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女人要宠
4248300000007

第7章 女人较男人脆弱

1.女人多悲悯

女人最易感慨、悲伤

一位从事电影事业的人说:“除了真正笨拙的人以外,几乎所有的女演员在演出悲剧时,都无需借助眼药水。”这句话充分证明了女性的特点。当她们模仿悲伤情绪时,多能收放自如地表现出来,内心戏的发挥和眼泪的制造,可以说是女性的拿手本领。

为什么?因为女人最易感慨、悲伤,而且这种情绪说来就来,随叫随到。

这就是女人与男人的区别之一。而男性是不那么容易流泪的,即使遇到困难,也会不假思索地迎难而上,很少去想“我的命好苦呀”、“我怎么这么倒霉呀”!这也许正是“男儿有泪不轻弹”的原因所在。

哭泣是女人产生悲伤时的发泄方式,靠哭泣来排解心中的苦闷,哭过了,心中就好过多了。一般的男人,在走投无路之际,通常会静下心来冷静思考如何去面对现实,解决问题的症结。女人则不然,她们不必经过大脑的思考,“呜”地一下,眼泪就会流下来,把不如意用泪水表达出来。比如说工作上有过失,遭了上司的一顿臭骂,或者与男友闹意见,女人都会突然像山洪暴发,可以像水坝决堤似地哭得死去活来。

女人不仅遇事善哭,还能长期记住她哭泣的原因,所以她们很容易回想往事,心头一紧,眼泪自然而然地流了下来。这也是她们易陷入悲伤的一种体现。

能让女人产生悲伤情绪的事情很多,比如说,青春逝去、美貌不再等等,都足以能够挑起女人的悲伤。

有一部分女人曾把青春和美丽当作人生的一种资本,把美丽的面容、健美的身材和漂亮的时装当做最好的招牌,可一旦岁月流逝、年华老去、青春不再,这些就会渐渐离她远去了,吸引不起艳慕的眼光了、听不到称赞的话了,好心情就难以维持,并沉重起来、复杂起来,既有淡淡的悲哀和伤感,又有留恋过去、不服现实的好胜心理,这是一种自卑感在作祟,也是感慨、悲伤的体现。

爱哭泣可以说是女人的专利。女人爱哭泣,是因为心中多感叹、遇事多悲伤。

岁月无情、青春易逝

女人生来便多愁善感,最令女人敏感的,怕是岁月无情、青春易逝了。

二十五岁,是最好的年龄,集成熟、青春、韵味、活力于一体,然而,可能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一下生命的恩惠,就向中年、老年滑去。二十五岁的女人,匆匆忙忙走进了家庭,开始了新的人生之旅。二十五岁的女人开始学会了承担,承担婚姻和家庭的责任。还有的女人在二十五岁的时候已经做了妈妈。二十五岁的女人,来不及展露风情便发现自己慢慢在变老,也越来越怕老。

于是,刚刚过了二十五岁的女人便开始用羡慕的眼神去看那些满颊红晕的女孩;有意无意柔声刺探丈夫有没有秘密;有意无意坐进柔和如梦的灯光里,翻看自己从前的照片,回味过去的美好回忆。

刚刚过了二十五岁,女人使迫不及待地懂得了感伤,开始把飞扬的长发挽成端庄的发髻,衣服的色彩不再是红的热烈、黄的明快、白的单纯,而是多了黑的凝重、蓝的宁静、灰的稳健、紫的娴雅……刚刚过了二十五岁的女人便不得不挥手向曾经美丽的岁月告别,无奈在脸上,感慨悲伤在心中。

