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潜意识:发现未知的自己
4159700000022

第22章 呵护你的健康,“我很好”是最好的良药(2)

你的潜意识会愈合你手上的烫伤或伤口,尽管你可能是无神论者或不可知论者。当代的精神疗法基于这样一个真理,即潜意识中的无穷智慧和力量是与人们的信仰相呼应的。心理学家或牧师是遵循着这样的教义:

他走进屋内,关上门,让心情安静下来,放松身体,思想上消除杂念。对周围的一切,他闭关了“心窗”,慢慢地转向对内在(潜意识)的恳求,充分相信内在的智慧和动力是会满足他的请求的。

最重要的是:想象所求事物的结局,感受它的存在,无限的生命力就会按照你的选择和祈求做出反应。相信你已经获得,你就会获得。这也就是当代心理学家的祈祷疗法。

祈祷疗法是意识和潜意识为了达到一个特定的目的,受到引导后所产生的和谐作用。在进行祈祷疗法时,你肯定知道你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这样做。你相信愈合的自然法则。

祈祷疗法有时称作精神治疗或科学祈祷法。在祈祷疗法中,你有意识地选择一种固定的想法,一种想象上的画面或你打算要经历的计划。

你意识到你能将你的想法或想象中的画面,通过感受它的实际存在,传递给你的潜意识。当你能对你的这种精神态度保持忠诚,你的祷告就会得到回应。祈祷疗法就是为了某种目的所进行的一种精神作用。

假设你打算采用祈祷疗法来解决一个困难,你意识到你的问题或疾病(不管什么问题)都是由于一些消极的想法引起的,是你潜意识中的恐惧等思想在作怪。如果你能成功地清除这些不良想法,你的问题就解决了。

因此,你将想法传达给潜意识,相信它的无穷智慧和力量,它无所不能。当你这样做时,你的恐惧心理就开始消退了,并且战胜了许多错误的想法。

你感谢将要产生的美好结果,心里不断地排除消极的东西,你感受到了引领。你不断地坚持祷告,拒绝一切消极思想的产生,坚信问题会得到解决。这种心态使得显意识和潜意识达到完全地和谐统一,潜意识就会释放愈合力量。

病痛是消极情绪的产物

生命和健康的状况会与思想和信念的状况保持一致。健康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道德问题。我们必须通过正确和健全的思考去实现它。想象自己是位律师,正为自身健康而辩护。把你所能找到的全部证据都汇总起来,以你最有力的方式为它辩护。你会吃惊地发现,你的身心会对这种精神辩护做出积极的反应,变得坚强有力、健康向上。

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态度不够严谨的医生在给一个青年人检查完身体后,无所顾忌地对护士大声说:“这个人活不了了。”声音大到足以让病人听见。然而,那个年轻人似乎意识到了信念力对他恢复健康的意义,他对护士强调说:“我会活下去的!”事实上,他让医生失望了,他确实活了下来,并且恢复了健康。

只要我们一直保持强有力、活泼、健康的理念,只要我们对自己与生俱来的个人力量有着坚定的信念,那么,一切有关疾病、软弱和衰老的念头都会无处可藏。

正确的思考会成为预防人类所有疾病的良药,错误的思考会通过生理失调体现出来。洪堡[1] 说过:“总有一天,生病会被认作是一种耻辱,人们会视之为品行不端,视之为邪恶思考的产物。”是的,终有一天,在人们纯洁有力的思想中,不会有消极观念的余地,而是充满有益于品格提升的力量。

我们还会从更深层面上对疾病有全新的理解。例如,我们过去会把消化不良看作胃部失调的结果,但现在,我们知道那是精神失调所致。它是担忧、焦虑、忌妒和懊悔的自然产物。

尽管人们现在几乎还没有意识到“自私”也会给身体健康带来大麻烦,但终有一天,我们会明白,贪婪和各式各样的自私都会引起生理不适或疾病。我们不能过多地考虑疾病,不能总想着生病,否则,我们体内的那些疾病的种子会乘机发芽,并最终破坏我们身体的和谐状态,损害身体的功能。

任何不协调的思想,任何有关疾病的念头,任何有关生理状态不好的想象,所有让我们恐惧和担心的事物,所有气愤、怨恨、忌妒、贪婪、自私的情绪,都会损伤身体的吸收功能,进而影响身心功能和状态。

精神是身体健康的雕刻师,精神的健康决定着身体的健康。如果思考模式中存在着缺陷和不足,那么在健康状态上便会有所反应。如果我们还想着会不会生病的事,还在怀疑自己是不是可以身体强壮、精力充沛,还相信自己有可能患上某种遗传性疾病,如果我们的思考方式依然不理性客观,那么,我们又怎么可能拥有完全的健康?

不知怎么回事,大多数人似乎以为健康是命中注定的事,是在很大程度上由不可变更的遗传机制决定的。然而,我们有什么理由拒绝相信自己的幸福和天职是命中注定的呢?为了生活,我们投入了无限的辛劳和多年的时光。我们知道事业的成功必然基于对培训、体制和领导方式的科学规划。我们知道每一步的成功都离不开深思熟虑和精密筹备,这意味着必须经过许多年的辛苦工作才有可能在相关的领域有所建树。然而,对于如何完善作为成就所有事业基础的健康,我们却几乎不曾关心过。

当我们意识到信念力主导身心健康和状态时,当我们想起强健的体魄可以十倍地加强我们的主动性、增强我们的创造力、激发我们的热情、加强我们的判断和执行力时,我们就会费尽心血地去想办法拥有健康的身体,而这一切的首要条件是:我们要有坚强的信念力!

