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宁夏农村改革发展30年
4326600000041

第41章 放宽政策 调整农业结构开创我区畜牧业新局面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区畜牧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牲畜的饲养量,出栏数和产肉量等主要经济指标都有较大幅度增长,经济效益有了明显提高。去年全区畜牧业总产值达一亿一千多万元,比一九七八年增长百分之三十三。但是,目前我区畜牧业生产水平还很低,城市、工矿区的牛羊肉和禽蛋等供应,还不时出现季节性紧张状况,很不适应四化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为了迅速改变这种状况,大力发展畜牧业,自治区人民政府于去年十二月十八日至二十三日召开了全区畜牧工作会议。

会议确定,我区发展畜牧业的近期目标,是在二三年内使用全区肉、蛋、奶生产水平有个大的提高,基本满足城乡人民生活的需要,不再从外省区调进肉类。会议还提出了“七五”期间我区畜牧业的奋斗目标。

会议分析了我区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提出了促进畜牧业发展的措施。一、继续放宽政策。要进一步完善牧业生产责任制,各地可根据具体情况,尽量减少对畜牧业的集体提留、限制和不必要的负担。要建立草原管理、建设责任制,在固定草原使用权的基础上,坚持谁管理、谁利用的原则,禁止乱牧抢牧,保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取消畜产品的派购任务,国家采用经济手段与农民签订产销合同,在收购价格上随行就市。二、大力发展饲料工业。在提高现有的饲料加工厂产品产量、质量基础上再新建一批饲料厂,要求“七五”期间实现半数的村有饲料加工厂。同时国家再建一些矿物饲料、蛋白饲料、维生素等添加剂工厂。从今年开始,区上每年将拨出五千万斤粮食发展饲料工业。三、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因地制宜地提高畜牧业比重。会议提出将固原地区和同心县及中卫、灵武两县的山区列为半农半牧区;盐池,陶乐两县列为牧区。还可以采用“以粮换肉”的办法鼓励山川发展肉类等畜产品。同时在引黄灌区重点建设一批养猪、养菜牛、养栈羊、养奶牛基地,大力发展专业户、专业村、专业乡。四、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疏通流通渠道,搞活经营;各部门要从场地、建材、畜禽、饲料、防疫、科技服务、贷款、信息、流通等各个环节上支持牧业专业户,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禁止向专业户勒索和乱摊乱派。各级筹建牧工商联合公司,用经济手段指导畜牧业生产。乡畜牧兽医站要向综合办站的方向发展,开展多项服务。五、建立、健全畜牧管理机构,改变领导作风,加强对畜牧业的领导。按照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精神,将畜牧上的政、企、事业分开,加强各自的工作,切实加强畜牧科研和推广工作,努力提高科学养畜水平,争取较高的经济效益,把我区畜牧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摘自于《宁夏日报》1985年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