下室储存中药是天然的有利场所,比较经济适用,宜在干旱地区推广。但是,地下室作为储藏中药的场所还存在一定的缺点。例如,需安装空调机组及其他换气通风设备,以便在气候突变的情况下有计划地适当调整室内空气,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

地下室储藏法既可隔离空气,又有冷藏的特点,试比较其与冷藏养护的不同。

6.4 醇闷养护法

醇闷法是根据害虫对乙醇气味的敏感,在密闭的条件下形成不利于害虫生长繁殖的环境,从而达到防治虫害的目的。例如,在两个30 mL的玻璃瓶内放置赤毛皮蠹成虫及细虫若干条,一个进行耐缺氧试验,一个进行乙醇敏感试验。36 h后,耐缺氧试验的害虫无一死亡,而进行乙醇敏感试验的害虫无一成活。可见赤毛皮蠹无论成虫还是幼虫,对乙醇气味十分敏感。

6.4.1 方法

在广口玻璃瓶内装浓度为95%的药用乙醇,用双层纱布将广口瓶外口扎牢,放入容器底部,然后放入药材密封共储。数量较多的药材,可选择较大的密封容器,直接倒入乙醇。乙醇用量一般为3%(V/V)。在乙醇液中放一只托架,托架上放一个垫子,使乙醇液面与垫子保持一定距离,再将药材放到垫子上密封共储。取药时,可迅速开启密封盖子,取出所需量的药材后,立即覆盖密封,可如此反复,直到容器内的药材用完。在此过程中无须添加乙醇。

6.4.2 醇闷储藏法的优点

醇闷法的特点是适用面广,简便易行,时效较长;乙醇易挥发,很少残留在药材中,不改变药物的性味。无论是数量大小,均可采用。且于无乙醇的情况下,可用酒来代替95%的药用乙醇。即用酒与中药同储后,利用酒味缓慢挥发来防止虫蛀。例如,将含淀粉、蛋白质丰富,且易生虫的米仁与啤酒(10 kg米仁用啤酒120 mL)拌匀,密闭20 min,置阴凉通风处自然晾干存放,效果颇佳。动物类药装入罐子里,再放入除去外包装的含酒味的伤湿止痛膏适量同储,同样会起到很好的防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