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药储存与养护
4157500000003

第3章 绪论(2)

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出产的药材品种极多,由于中医中药有数千年的实践经验,疗效确实,至今仍为广大人民信服乐用,且在“人类回归大自然”和“中医中药热”的国际潮流影响下,世界各国使用中药来防病治病的人数越来越多,以至于我国中药出口量逐渐增加。因此,中药的需要是与年俱增,产销、储运和保管的数量动辄以数千百万计。随之而来的安全保管技术就有待全国中药工作者更好地来研究解决了。也就是说一方面要将祖国流传下来的宝贵经验加以继承和提高,另一方面要尽量通过科学研究发挥群众智慧创造出一些更好、更有效的现代保管技术和储存方法,从而供应质量优良的药材,保障人民的健康;同时也可减少药材的损坏变质,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效益。因此,中药储存与养护必将朝着更加纵深而宏伟的目标发展。

1.3 中药储存与养护的目的和意义

中药成分、结构繁杂,中药大都含有淀粉、糖类、蛋白质、脂肪、纤维素、黏液质等成分,在储存过程中受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必然发生物理学、化学以及生物学等变化。例如,变色、氧化、风化、变味、中草药发生霉烂、虫蛀、走油及变色等变质现象。其中,尤以霉烂和虫蛀对药材的危害最大,不仅在经济上会造成损失,更严重的是使中药疗效降低,甚至完全丧失药用价值,或产生毒副作用。因此,对中药进行严格、科学的管理,才能够完成中药的流通过程,实现中药经营企业的“储备”(“桥梁”)与再“分配”(“纽带”)作用。其目的是保证医疗用药的安全、有效,减少中药损耗,满足人们防病治病、康复保健的需要。

1.3.1 保证中药安全有效

“养护”是指中药在储存期间所采取的必要的保护措施,以确保中药的安全有效。中药来源广泛,性能复杂,所含的成分各不相同,有的怕热、怕冻、怕潮、怕干燥,有的成分是仓库害虫、鼠类、微生物的食料和养料,因而易发生虫蛀、鼠食、霉变等变异现象;有些鲜活商品,变异速度更快;有的中药商品在一定条件下还会“自燃”。因此,中药仓库的业务不单纯是进进出出、存存放放,必须重视保管养护,才能避免因保养不善而造成的各种损失。

1.3.2 确保中药储存安全

确保中药储存安全是指在中药储存过程中,必须采取一定的养护技术,确保中药不发生质量变化,不发生燃烧、爆炸、倒塌、污损等现象。《中华人民共和国中药管理法》指出,中药仓库必须制订中药保管制度,采取必要的养护措施,强调变质的或被污染的中药不能药用,以保持中药的质量和纯洁度。由此可见,中药养护是一项必要的措施,只有采取“预防为主”的原则,精心养护,才能确保中药的储存安全。

1.3.3 降低损耗

降低损耗是指中药在储存过程中要切实防止霉烂、变质、虫蛀、鼠咬、泛油、挥发、风化、潮解等现象的发生,以减少商品损耗,节省保管费用。

1.3.4 保证市场供应

中药储存一方面有利于购进业务活动,另一方面又有利于批发、零售业务活动,可将中药源源不断地收进、发出,持续不断地供应市场,满足人们医疗保健需要。

1.3.5 促进流通顺畅迅速

中药的生产与消费在时间上和地区上往往出现差异。进行必要的中药储存可以调节这种差异,灵活地调剂余缺,使中药的流通顺畅迅速。

1.3.6 促进中药商品生产标准化

中药商品的储存有助于减轻生产企业的负担,加快生产资金的周转。中药商品入库和出库时,还要进行质量抽检和质量核对,有时还要向药检部门报检,防止假药、劣药进入市场,从而促进中药生产企业不断提高中药商品质量和改进中药商品包装,使中药商品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1.3.7 提高应急能力

中药的生产与消费在时间上存在着差异。有的是常年生产,季节消费;有的是季节生产,常年消费;有的是这季生产,那季消费。因此,进行中药储存,保存一定量的中药,可使中药经营企业在疫病流行和自然灾害等各种非常情况下具备应急供应能力。

