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文学鉴赏
4158000000072

第72章 散文鉴赏(9)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15]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16] ,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17]。东犬西吠[18] ,客逾庖而宴[19] ,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20]婢也,乳二世[21] ,先妣抚之甚厚[22]。室西连于中闺[23] ,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24]。”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 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25]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26]女郎也?”比[27]去,以手阖[28]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29] ,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30] ,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31] ,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32]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33]有神护者……

余既为此志[34]。后五年,吾妻来归[35] ,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36] ,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37]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选自震川文集(卷十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

【注释】

[1] 项脊轩,归有光的书斋名。志,名词,就是“记”的意思。

[2] 旧:旧日的,原来的。

[3] 尘泥渗(shèn)漉(lù),雨泽下注:(屋顶墙头上的)泥土漏下,雨水往下倾泻。渗漉,从小孔慢慢漏下。

[4] 顾视:环看四周。顾,环视也。案,几案,桌子。

[5] 北向:向,朝着,方位向北。

[6] 不能得日:得日,照到阳光。

[7] 洞然:明亮的样子。

[8] 栏楯(shǔn):栏杆。纵的叫栏,横的叫楯。

[9] 增胜:增添了光彩。胜,美景。

[10] 偃仰:偃,伏下。仰,仰起。偃仰,指起坐安居。

[11] 啸歌:长啸或吟唱。这里指吟咏诗文,豪放自若。啸,口里发出长而清越的声音。

[12] 冥然兀坐:静静地独自端坐着。兀坐,端坐。

[13] 三五之夜: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

[14] 珊珊:衣裾玉佩的声音,引申为美好的样子。

[15] 先是:从前。

[16] 迨(dài)诸父异爨(cuàn):等到伯、叔们分了家。迨,及,等到。诸父,伯父、叔父的统称。异爨,分灶做饭,意思是分了家。

[17] 往往而是:到处都是。

[18] 东犬西吠:东边的狗对着西边叫。意思是分家后,狗把原住同一庭院的人当陌生人。

[19] 逾庖而宴:越过厨房而去吃饭。庖,厨房。

[20] 先大母:去世的祖母。下文的“先妣”,指去世的母亲。

[21] 乳二世:给两代人喂过奶。

[22] 抚之甚厚:对待她很优厚。

[23] 中闺:内室。

[24] 立于兹:站在这儿。

[25] 大母过余曰:祖母到我这里来,意思是来看我。

[26] 大类:很像。类,像。

[27] 比去:等到离去。

[28] 阖(hé):关闭。

[29] 久不效:长久没有效果,指科考上没有成就。

[30]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这是我的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去上朝用的。公,对长者敬称。

[31] 瞻顾遗迹:回忆旧日事物。瞻,向前看。顾,向后看。瞻顾,泛指看,有瞻仰、回忆的意思。

[32] 余扃(jiōnɡ)牖(yǒu)而居:关着窗户。扃,(从内)关闭。牖,窗户。

[33] 殆:恐怕,大概,表示揣测的语气。

[34] 余既为此志:我已经做了这篇志。此志,指这句以上的文字,从这句以下是后来补写的。

[35] 吾妻来归:我妻子嫁到我家来。归,古代女子出嫁。

[36] 归宁:回娘家。

[37] 制:指建造的格式和样子。

【作者简介】

归有光(1506—1571年) ,字熙甫,别号震川,自号项脊生,明代散文家。是“唐宋八大家”与清代“桐城派”之间的桥梁,与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并称为“唐宋派”。文风朴实自然,浑然天成。有《震川先生集》。

【赏析指要】

《项脊轩志》是一篇出色的抒情散文。作者借一轩以记三代之遗迹,睹物怀人,悼亡念存,叙事娓娓而谈,用笔清淡简洁,表达了深厚的感情。

纵观全文,以项脊轩起,以项脊轩作结,用一间旧屋作线索,将人物、事件联系在一起。虽然全文所写的都是日常生活小事,追念的亲人又包括祖母、母亲和妻子三代人,但读起来却没有一点散漫琐碎的感觉,反而显得非常凝练和集中。

在结构上,文章先写轩的狭小、破漏与昏暗;继而写经过修葺之后的优美、宁静与恬适。“多可喜,亦多可悲”几个字,承上启下,思路陡转。“喜”字照应上文,但“悲”从何而来? 一是大家庭的分崩离析带来的哀痛,二是由追忆母亲对子女无微不至的关怀勾起的怀念,三是由祖母对作者的牵挂、赞许和期盼勾起的怀才不遇、功名未成的悲凉心情。最后两节,补记亡妻在轩中的生活片段和轩的变迁,抒发了作者怀念妻子的真挚情意。平淡的文字,唱出了深沉的人生哀歌。

文章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那些感受最深的细节和场面,表现人物的风貌,寄托内心的感情。如写修葺后的南阁子,图书满架,小鸟时来,明月半墙,桂影斑驳,把作者的偃仰啸歌、怡然自得的情绪充分表现了出来。作者写祖母、写母亲、写妻子,只是通过一两件和她们有关联的事来叙述。笔墨不多,事情不大,只留下人物的一些身影,但人物的音容笑貌跃然纸上。

文章运用明净、流畅的语言,平平常常地叙事,老老实实地回忆,通俗自然之中蕴含着丰富的表现力,浅显明白的文字却能使景物如画,人物毕肖。含而不露,情真动人。

【讨论探究】

1.阅读下面文字。

(1)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 何兴之暴也! 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史记·项羽本纪》

(2)刘邦对项羽的评价:夫运筹帷账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史记·高祖本纪》

(3)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4)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5)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1)说说这些诗文是针对项羽的哪些故事发议论的? 前人们如何评价项羽这个悲剧英雄?

