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2)
4169600000016

第16章 李中梓,手到病除的诊脉高手(7)

本来陈继儒这样的大名人我应该大书特书的,但为了不喧宾夺主,还是先讲他是怎么病的吧。

陈老师忙着忙着就有点招架不住了,尤其是还有钱机山这样的学生添乱,结果患上了疟疾,三天一发作,叫三日疟。陈继儒这个病折腾了很久都不见好转,等到把李中梓找来的时候,病已经很严重了。

李中梓一诊脉,脉象是“浮之则濡”。什么意思呢?什么是濡脉呢?李中梓在《诊家正眼》里面引用《脉经》说:“濡脉细软,悬于浮分,举之乃见,按之即空。”意思是说,这个脉象轻轻一搭手是有的,很软,很细,然后一按,就没有了,往下按是空的。这种脉象就说明“阴虚,髓绝精伤”,李中梓解释道:“沉主血分,沉按之而全无,血已伤残。”同时他又说“浮濡气败”,就是说如果轻取就感觉到脉是濡脉,那么就已经是气败了。现在各位明白了吧,李中梓在这里已经把濡脉的意思给解释清楚了。

那么大家来判断吧,陈继儒的脉象浮取是濡脉,重按是弱而无力的,这是什么情况呢?是“营卫俱穷”,就是气血都很弱了。

李中梓判断,就是因为气血太虚弱了,所以就没有力量把疟疾这个邪气顶出去,因此才会缠绵不愈的。

所以李中梓想要使用补的方法来治疗。

但是陈继儒却很反对,他一向不怎么喜欢服药,尤其是不喜欢人参等补药(素畏药饵,尤不喜人参)。

李中梓一看,这哪儿成啊?都到了这个份儿上了,还不服补药?我哪里是乱开补药的人啊,我是根据你的体质来的啊。于是就劝这位陈继儒,说:“你以前不服补药,那是身体的素质还可以,现在体质不行了,还是要服人参补补啊。现在你的正气已经疲惫了,脉细得像悬着的丝线一样,你不跟着情况的变化来调整,不是跟自个儿过不去吗?”(正气虚疲,脉如悬丝,而可拘以常乎?变通趋时,不得失也。)

陈继儒一听,有道理啊,我整天给别人赠话来着,现在这位老友赠我的话也很有道理啊!

于是就听李中梓的话,服用了一钱多一点的人参,结果嘴里立刻就有了津液,肚子里也不感觉到烦和胀了。

这下陈继儒可高兴了,对李中梓说:“看来我以前太固执了,你今天把我给点醒了,这样吧,我就把性命委托给大哥你了(陈继儒比李中梓年龄小12岁),现在你让我吃什么我就吃什么(敢以性命委重,惟兄所命耳)!”

这下,李中梓就放开了手脚,他用人参一两、何首乌一两,煎成了膏,然后加入姜汁一盅。

这个方子中,人参是补气的,何首乌是补血养阴的,姜汁是怕药膏凝滞,用来醒胃的。

服了一剂以后,陈继儒的病就好了七八分。

再服一剂,这个疟疾就好了。

估计陈继儒一定是欣喜若狂,拉着李中梓的手赠了他好多话,把李中梓的学生们搞得连手抄都来不及了,只恨自己的手机没有录音功能。

网友互动

海韵8971问:

在李中梓的故事中,罗博士提到了竹沥有大用处,又让我学到了知识。

我母亲90岁了,身体不好,但生活尚能自理。最近几年,常有吃饭或喝水哽的现象,要吃一点干的白糖才会缓过来。昨天她在吃午饭的时候又哽住了,很难受,吃了一点干白糖,过了一会儿吐了好多痰涎,是无色透明的黏液,吃的饭也吐了。她说就是痰哽住的。罗老师说过竹沥可以化痰,请问像我母亲这种情况可以吃竹沥吗?如果可以,一定是要现烧的还是可以先备好存起来(城市里现烧比较困难)?还有每次吃多少?请罗老师费心了,谢谢。

罗大伦答:

朋友,竹沥在一般的药店就有卖的,叫竹沥口服液。但是竹沥是凉药,要碰到有热证的情况才可以用,痰必须是黄色的,这叫热痰,才可使用竹沥,否则也起不到作用。我现在还无法判断您母亲的体质,但这种情况应该需要吃些滋润的食物,古代是用牛乳、蜂蜜等滋润。我估计是老人家的食道出了问题,可以检查一下,同时请个中医判断一下体质,然后可以对证来看看如何化痰启膈。

左炮封车问:

想请教一下罗老师,您在李中梓的故事中提到了龙胆,龙胆泻肝丸是不是比龙胆泻肝胶囊好点,降血脂中药的药理是什么?医生给开的是降脂宁,还有一个是通脉降脂片。我的血脂偏高一点,血压是低压偏高,可能与血脂有关,也可能与休息较少,特别是用电脑比较多有关,请问哪个药更合适些?