年龄告诉她,过了二十五岁,就要克制浮漂与躁动,放弃空幻与痴想而面对现实,要学会爱护宝贝、护理家人、孝敬双亲,把二十五岁女人的温柔化为责任和爱心。

只是一晃间,三十岁便到了,三十岁的女人只剩下青春的尾巴,家庭琐事却繁重了。三十岁的女人心里满是委屈,偶然停下忙碌,竟发现生活全被家庭琐事给侵占了,自己被生活压榨得越来越憔悴,一时间压力、委屈齐聚心头,忍不住想大哭一场。但是,身边有丈夫,膝下有子女,只得把眼泪流在心里,脸上依然是微笑,是生活教会了她们如何流着眼泪去微笑。可怜三十岁的女人,就连哭的权利也被剥夺了。

不知不觉中,女人的哭少了,甚至很少哭了,虽然她们常常感慨与悲伤,叹息自己被岁月夺走了青春,叹息自己被生活所累,但是她明白一点——眼泪已经不再是她的砝码了,她的眼泪除了丈夫不解的眼光外,什么也换不来了。所以,还是把眼泪流在心里才是明智的选择。

但是,有时她的眼泪还是忍不住流下来,上有老下有小,要职场拼杀,要操持家务。每天的日子总是在忙碌与辛劳中匆匆滑过,连同那些光荣与梦想,压力与委屈一起滑过女人单薄的肩膀,滑过女人纤细的指头。感慨和悲伤就积聚在心头,一触即发。

当视为知己和依靠的丈夫在你情绪低落时不经意说出-句不中听的话,女人的眼泪便如决堤的河水奔涌而出,势不可挡、一泻千里。要是“年轻”那会儿男人对自己哄还怕还不及,哪里会这样冷言冷语、不管不顾,都是年龄惹的祸!

三十岁的女人就这样少了别人的呵护,却多了自身的责任,没人照顾她是理应的,她照顾别人却是应该的。她得辅导孩子功课,料理丈夫的生活,孝敬父母、公婆……梳妆打扮被视为“做作”,责任担不好却有“失职”之嫌。

唉!三十岁的女人。

一旦跨入四十岁的门槛,就到了中年,即使风韵犹存,也是半老徐娘矣!她们的吸引力越来越少了,“蓝颜知己”越来越难求了。香港作家董桥说:“中年最是尴尬、天没亮就睡不着的年龄。只会感慨不会感动的年龄。只有哀愁没有愤怒的年龄。”他虽是站在男人的角度上说的,但也同样适用于女人。

中年是女人的伤心年代,向往过,爱过,痛苦过,幸福过,但一切都已成为过去,如今听的是别人的故事,看的是别人的眼泪和欢笑。

被男人包围的事情只有在梦里和回忆里才会出现,一旦回到现实里,看到的只有眼袋和皱纹,男人们已在不知不觉中退却了,心中的沉重感和自怜却越来越清晰、加深了。

女人到了中年,意味着退出男人的世界,这个年龄已经没有足够的底气吸引男人的目光了,已把握不了男人了,偶有艳遇也改变不了大局。而且,到了这个年龄,经过岁月的打磨后,基本上已经刀枪不入,对偶尔来自男人的温柔目光和情意不再轻易相信。

所以,她们的生活单调乏味,相夫教子是唯一能够体现出她们重要性的事情。

女人就是这样被岁月给打败的,经历了种种的坎坷,冲破重重的阻隔,一路拼搏厮杀出一番天地后,蓦然回首,发现自己已是历尽沧桑,身心憔悴,人已日薄西度。即使生活富足、美誉环绕,却全然不抵内心那一声苍凉、沉重的呼唤来得现实,人被精神和心灵上的“自我怜惜”常常压迫得喘不过气来,放眼望去,只有落日余辉,无尽感伤不请自来。

十岁的女孩会在人前装老,二十五岁的女孩开始怕老,开始衰老的女人则时时被年轮所欺,感伤在心中积聚。女人的一生都和岁月搏斗,哭着喊着搏斗。在这一过程中,她们是多么地需要有人帮助、有人关怀、有人爱护、有人甘苦与共呀。只有男人能给她最大的帮助和最有力的抚慰。

