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药储存与养护
4157500000037

第37章 中药饮片的储存与养护(1)

通过学习常用中药饮片的储存养护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运用适当的储存方法养护中药饮片的能力,为将来从事药库管理、零售药店调剂工作打好理论基础。

掌握各类中药饮片的性质特点以及储存的注意事项,特别是易变中药饮片的储存。

熟悉中药饮片的验收入库流程和检查项目、储存方法及注意事项。

熟练掌握各类中药饮片的性质特点,能在实践训练中正确进行各药材的养护工作。

中药饮片是指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根据辨证施治和调剂、制剂的需要,对中药材进行特定加工炮制的制成品。其加工过程包括净制、切制和炮炙。

①净制。即净选加工。净制可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挑选、风选、水选、筛选、剪、切、刮削、剔除、刷、擦、碾串、火燎及泡洗等方法达到质量标准。

②切制。切制是将净选后的药材软化,再根据要求切制成片、段、块、丝等。其厚薄、长短、大小、宽窄通常为:极薄片0.5 mm以下,薄片1~2 mm,厚片2~4 mm;短段5~10 mm,长段10~15 mm;方块8~12 mm;细丝2~3 mm,粗丝5~10 mm。其他不宜切制的药材,一般应捣碎用。

③炮炙。除另有规定外,常用的炮炙方法有炒(清炒、麸炒、土炒)、烫、煅(明煅、煅淬)、制炭(炒炭、煅炭)、蒸、煮、炖、酒制(酒炙、酒炖、酒蒸)、醋制(醋炙、醋煮、醋蒸)、盐制(盐炙、盐蒸)、姜汁炙、蜜炙、油炙、制霜、水飞、煨等。

中药饮片品种繁多、规格复杂、形状各异,除中药材本身的成分不同,还因采用了多种炮制方法而增强了其复杂性,给储存保管增加了难度。因此,把好中药饮片入库验收关,进行科学保管与养护,防止中药饮片在储存中发生质量变异,对于保证中药质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2.1 中药饮片入库验收及质量检查

依据相关的标准,对企业所购中药饮片的包装、品种的真伪、质量的优劣进行全面检验,对符合要求的予以接收入库,对不符合的予以拒收,并建立相应的记录,这个过程称为中药饮片的验收。

中药饮片入库验收的目的是保证入库的中药饮片数量准确、质量完好,防止假冒、伪劣品入库。由于中药种类多、来源复杂,经营中常有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掺假等现象发生,加上各地用药习惯不同,有的同名异物,有的同物异名,这给入库验收工作带来许多困难。因此,要求验收员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而且要有一定的中药知识,并熟悉验收的相关程序,这些都是做好中药储存养护工作的关键环节。

12.1.1 中药饮片入库前的验收

1)验收依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②卫生部部颁药品标准。

③进口中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药品标准》。

④《76种中药材商品规格标准》。

⑤《全国中药炮制规范》。

⑥《地方炮制规范》。

⑦进货合同、入库凭证上所要求的各项规定。

2)验收要求

(1)人员

验收人员应具有高中(含)以上的文化程度,经岗位培训和地市级(含)以上食品中药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后,取得岗位合格证书方可上岗。

(2)验收场所

企业应有与其经营规模相适应、符合卫生要求的黄色待验区。其面积大型企业不少于50 m2;中型企业不少于40 m2;小型企业不少于20 m2。验收应在待验区进行。

(3)验收设备

验收养护室应有必要的防潮、防尘设备。如所在仓库未设置中药检验室或不能与检验室共用仪器设备的,应配置必备的水分测定仪、紫外线荧光灯、显微镜、澄明度检测仪、崩解仪、白瓷盘、剪刀、放大镜,检查细小的果实、种子类药材须备有冲筒(探子)、标本等。

(4)验收抽样数量

一般药材100件以下抽取5件,不足5件逐件抽取,100件以上按5%抽样,超过1 000件以上按1%抽样。贵重药材验收到最小包装,实行双人验收。按总件数1%倒箱(包),不足100件者倒1件。如遇质量有问题时,可增加抽取件数或倒箱(包)件数。增抽样品质量有问题,另作检验。

(5)验收记录

①必须建立完善、真实的验收记录。

②验收记录内容包括购进日期、商品名称、产地规格、数量、生产企业、供货企业、批准文号、质量状况、验收人员等内容。

③验收记录应保存至超过中药有效期1年,但不得少于3年。

(6)验收流程

药品入库时,验收员根据采购单(采购计划)和随货同行单对品名、规格、数量、件数、外观质量等进行验收,并做好验收记录。验收员对货单不符、质量异常、包装破损、标志不清的药品有权拒收。

