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宁夏农村改革发展30年
4326600000054

第54章 平罗县农业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经营格局

昔日种地地不肥、经商路不明的平罗县高庄乡银光村另辟蹊径走上富路。村民们利用当地出产玉米的优势饲养肉鸡形成规模,并建起了雏鸡孵化场和肉鸡加工厂,使这里成为商品肉鸡基地。今年,全村饲养肉鸡达40万只,仅养鸡1项户均收入2.4万元。平罗县全县已有近一半的乡村形成了象银光村这样以一业为主、规模经营的格局。

平罗县在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同时,注重引导各乡村进行专业化、集约化经营,将本地丰富的农副产品转化为商品优势。目前,全县有二分之一的村和乡分别形成种、养、加、运销、乡镇企业等近10种产业、几十种产品的规模化经营。面粉加工成为二闸乡的主要特色,前进乡的前卫村则以养猪多著称,渠口乡已成为养牛基地,而高庄乡的金星村大多数农户从事粮食、木材贩运。

人、财、物相对集中的统一规模经营,使一家一户无法完成的生产经营服务和管理协调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在县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各乡村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指导、生产资料供应等方面的服务。同时,各乡村对农副产品深加工,使之就地增值。姚伏镇永胜村建起了淀粉加工厂,惠北乡开办了辣酱厂,头闸乡邵光村有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苦苦菜罐头加工厂。像这样的村办企业全县共有50多家。

“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促进了平罗县农业经济的发展。宝丰镇发展的事实就是很好的证明。回族聚居的宝丰镇发挥本地优势贩运粮食。他们变一家一户“跑单帮”为集约经营,将200多家农民粮行组建为10多家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大型粮油贸易联合公司。如今,这里已成为银北地区粮油产品引缺泄余的集散地,全镇从事粮食贩运加工的劳动力达2000名。去年,仅粮食加工贩运1项获利20多万元。

黄渠桥镇侯家梁村过去是个出了名的穷窝窝。县专业技术部门组织技术人员到这里集中传授养鸡技术。农户们用学到的技术育雏、喂养、免疫,使鸡的成活率达90%以上。如今,全村养鸡户过百户,仅此一项纯收入达10万元。

(摘自于《宁夏日报》1994年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