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青闺爱巧:中国女子的古典巧艺
4158200000010

第10章 花之艺(花底拾遗之韵事)(3)

97.“百蝶谱。”女儿家赏玩蝴蝶,早有诗文描述。女儿裙袂与蝴蝶翩飞,衬以百花,是最美的春日之景色。唐代诗人郑谷有《赵瞞郎中席上赋蝴蝶》一诗:“寻艳复寻香,似闲还似忙。暖烟沈蕙径,微雨宿花房。书幌轻随梦,歌楼误采妆。王孙深属意,绣入舞衣裳。”写那飞舞的蝴蝶在艳丽香花丛中寻觅,似悠闲又似匆忙,暖烟时低飞在兰蕙小径、微雨时宿在花房中。它轻飘如梦地飘过书幌,使得歌楼女郎误了采妆。它深得王孙公子喜爱,被绣满在舞衣裙上。

就这样,各色蝴蝶被女郎作为绘画、锦绣的题材,装饰衣裙,装饰床帐门帘,等等。[2]女郎画下蝴蝶的色彩、花纹,或掂弄彩笔画成长卷,或制成册页。明末董小宛、清代马荃等才女都留下了蝴蝶绘画。董小宛在蝴蝶图上题诗:“玉板轻敲度翠栊,置身常在乱花中。枝头蛱粉多情思,始信庄周梦不空。”蝴蝶与女郎都置身在花中,是蝴蝶耶是人耶,就像那庄周梦蝶一样,人与蝴蝶几乎融为一体了(图28,见书首彩面)。

马荃所画的《蝴蝶图》,工整细致。

明代《十竹斋笺谱》中,也留下庄周梦蝶图等蝴蝶之影。

女郎画的或刺绣的百蝶谱,也就是这一类精美的蝴蝶图谱。

98.“收藏桃花片。”将桃花片片捡拾起来收藏,是珍惜春天,是要留住春意。也有把此条与上条连起来理解的,也可通,在长卷或一册百蝶谱中,夹着女郎收藏的桃花红片,弥漫一片柔情,一抹凄美。

99.“剪花,目台婢发娇嗔。”修剪花木,或将花枝剪下,准备插瓶,也许小女伴做错了什么,惹得她发出娇柔的嗔怪。

100.“纵郎衣缀吉祥草护行。”郎君他要远行了,在衣上缀上吉祥草,祝愿郎君行旅顺遂、一切吉祥如意。

101.“滴叶上天泉煮茗。”天泉,指的是露水、雪水等。取荷叶上的露水、竹叶上的雪水之类煎茶,别具清香。

102.“脱绣鞋挂花间代幄。”把绣花鞋脱下,挂在花间代替裙幄。古人在野外踏青游春,张挂幄帐宴饮。唐代的女郎们则解下外裙作为幄帐,《开元天宝遗事》记长安士女游春赏花,遇名花则设酒席,解下外裙相插挂以为宴幄。而这位女郎和女伴们则是以绣鞋作幄,更为脱略。

103.“简历日觅种花佳期。”简在这里是选的意思。在日历中选一个吉日,作为种花的佳期。

104.“插寒梅檀口轻呵。”高洁的梅花剪下一枝,插入瓶中。花朵在寒风中被冰雪封冻,女郎的檀唇轻轻呵出暖气,要把花唤醒。

105.“买古窑盘卣作花金屋。”买来古代名窑出产的各种盘、卣等珍贵瓷器,作为插花的金屋。宋代陆游《荀秀才送腊梅十枝,奇甚,为赋此诗》早就把插花的瓶器视为花的金屋:“插向宝壶犹未称,合将金屋贮幽姿。”而金屋藏娇则是汉武帝留下的典故。

106.“胭脂花染唇,辄含毫写相思字。”胭脂花就是紫茉莉花,开花时有深紫红色的,其种子内的白粉可制成粉化妆,《红楼梦》里“喜出望外平儿理妆”就是用这种粉。它也可以揉碎了取其花汁点染红唇,以代替口脂。所以又叫胭脂花。女郎摘取胭脂花染了唇,又吮笔挥毫,书写相思的辞章,点滴红斑也就留在字句间了。

