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别跟自己过不去(升级版)
4215900000008

第8章 过于执著,就会被执著所累(2)

4.调整心理需要。

需要是生理的和社会的要求在人头脑中的反映,是人活动的基本动力。人有对饮食、休息、睡眠、性等维持有机体和延续种族相关的生理需要,有对交往、劳动、道德、美、认识等的社会需要,有对空气、水、服装、书籍等的物质需要,有对认识、创造、交际的精神需要。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满足需要中度过的。可人毕竟不能等同于动物,马克思指出:“饥饿总是饥饿,但是用刀叉吃熟肉来解除的饥饿不同于用手、指甲和牙齿啃生肉来解除的饥饿。”在某种时期或某种条件下,有些需要是合理的,有些需要是不合理的。对一名中学生来说,对正常营养的要求是合理的,而不顾实际摆阔的需要就是不合理的。对干净整洁、符合学生身份的服装需要是合理的,而为了赶时髦,过分关注容貌而去浓妆艳抹、穿金戴银的需要就是不合理的。要学会知足常乐,多思所得,以实现自我的心理平衡。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说:“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他的话虽然未必全对,但至少反映了相当一部分生活的真实。让我们用实事求是的武器,去战胜虚荣心理吧!

执著贪念,为诱惑所累

诱惑就如吸毒一样,一旦染上,你就很有可能在那漩涡里无法自拔。诱惑是很吸引人的东西,但也是如利剑一样伤人,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抵挡诱惑,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逃离陷阱。我们每个人一生会遇到很多诱惑与陷阱。要么是我们被别人诱惑,要么我们去诱惑别人。其实每个人都经受不住诱惑,只是每个人被诱惑的底线不同。

有的人也许可以克制住自己潜在的欲望与内在的野心。有些人却很难管住自己,明知是泥塘,是深渊,也要往下跳。有了诱惑的第一步,当然就有陷阱。既然别人帮你得到了你想要的,又期盼得到物质与权力地位,你总得付出点什么吧,也要补偿别人点什么。纵使别人不说,但你自己内心又有多少可以承受与接纳的底线?

这个社会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均衡发展,无论你是诱惑别人,还是迷惑你自己,找准本我最重要,不然到头来你只会在诱惑的陷阱里感到麻痹与挫败。

据说,东南亚一带有一种非常有趣的捕捉猴子的方法:当地人将一些美味的水果放在箱子里面,再在箱子上开一个小洞,大小刚好可以让猴子的手伸进去。猴子经不住箱子中水果的诱惑,抓住水果,手就抽不出来,除非它把手中的水果丢下。但大多数猴子恰恰不愿丢掉到手的东西,以致当猎人来到的时候,不需费什么气力,就可以很轻易地捉住它们。

其实,人又能比猴子高明多少呢?现实生活中许多人无法抗拒诸如金钱、权利、地位的诱惑,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诱惑是个美丽的陷阱,落入其中者必将害人害己,无法自救;诱惑又是枚糖衣炮弹,无分辨能力者必定被击中;诱惑还是一种致命的病毒,会侵蚀每一个缺乏免疫力的大脑。

经不住金钱诱惑者,信奉金钱至上,金钱万能。说什么“金钱主宰一切”,“除了天堂的门,金子可以叩开任何门”等等。他们视金钱为上帝,不择手段去得到它。他们一边用损坏良心的办法挣钱,一边又用损害健康的方法花钱。钱越多的人,内心的恐惧越深重,他们怕被偷,怕被抢,怕被绑票。他们时时小心,处处提防,惶惶然不可终日,寝食难安。恐惧的压力造成心理严重失衡,哪里有快乐可言?其实,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应该取之有道,用之有度。金钱也并非万能,健康、友谊、爱情、青春等都无法用金钱购买。金钱是一个很好的奴隶,但却是一个很坏的主人,我们应该做金钱的主人,而不应该沦为它的奴隶。

落入权势诱惑之陷阱者,终日处心积虑,热衷于争权斗势,一朝不慎就会成为权力倾轧的牺牲品,永生不得翻身。结党营私,各树党羽,明争暗斗,机关算尽,到头来,算来算去算自己。过于沉迷权势的人,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处处阿谀奉承,失去了做人的尊严,更不用说有什么做人的快乐了。

经不住美色诱惑者,流连忘返于脂粉堆中,醉生梦死于石榴裙下。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王侯将相的前程断送在声色之中。君不见,李隆基因了一个杨玉环,终日不事朝政,最终导致权奸作乱,好端端一个开元盛世倾刻间土崩瓦解;吴三桂为了一个陈圆圆,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留下千古罪名。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世界的游戏规则也是相同的,有得有失。当你接受一种诱惑时,随之而来的就是某些变故与失落,你一定要考虑好诱惑背后是什么:对你的未来的影响是一路的平坦,还是暂时的辉煌?

这个世界太浮躁,有太多的诱惑,一不小心就会掉入美丽的陷阱。所以,为人一定要坚守本分,拒诱惑于门外。

执著欲望,为欲望所累

欲望就像是一条锁链,一个牵着一个,永远都不会让人感到满足。我们每个人都有欲望,但欲望太多了,人就会变得疲惫不堪,更无法静下心来去做真正想做的事。所以,欲望是需要控制的,幸福的人其实是知道控制自己内心欲望的人,不会被欲望牵着鼻子走。这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社会,是一个欲望膨胀的年代,人们的心里总是塞满欲望和奢求。追名逐利的现代人,总是奢求穿要高档名牌,吃要山珍海味,住要乡间别墅,行要宝马香车。一切都被欲望支配着。

法国杰出的启蒙哲学家卢梭曾对物欲太盛的人作过极为恰当的评价,他说:“十岁时被点心、二十岁被恋人、三十岁被快乐、四十岁被野心、五十岁被贪婪所俘虏。人到什么时候才能只追求睿智呢?”的确,很多人心不能清净,是因为欲望太多,欲望的沟壑永远填不满,人心永不知足,没有家产想家产,有了家产想当官,当了小官想大官,当了大官想成仙……精神上好像永无宁静,永无快乐。

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想得到一块土地,地主就对他说,清早,你从这里往外跑,跑一段就插个旗杆,只要你在太阳落山前赶回来,插上旗杆的地都归你。那人就不要命地跑,太阳偏西了还不知足。太阳落山前,他是跑回来了,但人已精疲力竭,摔个跟头就再没起来。于是有人挖了个坑,就地埋了他。牧师在给这个人做祈祷的时候说:“一个人要多少土地呢?就这么大。”

人生的许多沮丧都是因为你得不到想要的东西。其实,我们辛辛苦苦地奔波劳碌,最终的结局不都是只剩下埋葬我们身体的那点土地吗?伊索说的好:“许多人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拥有的也失去了。”这可以说是对得不偿失最好的诠释了。

其实,人人都有欲望,都想过美满幸福的生活,都希望丰衣足食,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把这种欲望变成不正当的欲求,变成无止境的贪婪,那我们就无形中成了欲望的奴隶了。在欲望的支配下,我们不得不为了权力,为了地位,为了金钱而削尖了脑袋向里钻。我们常常感到自己非常累,但是仍觉得不满足,因为在我们看来,很多人比自己的生活更富足,很多人的权力比自己大。所以我们别无出路,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在无奈中透支着体力、精力与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