1.3.8 消除地区差异

中药的生产与消费在地区之间存在着差异。进行中药储存,可将中药从产地运往销地,进行地区间的调剂。

1.4 中药储存与养护的基本原则和任务

1.4.1 中药储存养护原则

中药商品储存养护必须遵循客观的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1)保证供应原则

储存要以保证供应为前提,储药待病,这是中药企业组织商品流通的客观要求。当储存小于供应需求,则市场脱销,不能确保治病用药需求;储存超过供应需要,则造成积压。

2)经济核算原则

中药商品储存量的货币形态就是商品资金。故其储存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流动资金占用的多少,占有率高,流通费用开支就大;反之则小。当流通费用率大于商品毛利率时,企业即出现经营亏损。为此,中药商品储存,在保证供应前提下,必须贯彻经济核算原则。加强对储品的数量和结构核算,分析商品储存是否适销对路,以求得经济效益。在中药仓储企业中进行定额管理,是实施经济核算的基础,是做好仓储,提高经济管理水平的关键。具体按储品种类、包装、质量、进出零整、储期长短等特点,确定储存量定额。

1.4.2 中药储存养护基本任务

中药储存养护的任务在于预防药物变化和已发生变化的救治,目的是保护中药的使用价值,从而保证医疗用药的安全、准确、有效,不断继承发扬祖国医药遗产,为广大人民健康服务。仓库要保证储品安全,利于购销,为流通服务。其具体任务是按中药商品不同性质,组织实施中药商品储存收发和保管养护,积极配合业务部门,促进中药商品流通。力求做到储存多、进出快、保管好、费用省、损耗小、保安全,全面完成各项经济指标。

1)研究储存养护新技术,保证中药质量与数量

搞好中药储存养护是防止中药发生变化、保证中药质量和数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放松或轻视这一环节,都会因之降低质量影响疗效,严重时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以致浪费宝贵药源。

近年来,随着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中药生产品种之多,数量之大,是前所未有的。由于广大人民防病治病和卫生保健的需要,中药流通周转也与日俱增。面对这些复杂而繁重的储存养护任务,必须认真研究,做好安全储存,对于保证中药质量与数量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中药来源与成分复杂,有植物的、有动物的,也有矿物及加工制品。它们之中,有的含糖类,有的含脂肪,有的含挥发油、黏液质,等等。由于成分各异、性质特殊,因此应采用不同方法储存养护。例如,含单糖和多糖类中药,除保持药物本身干燥外,还需注意储存环境干燥;具有芳香气味的中药,大多含有挥发油类物质,易受温度影响而挥发,需置阴凉低温处储存;某些植物药含有鲜艳的色素,需防止过久日光暴晒和强光直照,以免天然色素减退。根据各类中药的理化性质,进行科学养护、合理储存,是保证中药质与量的关键所在。因此,必须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以确保中药的安全有效。

2)研究中药储存易发生的变化与治救

中药来源广,品种多,理化性质各异,因而在储存中易产生多种多样的变化。其中,发霉就是中药储存中常易发生的一种变异现象。其主要原因是药物(尤其含糖质、淀粉的药物)含水量过高,易受真菌污染。虫蛀在中药储存中也较为常见,发生这一现象是由于药物污染是由虫卵或幼虫造成的。走油、变色、风化等,虽然比霉蛀少,但也时有发生。这些都是中药养护技术研究的内容和采取防范的治救措施。

3)研究中药储存养护的对象与范围

中药养护研究的范围主要是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引起中药变异的发生及发展变化规律,对此进行储存与养护的传统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中药的仓库类型及要求;中药的包装及种类;主要化学成分的检查和质量要求,等等。通过对上述内容的研究分析和阐明中药养护的通用性和适用性,监测中药在购、销、储、运过程中质量的变化规律,制订和建立科学的中药养护方法,以保证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目标检测

简答题

1.简述中药养护的概念。

2.简述中药储存的概念。

3.中药储存与养护的目的是什么?

4.中药储存与养护的意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