对于年龄问题,女人比男人敏感得多,男人越老越自信,女人越老越不自信。

2.女人最易陷入孤独无助

在工作、生活中女人常感无助

女人天生敏感、脆弱的特性注定了她们最陷入孤独无助。女人的孤独无助感来自方方面面,既可以是工作方面的,又可以是家庭方面的,还可以是个人感情方面的。

听听两个女人的聊天就知道了:

甲女是一个项目经理,薪水很高,乙女是一个有钱人的太太,她们在别人眼中是两个较幸福的女人,但她们却互相诉苦。甲说,她的老板是一个脾气暴躁的美国人,经常劈头盖脑把她骂一顿,把她气得忍无可忍。这还不算,那些可恶的客户,也经常把她气得七窍生烟。在工作中她感到非常孤立无助,担心自己会撑不下去。

有钱人的太太却表示羡慕女友的本事,起码可以不依靠丈夫生存,自己却不然,每花一个子儿都得从丈夫手中要,丈夫高兴的时候还好,不高兴的时候,不给不说还埋怨她是个白吃饭的。

结果,甲女说想找个人嫁了,好有个依靠,乙女则说想找份工作干,可以不再依靠男人生存。无一例外,她们都感到了孤独与无助,一个想要通过嫁人找到安全感与依赖,一个想要自食其力以免离开了丈夫生存不下去。

当女人丧失了相依为命的配偶后,也会陷入孤独无助之中。无论与她相伴的那个男人是多么的优秀或是多么的糟糕,都曾是她的整个世界,一旦丈夫去了另一个世界,那么她就会陷入绝望之中,倍受孤独无助的侵扰。于是,内心紧闭,过着一种自怜自艾的生活。不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适应,是走不出失去亲人的阴影的。

有一位女人,丈夫已经去世六七年了,她仍沉浸在悲痛欲绝中,幸福再也没出现在她的生活中。最后不得不去求助心理医生:“我该怎么办?我的生活中还会有幸福吗?”

医生说:“你的悲伤是因为自己身处不幸的遭遇之中,但时间长了,那些因不幸而造成的伤痛便会慢慢减缓、消失,你也会开始新的生活。”可她却对医生的话充满了怀疑,认为自己已经没有希望了。

女人是最怕陷入孤独无助之中的,但孤独无助偏偏最易侵扰女人。

孤独、无助感常常像挥不去的阴影,如影随形地搅扰着女人、欺凌着女人。

女人需要心理慰藉

女人需要心灵的寄托与依靠,一旦内心空虚,她们就会用各种办法来弥补空虚。寂寞的女人会在现实中寻求依托。心怡的男人不是容易遇到的,就用其他方式代替。

都知道有空闲的女人喜爱养宠物,但很少有人知道这是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因为女人会因心理较脆弱而常常感到孤单,有宠物相伴,彼此惺惺相惜,精神就会有所寄托。

居住在城市里的人都不难发现,饲养小动物的多为独身女性。女人养宠物,不仅仅是为了体验一种与动物之间的亲和关系,也是为了体验一种归属感,以及一种归属之后的富足感和得到宠爱之后朦胧的幸福感、被拥有感。

当女人在现实中没有恋爱对象的时候,作为“代偿行为”的对象,宠物便理所当然受到女性的青睐,以宠物来代替丈夫或爱人。

女人这种潜意识里的“宠物心理”其实是一种现实的生活态度:她们在潜意识里觉得自己是男人的一种“宠物”,虽然现在是施爱者,但也同时享受着“被宠”的快乐,以此来寄托自己遭受冷落与忽视的情感。现在许多日本的单身职业女性,为了得到情感的依托,会在自己的公寓里养一些鸟、龟甚至是蛇。