107.“杂佩赠人。”杂佩,是指各种玉饰连缀而成的一件玉佩。将随身佩戴的玉佩赠给心上人,此意尽在不言中。

108.“避人转入深丛惊怯。”不想见到的人来了,让人影藏入花丛深处躲起来,犹自惊忙羞怯不止。

109.“晓睛,滴上池水傅粉。”上池水指尚未流到地上、凌空承取的露水,或竹木上的雨、露、雪水。《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提到上池之水,司马贞就如此注解。取花木上的露水一滴滴聚拢起来,调和妆粉化妆,敷在面上,该是带着一缕花香的。

110.“纤手捧红莲供佛。”一双纤手,捧着红莲花供在佛像前,其景致也和绣佛一样。

111.“观落红有悟,皈依空王。”落花红坠纷纷,令人豁然有悟,不如皈依佛门。空王就是佛的别称。

112.“扶留叶杂木犀蕊,结鸳鸯槟榔包。”这一条包含的内涵很丰富。槟榔是一种南国果木,海南岛、台湾岛等都出产,其果实可嚼食,南方人爱咀嚼后咽下汁水,据说越嚼越香。如今随着时代变迁,吃的人不多了,但在古代却很有名,连苏轼被流放到海南岛后也有诗歌咏及。扶留叶,就是蒌叶,是一种草药,嚼槟榔时要拿它的叶子来配着,加上一点蚌壳烧的灰。明末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二十七说:“凡食槟榔,必以蒌叶为佐,或霜雪盛,少蒌叶,亦必屑其根须。或以山蒌藤代之,而以蚌灰为使,否则槟榔味涩不滑甘,难发津液,即发亦不红。凡食槟榔,以汁红为尚,然汁不可吐,吐则无余甘。先忍蒌叶之辣,乃得槟榔之甘,槟榔之甘,生于蒌叶之辣。谚曰:‘槟榔、浮留,可以忘忧。’言相须之切也。浮留者,扶留也,其藤缘墙而生,槟榔树若笋竹竿,至颠吐?。二物为根不同,所生亦异,而能相成至味若此。俗聘妇,必以二物及山辣(山柰)、椰子、天竺、桂皮、子为庭实。子,蒌之实也……”因为扶留叶与槟榔密不可分,有夫妇相须之象,故粤人作为聘礼中的聘果。寻常情侣中互相赠送礼物,亦用它来代替芍药花等。屈大均有诗:“欢作槟门花,侬作扶留叶。欲得两成甘,花叶长相接。”又说:“赠子槟榔花,杂以相思叶。二物合成甘,有如郎与妾。”蒌叶也叫相思叶。明代《三才图会》中就有槟榔图。

读了这一大段介绍,我们才能理解女郎为什么将扶留叶和木樨花蕊(增加香味)、槟榔一起配成小包,用鸳鸯纹的小盒子盛放着,她是要赠给自己心爱的人。

113.“觅桐花凤。”桐花凤是一种小巧艳丽的小鸟。暮春时常栖集于桐花上,因而得名,其实就是今天说的太阳鸟。唐代李德裕《画桐花凤扇赋序》说:“成都夹岷江矶岸,多植紫桐,每至暮春,有灵禽五色,小于玄鸟,来集桐花,以饮朝露。及花落则烟飞雨散,不知所往。”人们把桐花凤当做祥瑞的象征,据说桐花落后此鸟便无食物,女郎把它们装饰在钗头,释可朋《桐花鸟》说:“五色毛衣比凤雏,花深丛里只如无。美人买得偏怜惜,移向金钗重几铢?”冯梦龙《情史》卷三“情私类”又有文茂赠爱人晁采的诗:“旭日瞳瞳破晓霾,遥知妆罢下芳阶。那能化作桐花凤,一集佳人白玉钗。”这已是爱情的象征,女郎自然要去寻觅它。