随机抽样,观察药材的性状、大小、色泽、表面特征、质地、断面特征及气味。发现异样,应及时抽样送质管部,进行显微和理化鉴别。在质量验收时,对真伪、优劣难以确定或有质量疑问的药品,验收员应按规定抽样,送质管部进行鉴定和检测。

对验收中查出的伪劣或质量问题的药品应及时记录,并单独存放,标志明显。

对于毒、麻、贵细药材的验收,必须两人以上在场,逐件逐包进行验收,如发现原箱短少,验收员应写出报告,查明原因。

3)验收内容

(1)品种的验收

①易混品的检查。中药饮片品种繁多,来源复杂。有的中药饮片和其他外形特征比较相似,容易发生混淆。例如,百合科植物山菅兰常被误认为鸢尾科植物射干,二者外形虽相似,功能却不同。洋葱种仔与韭菜仔,石荠苎果实与紫苏子等也容易相互混淆。中药饮片在入库验收时,要做到中药饮片品名与实物相符,杜绝混淆的中药饮片入库,确保临床用药准确无误。

②掺伪品的检查。中药饮片掺伪使假的情况时有发生,如冬虫夏草插入大头针、细棒,龙眼肉中掺有荔枝肉等。因此,在中药饮片入库验收时,一定要认真仔细检查,发现掺伪品种,要及时处理。

③假冒品的检查。误采误收,容易出现假冒中药饮片。例如,把聚花过路黄误为金钱草采收,为了牟取暴利,不法分子有意以假冒真,在珍贵中药饮片中发现最多。

(2)质量验收

①药用部位的检查。检查药用部位是否正确,是否除去了非药用部位。例如,巴戟天应去心,明党参应去皮,紫丹参应去须根,等等。

②杂质的检查。根茎类中药饮片采挖时容易带有杂质,此类中药饮片入库验收时,要注意检查是否混有灰土、石子、泥沙等杂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行)》的通知规定,根、根茎、藤木类、叶类、花类、皮类、菌藻类含药屑杂质不得超过2%;果实种子类、全草类含药屑杂质不超过3%;动物类、矿物类含杂质不得超过2%;树脂类含杂质不得超过3%;炒黄品、米制品等含药屑不得超过1%;炒焦品、煅制品等含药屑杂质不得超过2%;炒炭品、土制品、煨制品等含药屑杂质不得超过3%。

③干湿度的检查。除石斛等中药饮片需新鲜入药,保持一定湿度外,一般中药饮片都应保持干燥。过潮容易发霉,虫蛀或分解和破坏有效成分,过于干枯的中药饮片,一般疗效较差或不能药用,应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处理。《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行)》规定,一般的饮片含水量宜控制为7%~13%;蜜炙品类含水分不得超过15%;酒炙、醋炙及盐炙品类等含水分不得超过13%;烫制醋淬制品含水量不超过10%。

④虫蛀的检查。绝大部分中药饮片都易虫蛀,入库验收时,要注意检查中药饮片是否被害虫蛀成孔洞或结串,有的中药饮片易从内部虫蛀,从外表看是完好的,但实际内部已蛀成粉末。因此验收时,还要将中药饮片折断检查,如发现虫蛀的程度比较轻,应及时采取措施以消灭虫害,虫蛀严重的中药饮片,应视为不合格。

⑤发霉的检查。一般中药饮片都易发霉,且多发生在夏初至深秋季节。如发现中药饮片表面有霉斑,要及时处理,去其霉菌。若中药饮片已霉烂变质以致失效,应拒绝入库。

⑥走油的检查。走油又称冷油,多见于含挥发油、黏性糖质、脂肪油成分的中药饮片。入库前,应检查中药饮片是否发软、发黏、走油变色,观察其外表是否有油状物渗出。走油较轻的要及时处理,严重的拒绝入库。此外,还要注意中药饮片的色泽、气味、风化潮解等的检查,严格把好质量关。

⑦色泽、气味的检查。中药饮片的色泽常作为判定其炮制程度及内在质量变异的标志之一,在生甘草片面黄白色、经蜜炙后应是老黄色。黄芩发绿、白芍变红均说明其内在成分已发生变化。中药饮片经切制或炮炙,应具有原有的气和味,不应带异味或气味散失,如薄荷辛凉气、檀香清香气等。

(3)包装验收

①检查包装。目前,国内中药饮片绝大多数是编织袋、塑料袋或用纸箱包装。检查时,应注意检查包装是否符合要求。例如,花类中药饮片一般不能受压,不宜用塑料袋装,只宜纸箱或竹篓;冰片麝香之类,宜密闭包装;僵蚕、花椒等,不宜用密闭包装,否则霉变更快。