如同为其他的重要事情所做的那样,我们也可以通过学习和采纳一些明智和科学的方法为自己的健康奠定基础。我们可以常想想健康、聊聊健康、保持着健康的信念,就像法律系的学生应该思考、谈论和阅读法律相关的问题、生活在法律的氛围里那样。

只有当对健康、强健、和谐、正确、仁爱的思考取代了对疾病、软弱、失序、错误、憎恨的思考时,健康才能成为现实。换句话说,健康的实现需要用积极建设性的思想,来取代消极破坏性的思想。

信念力是健康的关键要素。我们应该完全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健康、和谐、愉悦的思考而拥有健康的能力。

人人活在催眠中

毫不夸张地说,从某种程度讲,每个人都在催眠之中。催眠他们的,可能是从别人那里不加鉴别地接受的思想观点,也可能是他们反复向自己重申或者说服自己相信的想法。这些消极想法对行为所产生的影响,就像某个专业催眠师向催眠主体大脑灌输的消极想法所起的影响一样。

你见过地地道道的催眠演示吗?如果没有,请让我描述由于催眠师暗示而产生的几个简单现象。催眠师告诉某个强壮的足球运动员,说此人的手被粘在桌子上,根本抬不起来。他既紧张,又想努力抬起,到最后,胳膊和肩膀上的肌肉鼓得像绷紧的绳子,但他的手仍然像长在桌子上一样。催眠师告诉一位举重冠军,说他无法把桌子上的铅笔拿起来。尽管正常情况下此人能将400磅重量举过头顶,此时他却真的无法举起一支铅笔。

让人奇怪的是,在这些例子中,催眠并没有弱化运动员的身体。他们的身体其实和平时一样强壮。但是,由于无法有意识地认识这一点,他们自己在与自己作对。一方面,他们企图通过主观努力抬起双手或拿起铅笔,实际上是在收缩举东西时要使用的那些肌肉;但另一方面,“你做不到”这一想法却使相反的肌肉在违背他们意志的情况下收缩。消极想法使他们自己击败自己,他们体现不出或用不上真正可用的力量。

另一位运动员则在测力计上测试握力,发现读数是100磅。无论怎样努力、怎样紧张,他都无法使测力计上的指针向100磅前挪一点。此时他受到催眠,催眠师对他说,“你非常非常强壮,你有生以来从来没有这样有力过。你要比以前强壮很多。你自己都为你多么强壮感到惊讶。”他手部的握力此时再次测试。这一次,他轻而易举就把指针“逼”到了125磅刻度处。

同样很奇怪的是,催眠并没有给他的实际力量带来任何提升。催眠暗示所做的,就是战胜某个消极想法,而正是这一想法此前阻止他展示自己的全部力量。也就是说,这位运动员在处于清醒状态时,由于消极地认为自身握力只有100磅,所以给自己的力量施加了限制。催眠师只是解开了这道精神枷锁,使他能展示出自己的真正力量而已。这种催眠其实就是暂时“解除他的催眠状态”,把他从自己设定的自我信念中解放出来。

正如巴勃尔博士所言,当你在催眠期间看到如此神奇的事情发生时,很容易想当然地以为催眠师必定有某种魔力。口吃的人能够流利地说话;像漫画人物“卡斯帕”等胆小鬼那样胆怯、害羞、内向的人变得喜好交际、镇定自若、并能发表动人的演讲;在清醒时面对纸笔特别不善加法运算的孩子,竟然能在头脑中默算三位数的乘法。

之所以发生这一切,皆是因为催眠师告诉他们有这个能力,并引导他们付诸实施、顺利完成。对旁观者来说,催眠师的话似乎有一种魔力。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其实,在遇到催眠师之前,做成这些事的力量和基本能力始终都存于催眠主体的内心,只不过催眠主体由于不知道自己身上有这种能力,从而无法运用它罢了。由于脑子里存有消极信念,他们将这种能力封闭了起来,抑制了它。由于认识不到这一点,他们陷入了自我催眠,认为自己无法完成这些事。与其说催眠师催眠了他们,倒不如说催眠师解除了他们的自我催眠更准确。

无论你是谁,你身上都具有某种能力和力量,使你能做自己为追求幸福和成功而想做的一切。此时此刻,那种连你想都没有想过的力量就存在于你内心。而且只有当你改变自己的信念时,这种力量才开始为你所用。尽快将自己从“我做不到”、“我活得没有价值”、“我不值得那样”以及其他自我限制想法的催眠状态中解脱出来吧。

自卑情绪可以自我医治

有一天,绝顶聪明的纳斯鲁丁跑来找奥修,非常激动地说:“快来帮帮我!”奥修问:“发生了什么事?”纳斯鲁丁说:“我感觉糟糕透了,我突然变得不自信了,天啊!我该怎么办?”奥修说:“你一直是很自信的人呀,发生了什么事让你如此不自信呢?”纳斯鲁丁非常沮丧地说:“我发现每个人都像我一样好!”

看起来非常自信的人往往也非常的不自信,如果真是这样,自信满满的人可能正是那些不太自信的人,处处谦虚忍让的人更像是内心笃定的家伙。

人的自卑心理来源于心理上的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即“我不行”。正如哲学家斯宾诺莎所说:“由于痛苦而将自己看得太低就是自卑。”这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自己看不起自己。

人之所以会产生自卑心理,绝大部分是由于儿童时代所受到的创伤引发的。成年时代产生自卑也大有人在,但是儿童时代所受创伤造成的自卑感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克服起来也最不容易。如父母或其他成人经常打骂训斥孩子、数落孩子的缺点等,这些都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留下影响其健康发展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