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智商决定经商
4247200000009

第9章 善用外脑

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也。

——《三国志》

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在谈及企业如何在现代竞争中脱颖而出时,提到了五个关注:一是关注外部,即时刻关注企业会遇到什么风险,有什么机遇,外部市场有什么变化;二是关注外人,只有关注外人,才能在更大的范围里配置人力资源,并且配置得更有效、更准确;三是关注“外脑”,现在一个企业单凭领导人的头脑(亦即内脑)显然是不够用的,必须更多地借助别人的智慧(亦即外脑),而这个外脑可以是下级、工程技术人员、朋友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打开思维的空间;四是关注外行,要提高我们的竞争力,必须在关注本行的同时,不断扩大知识面,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决策的质量;五是关注外地,随着电子商务的应用,现代科技的发展,我们在选择供应商和分销商的时候,应更多地考虑外地。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学习型组织”企业,善用外脑是明智企业搏击新经济浪潮的利桨,借助各行业精英的智慧是一大批成功企业家的普遍共识。

由于“外脑”不在此山中,看问题更加科学,而给出的建议也更具有客观性。善用“外脑”,就好比在面前放一面镜子,能看清楚“庐山真面目”,不至于误入“藕花深处”。

商人一般在下列情况下需要外脑:

当商家预感未来竞争激烈,企业可能有潜在风险时;当商家决心通过管理提高品质和改善服务时;当组织需要进行综合诊断,以确定存在的问题时;当组织膨胀,感到对大型组织或集团组织的管理不能再用传统的经验方法时;当商家需要对整个组织进行“再造”和改善各项职能时;当组织需要加强进入市场的能力时;当组织需要整体改善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以形成强大动力时;当组织需要作管理上的局部改善时。

“外脑”包括经济学家、有经验的企业家、行业内的专家、教授等。凡是有大成就的企业家必然是善于利用“外脑”的行家。

比如,善用科技专家就是浙江企业的一大聪明举动。浙江区域经济特色明显,但浙江却欠缺科技这个引擎。为改变这一不足之处,企业纷纷结合纺织、化工、医药等行业特点,主动联系相关科研机构和专家合力攻关,并和当地科研机构共同设计实施了现代纺织技术与装备、绿色化工、生物医药、音视频、制造业信息化、半导体照明等重大科技专项。

利用外脑除了要与企业外部的专家建立合作外,有时候也需要中西结合,洋为中用。

东方商人喜欢遵循经验办事,省时高效,洒脱、果敢,不拖泥带水。有时候全凭个人的判断力,一旦决定,决不后悔,更不会计较其中的蝇头小利。这是大智慧的东方商人的特点。

而西方人则信奉数据,崇尚科学,做任何事前都要经过程序化的科学论证,结果可行就执行,义无反顾;不行就“枪毙”,毫不犹豫。

不同性质的工作有不同的方法,要学会中西结合,对症下药。

利用外脑还有三个注意事项,这里讲一下:

(1)对外脑要有清醒地认识,不要把外脑时而捧上天,时而贬得一文不值。对外来的先进方法和技术,坚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这样,企业才能在正确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2)决定借用外脑后,还要懂得辨析外脑,要对症下药,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样的外脑学问很大。内科病不要到外科就医,战略上的问题需要“兵法”高手而不是精于剑术的人。有的商人对外脑存在误解,或期望过高,或找错了“医生”,最终导致合作半途而废,或者不欢而散。

(3)不要等问题无法挽回时再聘请外脑。发现问题之后,先靠企业内部力量解决,不行再外聘专家解决,这是比较盛行的做法。于是就涌现了一大批咨询管理公司协助企业解决问题。但咨询公司不可能对企业的情况很快了解,从诊断到给出解决方案往往需要一段时间,容易耽误时机,于是就有企业埋怨咨询公司只会收钱不会做事。但是出了问题才找上咨询公司,企业大多已经病入膏肓,华佗再世也难以妙手回春。

企业大了,企业的高层会以为自己无所不能,自己实力雄厚,人才济济,不需要外界的补充。或许这种观念是对的,但是偶尔出现的集体“弱智”也是很要命的,如果有一些不受企业控制的势力说出不同的声音,对企业而言,反而是一种福气。大象无形,有一个站在岸上的人导航,就更容易避开险阻,走向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