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潜意识:发现未知的自己
4159700000010

第10章 善于包装自己,引导对方潜意识(3)

当然,寒暄客气话要说,但不要多说,要说得恰到好处,毕竟说话的目的在于沟通双方的感情。假如你到一个朋友家里,你的朋友对你异常客气,你每说一句话,他都唯唯而答;和你交谈时,总是满口客套。这样,你恐怕会觉得坐立不安吧!

衣着修饰学问大

美国《探路者》杂志曾进行了一项试验:他们聘请了一位年轻的女学生茱迪扮演5种不同身份的妇女,站在科罗拉多州一号公路的一辆抛了锚的小汽车旁边,举手向过路的汽车司机请求帮助。

第一次,茱迪打扮成一位衣着入时的高级女文员,直到一分半钟之后才有人停下来愿意帮助。这时,已经有62辆车开过去了。

第二次,茱迪扮演了一个孕妇,结果有100多辆车从她身边驶过后,才有一辆车前来帮助,而这次的等候时间是两分半钟。

第三次,茱迪化装成一位老年妇女。这次她等了5分钟,一直到200多辆汽车驶过,才有人停下车来愿意提供帮助。

第四次,她穿上褪了色的牛仔裤和大花衬衫,头戴金色假发,装扮成一名女嬉皮士。结果她足足等了15分钟,眼睁睁地看着350辆各类车辆驶过,但竟没有一辆车停下来帮忙。

最后,茱迪穿上紧身的迷你裙,打扮成时髦漂亮的性感女郎。这次她非常顺利,只用了30秒时间就有一辆汽车“吱”的一声刹住,停在她的身边。

从这个试验就可看出,许多人对人的外表还是相当注重的。但如果说人们只对年轻女郎感兴趣,那么等车时间最长的应该是老年妇女。但实际结果并非如此。因为女嬉皮士还是不易被一般人所接受。那么,从这个试验中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仪容仪表确实对人们的“第一印象”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陌生人相见,双方都有一种戒备心理和距离感。两人初次见面所形成的“第一印象”,是双方今后继续交往的依据。积极的、良好的印象,有助于继续交往;而不好的、较差的印象,则往往会使对方产生拒绝交往的想法,使关系终结。所以,我们在进行社会交往时,就要特别重视并利用第一印象的作用。在这里,衣着修饰是特别要注意的。

俗话说,“穿衣戴帽,各有所好”。生活中,一个观察敏锐的人能在一瞥之间判断出一个人地位的高低。但是,在社交时,我们却要注意服饰打扮对对方心理上所造成的影响。有时候,一个人的仪容仪表如何,会对个人事业的成败有重大影响。

某公司的一位年轻主管,专门负责公司产品的配件加工业务。有一次,他代表公司和某知名外企谈判一笔大的外包业务。对公司而言,这项业务非常重要。为此,这位主管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用于前期准备工作。

正是由于准备充分,双方刚一接触,对方就表示出了明显的好感。接下来的洽谈工作也进展得非常顺利,最后一天,还留有一些细节问题需要进一步协商。对方要求休会几天,以便向上级汇报。

这位主管满口应承了。岂料时间过去一周了,对方还是没有回复。主管实在忍不住,便打电话询问对方的一名代表,对方告诉他事情可能出现了变故。他请求对方解释下原因,对方拒绝了。可这位主管实在不甘心,终于在他第三次打电话过去的时候,对方告诉他说,问题出在最后那天他穿的那件西装上。原来,他那天穿的西装袖口上少了一颗纽扣。但要知道,对方外包的可是精密的电子元件啊!就这样一个微乎其微的小小疏忽,使他失去了一笔大订单。

由此可见,衣着修饰的学问何其深奥!而且现在,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社交机会愈来愈多。但如何适应在不同的社交场合穿出文明、得体的服装则是人们经常遇到的难题。

一般来说,不同的聚会对着装的要求不同。譬如,参加舞会要按照舞种装扮原则来选择:参加比较正式的舞会,女士应穿礼服,给人以高贵的感觉;男士则应以深色西装为主,给人以庄重的感觉。参加迪士高舞会则应该穿牛仔裤和款式简单的上衣等,给人以一种自然、舒展、轻松的感觉;参加宴会,所选择的服装也应与你所处的氛围相配合。如果你所参加的宴会格调比较高雅,女士则应穿裙子,男士则应着西装打领带;如果是去一般的小餐厅打扮也要注重适当的分寸,力求适度原则,既不过于简朴也不过于奢华。