罗大伦答:

朋友,丸药和胶囊没有本质区别,只是传统剂型的丸药里面含有蜂蜜,有缓和作用。我觉得血脂高一定要找医生判断,是否是肝胆湿热,医生判断后才可以服用龙胆泻肝丸,肝胆湿热的人一般都小便黄赤,口苦苔黄,胸胁胀痛,我觉得如果是单纯为了降低血脂,那么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就是使用荷叶,因为荷叶有升清降浊的作用,对降低血脂有一定的效果,这是南京著名中医专家邹云翔教授的方法,他在临床中发现,很多血脂高的患者,在他在方子里面加入30克的荷叶以后,过一两个月,血脂就都降下来了,后来,这个经验得到了很多医生的验证,现在我们就让此类朋友单独用荷叶熬水,每次二三十克,然后当做茶水来喝,一般效果还是不错的。也可以在平时做菜的时候,经常吃一些木耳、紫菜等,也都有降低血脂的作用。

amsllslow问:

看完“真寒假热和真热假寒”那段故事,深感中医之博大精深,没有多年的学习积累,真是无法了解其中的玄妙,难怪有的人能成为良医,有的人却只能是庸医,知识的积累不同呀!请教罗大夫,我近两个月来大便少,近一个月来小便也少了,结果发现自己浑身都肿,尤其是肚子,胃和肚子肿得像个大西瓜,晚上躺下来,里面还有咕噜咕噜的声音。我2月2日药物流产,3月4日血停。3月24日月经,28日停。经血色淡红,量与以往同。舌头淡红,两边有牙印,舌苔白。手常年冰凉,面色白,无光泽,无血色,左右脸都有斑。眼睑小肿。流产刚结束时每天大便,后来就几天一次。以前胃口一直很好,但吃完觉得胀,嘴里老是有很多水的感觉,喝完水想吐。现在连四肢都肿得厉害,而且还怕冷,穿两件羽绒服还冷得直反胃。求罗大夫救救我。

罗大伦答:

朋友,从症状看,应该是体内水湿过剩,但是是湿热还是寒湿,不好确定,希望你立刻去医院,验小便常规和肾功能,看看问题是否严重,同时请当地的中医判断到底是寒还是热,开出方子来调理,此事不可大意。根据我的分析,除了体内水湿重,还有另外一个因素需要考虑,就是是否有瘀血,因为瘀血与水湿混杂在一起,往往使得病情比较复杂,任何一个单纯的思路就会无法解决问题,有的时候单纯地温阳利水不能解决问题,但是参入活血化瘀的药物以后,症状就会迅速改善。

山水无痕问:

请教罗老师,家父65岁,患糖尿病2年,现有前列腺炎和疝气两种状况。疝气有半个拳头大,在右腹股沟。前列腺增大造成最近一周小便不畅,尤其是夜间(起5~20次)。请问有无好的治疗前列腺的方子?尤其是小便问题。

罗大伦答:

朋友,疝气和前列腺疾病都要分成寒热两种,据我观察,一般寒证多。我觉得你父亲这个病,可以先不要管前列腺的问题,着重治疗疝气,一般的中医医生都会,如果确定是寒证,可以用些小茴香、乌药等药,方子如张景岳的暖肝煎等,但是一定要先让当地医生分清寒热。

我是honeysky问:

又学到了知识了。想请教楼主,乳腺增生怎么治啊?医生给开的是乳癖散结胶襄,吃了之后好些,可是一停药就又恢复原来的状态。不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些什么,还有饮食方面有什么要注意的吗?还有,这个病恶化的可能有多大呢?能彻底治好吗?是不是只能吃药控制呢?

罗大伦答:

乳腺增生患病率非常高,我认为主要的原因是肝气不舒。现在女性的各种压力太大,导致患病率非常高。需要服用中医疏肝气的药物如加味逍遥丸,可以服用成药,也可以服用中医开的方子加减,只要坚持疏肝气,就可以慢慢地将其消散,一般不至于恶化。所以不要担心,只注意治疗就可以了。另外,我在诊病中发现患这个病的,患慢性咽炎的比率也非常高,所以我一直认为两者有关系,可能是引起了长期的免疫反应,我一般是让患者服用“冬凌草片”来控制咽炎,这个药药店有卖的。

虫子问:

罗博士,我今年29岁,结婚满两年未怀孕,急着要小孩,去医院检查后,发现左侧卵巢呈多囊样改变,医生说是多囊卵巢的前期,对此病无药可治,但可以吃促排卵的药让我怀孕。我很着急,请问中医对此病有无治愈的可能?该吃什么药来调理身体?另外,我已经过了青春期,却一直长痘痘,该如何治疗呢?