可以说,饲养小动物近年来似乎已成了女性的专属特权。据说,某些女大学生就在宿舍里饲养了不少猫、狗之类的小动物,她们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这些小动物吃好吃饱。这种现象正在引起社会学家们的重视。虽然有许多充满爱心的男性,也喜欢饲养各种小动物,但与女性的心理却截然不同。

女性一方面是出于本能的爱心,对弱者表现出怜惜之情。另一方面,这也是转移自己情感的一种方式。一般寡妇或者是超过了适当婚龄而尚未成婚的女性,常以饲养小动物来寄托自己遭受的冷落与被忽视的情感。

这无非是孤独情绪所致。心理学上将女性这种行为称之为“代偿行为”。女性将各种饲养的小动物,在潜意识中有可能看作自己的丈夫或情人,给以百般的关怀与爱护,以求得心灵上的满足与寄托。

女人比男人更喜欢呵护小动物,这是因为她们想得到同样的呵护。

女人最需得到男人的照应

女人为什么会迫不及待地走进婚姻呢?可以理解为想拥有一个心灵上的依托。即使经济独立,她们也会认为自己是不完整、不成形的,缺乏独立生存的心理,所以要找一个男人作看护、恩人、情人及偶像,即一个对她们来说“意味着一切”的人。

因此,当女人认为自己不完整时,为了寻找更强大的另一半,她们就要结婚,男人是她们完善自我的最佳选择。有些时候,恋情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女人就被男人的假相给蒙蔽了,迫不及待地嫁给了他。从此她会放弃自己的目标,以此帮助男人实现他的抱负,为他的利益、需求和目标而生存,而她只希望得到忠诚、尊重、关心与美满姻缘。

但是事情常常不尽如人意。尽管她尽其所能地做了贤妻良母,但是丈夫却往往无视她的存在和贡献,完全不能满足她“有一个依托”的心愿。人没有形单影只,而心却孤独依旧。这并不是她们当初想要的生活。

婚后的女人常扮演照顾他人的角色,而自身却缺少关爱。老的和小的都想得到她的付出,连男人也是一样,却几乎没有人想到去关照她,连男人也躲得远远的。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女人们(包括新潮女性)对于自己爱的需求从来都处于被动的、保守的地位。女人们需要爱的滋润与充实,但永远不敢公开宣布她们的这种强烈欲望。因此,她们在生活中常常得不到足够的关爱,心灵空虚,无所寄托。

海伦的母亲自小就教她如何去关心爱护他人,告诉她这是女人必需会的。哥哥却没有被母亲要求这样做,因为母亲知道他日后会有妻子照应。母亲一再告诉海伦,别指望别人会照顾你,你得自己照顾自己。虽然你以后会有一个丈夫,但是,别对他指望太多,你得照顾他,还得照顾自己。母亲是以“过来人”的经验来教导海伦的。

是的,现实中的男人常常让女人失望。国外尚如此,在传统礼教影响深重的中国,女人更是容易遭受到男人的忽视。

女性渴望在感情上得到依托不是因为软弱,而是一种内心的需求。当一个女人得不到足够的爱抚时,或者说没有感到真正有人在她的身边,她就不可能有自我安全感,就会迫不及待地去寻找某个人、或某种关系,能够使她感到安全并能够填补她的空白。异性伴侣在感情上相互结合的方式,从女人的眼光看好像是补救女人内心空虚的一剂良药,当丈夫并不能满足她这种需求时,她就会孤独、痛苦,深深地失望。

在这种长期的心理失衡下,缺乏关爱的女人就会变得偏执、疯狂,这是因为内心空虚所致。但是我们知道,许多女人对不满意的夫妻关系仍缠着不放,希望这种关系有所改变:期望着有一天会得到想要的一切;有一天丈夫会有所改变;有一天会真正被爱;有一天会……

女人最怕心灵无所依托,希望男人认识到这一点,并给她们足够的关爱,让她们的心灵有所依托。

女人最渴求得到照顾和关爱,事实上她们常常得不到关爱,还要付出自己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