即便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无论是逛街购物,还是郊游览胜,你的衣着都构成了都市里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你的衣着打扮至少不能背离人们的观瞻原则。如果你的衣服肮脏不洁,或歪戴帽子、斜穿衣,或敞胸露背,或穿着过于暴露的服装,这些都是对个人人格、尊严的践踏和对你所在周围环境的玷污。

由此可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所有的穿衣行为都应当遵循这样的几条普遍的原则:

应己原则:日常着装时,尽量使着装为自己增色,力求避短藏拙。

应制原则:着装要呵护规范,遵循其固定的搭配,穿着得法,而不宜自行其事、随心所欲。

应事原则:着装应依照具体场合的不同而加以区分。一般规律是在公务场合着装要大方得体,在社交场合着装要时尚个性,在休闲场合着装要舒适自然。

善用声音表现自己

声音是你讲话内容的载体——你的声音反映出你的感觉、你的心情和现在的状态,是你说话中强有力的、必不可少的工具。说话高手总是善于树立自己的说话风格,他们的声音与众不同、语调生动有趣、举止恰到好处……凡是与他们有关的东西都能够体现出他们的特色。对说话高手而言,只有这些风格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为了拥有自己的说话风格,你需要进行一系列重要的基础训练。林肯先生就是这方面的能手。华特·史狄文思在著写的《记者眼中的林肯》一书中说道:

“他(指林肯)会以很快的速度说出几个字,但是遇到他希望强调的词句时,就会拖声音,一字一句说得很重。然后,他会像闪电一样迅速地把整个句子都说完……他会尽量拖长所需要强调的字句,差不多与说其他五六句不重要的句子所使用的时间一样长。”

知道了这一点,那么你就不难明白为什么有些人在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陈述得太多,而且持续的时间太长,结果遭到了彻底的失败。林肯在葛底斯堡讲话中,他只讲了两分钟,全篇讲话才不过226个字,但是他的竞争对手爱德华·伊韦瑞特却讲述了两个小时。结果不难得知,林肯获得了成功。

这就是声音的强大威力,声音不但具有最基本的表述作用,还可以淋漓尽致地表达一个人的情感和性格。说话者的音高、语速和语调不恰当,会弱化语言信息,不利于有效沟通。相反,说话者恰当的音高、语速和语调,可大大强化语言信息,让沟通更有效。诸如,生活中打电话时尤其如此,虽然不是面对面,看不见对方面部的表情,但是我们能够从对方的语调中,想象对方的心情。

人际沟通的专家阿尔伯特·默哈比博士的研究成果表明,声音的暗示在语言表达中独领风骚,声音是一个人的“有声自我”,在人们的互动中传递着三分之一的信息。许多人留给他人的第一印象不是基于他们的长相,而是基于他们的声音。

可见,声音不仅影响听者的第一印象,而且影响所收到信息的最终质量。由此,一个人仅仅凭借声音便可辨别另一个人的情绪、态度甚至个性。

实际上,每个人的声音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的声音都蕴涵了丰富的信息。要了解一个人,就一定要搞清楚他的声音所蕴涵的意义。

社会学家认为,声音可以在音量、速度以及音调上有所不同。因此,辨别一个人声音的含义,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引起注意:

1.音量

生活中,性格外向的人讲话,声音宏大而粗犷;性格内向的人说话,声音柔和而谦恭;说话声音大的人,一般为人爽快但其内心往往缺乏细腻,思想较为单纯;另外一种情况是,如果对所表达的内容缺乏自信,其声音会在不知不觉中越变越小,有时甚至变成了喃喃自语。或一般人说谎时,由于害伯事情被揭穿,音调会不由自主地提高。同时,为了反对他人的意见,也可能提高自己的音调。

2.声调

声调的高低,往往也会传达出不同的心意。一般来说,句末出现升调,往往表明对方正在提问。因此,如果你想向人请教问题,就不要让自己说话的语气单调平淡,那会使对方误解而得不到回答。

3.语速

语速即说话时的速度,也反映一个人的观点与态度。如果某人的说话速度突然慢下来,通常表示他心中怀有不满,若是忽然加快,可能在说谎,或者心中怀有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