罗大伦答:

朋友,你的情况还是不要自己吃药,因为你任重道远,还要生育孩子。粉刺其实是小事。现在应该请中医系统地调理肾气,我建议同时还要补脾,而且粉刺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一个表现,多囊卵巢的问题解决了,粉刺也就解决了。另外还要提醒你的是:多囊卵巢的患者常常有肥胖的倾向,需要坚持锻炼,这样也有利于恢复。在医生给你开方子的时候,你一定要问问,是否可以用紫河车,我认为这种药物对此症有利。

(三)

平和之路

在不断的读书和诊病过程中,李中梓的医术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那么,未来的路怎么走呢?各位需要知道的是,李中梓是自学成才的,文献中没有记载过他跟哪位师父学过(一般如果跟师父学过,古人是一定要记载的,尊师是古人的一个准则)。那么,该怎样规划自己的发展方向呢?

在古代,中医分派别的情况是非常严重的,有擅长用温补的,比如张景岳;有擅长用寒凉的,比如朱丹溪。其实,这些医家自己本身是非常全面的,碰到热证,该用寒凉的时候用寒凉之药,碰到寒证,该用温热的时候用温热之药,只不过是在哪一方面有所擅长而已(这事儿只要认真看看人家的医案就知道了)。但是后世一些对中医理解不深的医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自认为学到了人家的心得,结果学张景岳就只用温热,一点寒凉药都不用,说用了就伤了阳气;学朱丹溪就只用寒凉,一点温热药都不用,说用了就能把人补死,结果导致出现了大量的误诊病例,也把自个儿变成了庸医。

李中梓该如何选择呢?他会把自己归入某一派别吗?

李中梓望着远方,陷入了沉思。

让我们来和李中梓聊聊吧:李中梓,你到底想把自己划入哪一个派别呢?

为什么要分派别呢?

我看人家都有派别啊,而且没事儿互相攻击一下,温热派的人攻击寒凉派的人,寒凉派的人攻击温热派的人,促进一下学术发展,多好啊!

你们互相辩论没有关系,但是要知道,大多数老百姓对医术不了解,听了一方的偏见之词后,他们会选择错误的治疗方式啊。还有很多对医学理解不深的医生,会跟着偏重一方,成为庸医啊!

那您到底想站在什么立场上啊?

我要站在中间!

啊?那是一条什么道路啊?

我要选择中正平和之道,在患者体内有热的时候,我就用寒凉药物,因为清去邪热就是保护阳气;在病人体内有寒气的时候,我就要用温热药,因为温阳也就是保护阴津。

不偏不倚?

对,真正的中医,一定是讲究使人身体平衡的中正之道!

派别呢?

真正的中医,一定是辨证论治的,热者寒之,寒者热之,此一定之理。

我明白了,李中梓,按照你自己选择的方向走吧,我相信,最后你一定会成为兼收并蓄的一代名医!

各位不要说我是在胡说,这真的是李中梓亲身经历过的问题。

李中梓自己曾经说过:“不善学者,师仲景而过,则偏于峻重;师守真(刘河间)而过,则偏于苦寒;师东垣而过,则偏于升补;师丹溪而过,则偏于清降。”

他说这些学习的人,不看全这些医家的论述,他们只看到一部分学说,就认为已经把中医给学全了(独师其说以为极至)。这并不是朱丹溪的错误啊,这是不善于学习的人误会朱丹溪的理论啊(此非丹溪之过,不善学者误丹溪也)。

最后他还告诫那些学习中医的人,一定要把大家的理论看全了,知道中医是个讲究平衡的学说,没有只重阳气不重阴气,或者只重阴气不重阳气这回事儿。要把各家学说都融会到心里,才不至于偏颇,才不至于把自己变成庸医或者是庸医的帮凶,“庶几不以辞害志,而免尽信书之失乎”!

李中梓对此感受颇多,后来,他把这方面的体会写进了自己的巨著《医宗必读》里,而且是放在了开卷第二篇,足证其重视!

可见,李中梓立志要走一条中正平和之路。

从此,一个兼收并蓄的名医诞生了。在中医的历史上,很多人或者偏重于寒,或者偏重于热,但是李中梓却吸收了各家的优点,在看病的过程中灵活运用,辨证施治,最终成为中医历史上一位学术思想非常全面的大师。

这在中医历史上是一个榜样。

有了这样的认识,让我们来重新看看李中梓的诊病过程吧!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李中梓治疗的两个小便不禁的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