(2)试对刘邦、项羽的性格特点作简要分析,说说刘邦在“鸿门宴”中为什么能够死里逃生? 关于刘邦、项羽的故事,还读过哪些,和大家讲一讲,评一评。

2.《祭十二郎文》第五段,用了三个“邪”字,三个“乎”字,四个“也”字,五个“矣”字,揣摩它们的用法,说说它们在表达思想感情上的作用。

3.解牛是一个腥杀而不易的劳动过程。在庄子笔下,却演变成了节奏铿锵姿势优美的音乐舞蹈艺术。反复朗读第一段,揣摩那些精彩的动作描写,想一想,庖丁解牛以至于“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的境界,仅仅是因为技艺娴熟吗?

4.“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认真诵读,反复诵读,是理解古文的门径。请你选择一篇文章,反复揣摩,力求准确把握文章气韵。再选一段音乐,来个配乐朗诵。建议大家都动作起来,组织一次古文诵读比赛。

【拓展阅读】

1.课下阅读《史记·项羽本纪》,对项羽这样一位悲剧英雄作一些评点。

2.阅读《史记·留侯世家》,在关于张良得到“圯上老人授书”的情节中,苏轼是如何灵活地运用史料,分析张良的成功在于“能忍与不能忍之间”? 司马迁的看法和苏轼一致吗?

3.《祭十二郎文》与李密的《陈情表》都是以情动人的名篇,读它们让我们无不为作者的至诚至情而感动流泪。课外读一读《陈情表》,感受前人对待养育之恩、亲情孝道的情怀态度。

4.推荐阅读林语堂所著《苏东坡传》。

第四节 现代散文鉴赏

翡冷翠山居闲话[1]

徐志摩

在这里出门散步去,上山或是下山,在一个晴好的五月的向晚,正像是去赴一个美的宴会。比如去一果子园,那边每株树上都是满挂着诗情最秀逸的果实,假如你单是站着看还不满意时,只要你一伸手就可以采取,可以恣尝鲜味,足够你性灵的迷醉。阳光正好暖和,决不过暖;风息是温驯的,而且往往因为他是从繁花的山林里吹度过来他带来一股幽远的淡香,连着一息滋润的水气,摩挲着你的颜面,轻绕着你的肩腰,就这单纯的呼吸已是无穷的愉快;空气总是明净的,近谷内不生烟,远山上不起霭,那美秀风景的全部正像画片似的展露在你的眼前,供你闲暇的鉴赏。

作客山中的妙处,尤在你永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你不妨摇曳着一头的蓬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你爱穿什么就穿什么;扮一个牧童,扮一个渔翁,装一个农夫,装一个走江湖的桀卜闪[2] ,装一个猎户;你再不必提心整理你的领结,你尽可以不用领结,给你的颈根与胸膛一半日的自由,你可以拿一条这边艳色的长巾包在你的头上,学一个太平军的头目,或是拜伦那埃及装的姿态;但最要紧的是穿上你最旧的旧鞋,别管他模样不佳,他们是顶可爱的好友,他们承着你的体重却不叫你记起你还有一双脚在你的底下。

这样的玩顶好是不要约伴,我竟想严格的取缔,只许你独身;因为有了伴多少总得叫你分心,尤其是年轻的女伴,那是最危险最专制不过的旅伴,你应得躲避她像你躲避青草里一条美丽的花蛇! 平常我们从自己家里走到朋友的家里,或是我们执事的地方,那无非是在同一个大牢里从一间狱室移到另一间狱室去,拘束永远跟着我们,自由永远寻不到我们;但在这春夏间美秀的山中或乡间你要是有机会独身闲逛时,那才是你福星高照的时候,那才是你实际领受,亲口尝味,自由与自在的时候,那才是你肉体与灵魂行动一致的时候;朋友们,我们多长一岁年纪往往只是加重我们头上的枷,加紧我们脚胫上的链,我们见小孩子在草里在沙堆里在浅水里打滚作乐,或是看见小猫追他自己的尾巴,何尝没有羡慕的时候,但我们的枷,我们的链永远是制定我们行动的上司! 所以只有你单身奔赴大自然的怀抱时,像一个裸体的小孩扑入他母亲的怀抱时,你才知道灵魂的愉快是怎样的,单是活着的快乐是怎样的,单就呼吸单就走道单就张眼看耸耳听的幸福是怎样的。因此你得严格的为己,极端的自私,只许你,体魄与性灵,与自然同在一个脉搏里跳动,同在一个音波里起伏,同在一个神奇的宇宙里自得。我们浑朴的天真像含羞草似的娇柔,一经同伴的抵触,他就卷了起来,但在澄静的日光下,和风中,他的姿态是自然的,他的生活是无阻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