114.“元日结彩胜缀腊果赠郎,称是宫花。”元旦的时候女郎绣出彩胜,缀上蜡果,赠给郎君,说这就是宫花。宫花在这里是指科举考试中举后皇帝赐宴时赐予进士的头花。明初高明《琵琶记·杏园春宴》有句:“嫦娥翦就绿云衣,折得蟾宫第一枝。宫花斜插帽砃低,一举成名天下知。”女郎将宫花赠给郎君,正是为了祝愿他在新年里得以蟾宫折桂。

115.“纫兰。”这是从屈原《离骚》中“纫秋兰以为佩”一句而来,将兰花串联成玉佩一般佩在身上,或是要赠给爱人。

116.“作斋供采制春葩。”斋供是祭祀用的素食,上边常插着鲜花,女郎采来春天的花朵制作斋供,既是美味,也富于诗意。

117.“艺兰月令。”兰花的种植有专门的方法,十分讲究,女郎要认真按月记写下来。

118.“裁芭蕉簟。”将芭蕉叶裁剪,缝成簟席,是夏天的用具。

119.“花关待人,浓葩隐面。”开满花的门里悄悄地等待这人到来,花繁叶茂,遮住了她的脸。

120.“洗败叶,装作春灯。”将落叶清洗,串联起来坠在元宵的春灯上作装饰。

121.“春夜出荼蘼露酒。”春夜里饮酒,拿出加入了荼蘼花露的酒来畅饮。

122.“饮次,浇与海棠扈酒。”饮酒中,大家浇奠一壶酒以祝愿海棠花,想是愿花开得更盛。

123.“簪花簇发,倩郎分理。”把花朵戴满头,请郎君帮着整理。

124.“书带草作同心结。”采下书带草,挽做一个隐含情意的同心结。

125.“明月疏阴长叹。”明月光朗照,疏疏花荫下,女郎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

126.“曲径避残丝。”曲折花径里,要躲避那飘来飞去的半空中的游丝。游丝是蜘蛛或虫儿的丝,唐代卢照邻《长安古意》诗有说:“百丈游丝争绕树。”

127.“回腰逐飞絮。”低回腰肢,追逐飞絮,也是一幅娇憨之美。

128.“玉指拨山茶教开。”山茶花还在含蕾。女郎的玉指轻拨开合拢的花瓣,让它快点盛开。

129.“闲二三月,废罢女红。”本来是闲适的春天二三月,女红却停止了,为什么,大概是因为春月里的花事太忙。

130.“结丁香庵,供事神女。”建起一间小庵堂,供奉神女。这神女或是巫山神女之类的女神。

131.“执磁瓶自灌合欢。”手里拿着瓷瓶,灌溉合欢花:心中也会有合欢之期盼。

132.“消渴吸香露。”这一条是学杨贵妃,据说杨玉环喝酒多了上火,就吸饮花心的露水(见第十三章)。

133.“歌扇斥游蜂。”游蜂浪蝶,是轻佻之徒的象征。女郎挥动歌扇,将扑来的游蜂赶跑。

134.“金丸弹破簇萼。”金丸,是金质的弹丸。女郎持弓射弹丸是做体育游戏,弹丸射过花丛间,将花朵射落了。

135.“侍儿分部司栽灌。”花园里,女郎领着侍女们分组分队,去栽种、去浇灌花朵。

136.“拈花瓣盛相思泪。”思念的泪水不停,怎么能让远方的人儿见到?用花瓣盛放着,准备寄给他。这让我们联想到《丽情集》中的舞姬灼灼,以软绡多聚红泪,寄给爱人……

137.“嘲花结子太早。”花朵过早开放,结果,也会早早凋零。女郎所以会嘲谑它。

138.“惜过墙枝入他人手。”探出墙头的花枝,会被他人折去,真是可惜。

139.“放莲瓣唤作小船。”水面上抛洒下一枚枚莲花瓣,女郎说这就像一艘艘小船漂向远方。

140.“修竹里别建文房。”青碧竹荫里,建起一所读书作文的小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