②检查破损。注意检查包装是否有破损孔洞情况。如有小的孔洞,应及时补好。如破损严重,应更换包装。

③检查污染。要注意检查包装是否受污染。如有污染,应及时更换包装,并且还要检查中药饮片是否受污染。如果中药饮片受到污染,则不能药用,应拒绝入库。

④数量验收。数量验收包括点数和称量两种。点数验收如对乌梢蛇、蛤蚧等应注意点清数量,做好记录。称量验收中药饮片应除去包装过秤,以确定其净重。珍贵中药饮片应使用天平称量,做到计算准确无误。数量验收完毕,应在每件中药饮片包装上贴标签,标签上说明来件单位、品名、产地、规格、等级、毛重、净重、进包日期、验收人姓名等。

12.1.2 中药饮片的库养护工作

由于中药饮片种类多,所含的有效成分各有不同,有的怕热、怕潮,也有的怕阳光直射,若保管养护不当,就会产生虫蛀、霉变、变色、走油及潮解等变质现象,从而影响临床疗效。因此,中药饮片的库养护是保证中药质量和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环节。药库人员要经常检查中药饮片的包装和质量,如发现霉变虫蛀等不合格的中药饮片,应及时将其分开另放,停止使用。药库人员还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对每种中药饮片进行合理的季节性管理,并做好检查、养护等记录。按照“先进先出”“批号早先用”“不合格药不出”的原则,把好出库药品的质量关。

1)药库的管理

药材仓库应保持清洁、通风、干燥、避免日光的直接照射。因此,药材仓库应建在地势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室内有水泥地面和二尺高的水泥墙,同时库房要设有通风窗,以便晴天能开窗通风,阴雨天能关窗防止水蒸气侵入室内,做到库房干燥。另外设地下室、密闭室和密闭容器,以便储藏某些具有吸水性强和有效成分容易挥发等特性的药材,设冷藏室以便储存贵重药材等。

2)水分控制

中药材在储藏过程中,应经常抽样检查药物的含水量。药物的含水量应严格控制为9%~13%,室内相对湿度应控制在70%以下。特别是梅雨季节,要勤查勤晒,要合理通风,利用自然气候调节库房的湿度而起降湿防潮作用。一般在晴天无雾及室外相对湿度低时,开窗开门通风,反之则关窗关门。有条件的可安装除湿机或空调来保持室内干燥。

3)温度控制

室温应控制在25 ℃以下。某些中药可采取低温(2~10 ℃)的方法冷储,特别是胶类、树脂类以及含糖、挥发油量高的药物储藏养护最为适合。冷藏不仅能防霉、防虫、防变色、走油且不影响药物品质。冷藏最好在梅雨季节前进行,并且过了梅雨季节再拿出来。对含水高或易发霉、生虫的药物,可用日光晒或烘烤的方法处理。发霉的要洗去霉斑后再干燥。但应注意药材烘烤温度不要超过60 ℃。对含色素或挥发性成分的药物,宜禁暴晒或高温烘烤,只宜风凉干燥。例如,枸杞、熟地等含糖类、黏液质较多的中药饮片,应放置阴凉处储藏;人参、三七等贵重药与一般药品分开放置冰柜冷藏。

12.2 中药饮片的养护技术

中药饮片养护技术是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饮片的保管和影响中药储存质量的因素及其养护防患措施的一门综合性技术。仓储工作者应在继承祖国医药学遗产和前人长期积累的中药饮片储存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对中药饮片加以养护,以提高中药饮片的质量。常用养护方法主要有以下9类:

1)清洁养护法

清洁卫生是饮片养护的基础,主要包括饮片加工各个环节注意卫生、仓库及其周围环境保持清洁和库房的消毒工作等。

2)除湿养护法

除湿养护法是利用通风、吸湿等方法来改变库房的湿度起到抑制真菌和害虫活动的作用。通风是利用空气自然风或机械产生的风,把库房内潮湿的空气置换出来,达到除湿目的。吸湿是利用自然吸湿物或空气去湿机来降低库内空气湿度,以保持仓库凉爽而干燥的环境。传统常用的吸湿物有生石灰、木炭、草木灰等,现在发展到采用氯化钙、硅胶等干燥剂除湿。

3)干燥养护法

干燥可除去中药饮片中过多的水分,同时可杀死真菌、害虫及虫卵,达到防虫、防霉、久储不变质的效果。常用的干燥方法有暴晒、烘干、摊晾、微波干燥法及远红外加热干燥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