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口吐莲花:幽默自我训练50法
4716800000041

第41章 谬极归真法

把愚蠢荒谬的前提接过来,加上充满智慧又似是而非的解释,不可太是,亦不可太非,妙在似是而非之间在人们交往中,有一种共同的意愿,那就是力求把自己的话说得正确,说得深刻,很少有人愿意自己说话荒谬。但是正确的言谈,如果说有一千种好处的话,也有一种坏处,那就是它没有幽默感,他不能产生与对方分享特殊趣味的效果。

在幽默谈吐中有一种故作蠢言的方法,就是明知其荒谬仍然用来交流情感,分享趣味,缩短心理距离。

故作蠢言是一种创造亲切气氛的纯调笑性幽默,显示情趣的成分多于显示智慧的成分,由于缺少智慧故作蠢言,故作蠢言只能愉悦对手,而很难在复杂的情况制胜对手。

有一则阿凡提的故事这样说,国王问阿凡提:“要是你前面一边是金钱,一边是正义,你选择哪一样呢?”阿凡提没有按通常人们的常规去选择正义,他用故作蠢言的方法说:“我愿意选择金钱。”

如果光是这样故作蠢言一下,不但不能压倒对方,反而贬低了自己。

这时,这要对故作蠢言之法加上一点儿补充,那就是对自己的蠢言突然作出异常智慧的解释。让对方从惊异还没有来得及变成得意之时,又迅速转为沮丧。阿凡提作了这样的回答之后,国王自然不解其意地说:“金钱有什么稀奇?正义可是不容易得到的呀!”阿凡提平静地回答道:“谁缺什么就想得到什么,你想要得到的正是你最缺少的呀!”

阿凡提的幽默由两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故作蠢言,甚至故作谬言,不怕违背常理到极点。第二部分则是出其不意地对极端荒谬的言论作出极其智慧的解释,提出一个似乎一本正经的因果关系。第一部分的荒谬与第二部分的一本正经形成强烈反差,使对方的心理也随之产生落差。这种幽默具有强烈的戏剧性。

和这个阿凡提故事相类似,西方也有一个幽默故事:

保罗正在路上走着,忽然路旁窜出一个强盗,用手枪对着他说:

“要钱还是要命?”

“你最好还是要我的命吧,”保罗说道,“因为我比你更需要钱。”

这里所用的幽默方法与阿凡提相同,都是在极端荒谬之时突然找到了逼近真理的缘由。但是这里想象的成分多于现实的成分,真正遇到持枪的强盗,恐怕没有一个人乐于用自己的生命开玩笑。而阿凡提的故事则有些不同:因为国王提出问题时是假定性的:“要是你面前一边是正义,一边是金钱你选择什么?”不过阿凡提所嘲笑的是国王,风险并不比嘲笑持枪的强盗小。

所有这一切说明,谬极归真的幽默,有很强的攻击性,用在想象性的故事中和用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是不大相同的,在想象性的故事中,不管嘲笑了什么人,都不会导致严重的后果,而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则可能因对象的不同而有不同程度的风险。对于有志掌握幽默谈吐艺术者于此万万不可粗心大意。

古希腊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场可怕的暴风雨过去了,坐在船上的一位希腊富商、暴发户,对索克拉特的学生阿里斯庇普说:

“我都没有害怕,而你却吓得脸色发白!你是个哲学家,这可真奇怪!”

阿里斯庇普回答道:

“这一点并不奇怪。我害怕,是因为想到希腊将要失去一位我这样的哲学家……但是,你有什么可担心的呢?你如果淹死了,充其量不过是少了一个白痴!”

阿里斯庇普使用的方法是把愚蠢荒谬的前提接过来,然后加以充满智慧的解释。他的高明之处在于并不去辩白自己究竟有没有害怕。这是普通人常常要掉进去而失去幽默感的陷阱,因为在通常情况下,人们首先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去评价勇敢和胆怯,谁也不愿承认自己胆怯。可是幽默感却可以曲折一些,可以退一步,找出比胆怯更重大的理由来置对方于绝境。关键在于你承认了对方的指控以后不能游刃有余地找到雄辩的、出奇制胜的理由,在逻辑上构成相当奇妙的因果推理。

谬极归真的方法的要害是为消极的结果(或结论)寻找积极的理由。

理由不一定是很充足的,只要能沾边就行。太充足了,就变成纯理性的证明了,那就一点儿幽默感也谈不上。

幽默的生成,不在理由的全是,也不在理由的全非;全是则生涩无趣,全非则牵强不智;其妙处在于似是而非,似是则显其才智,似非则显其情趣,才智与情趣结合乃幽默之上乘。纯智与纯趣,均可能有损于幽默感质量。

上述这个古希腊的幽默故事,论才智则有余,论情趣则不足。到最后,把对方直截了当说成是“白痴”,有谩骂之嫌。直接谩骂与幽默之暗示和与对方共享的规律互相抵触。相比之下,这个故事就不如下面一个古希腊号称“第一个荒唐无稽的故事”来得幽默。

一个朋友嫌弃索克拉特穷,索克拉特并没有当场反击他,相反他找到了另一种方法。

几天以后,他看见一位骑士骑着一匹十分矫健的马,引得许多过往行人驻足欣赏。索克拉特走上前去说道:

“我想,这匹马一定很富有……它一定拥有大笔财富。”

骑士笑起来说道:

“你知道,任何一匹马都是不可能有钱的。”

索克拉特说:

“没有钱?它和我一样贫穷!可是你瞧,这并不妨碍它成为一匹好马!”

没有钱可以成为一匹好马暗示贫穷并不妨碍人成为好人,这种反击以故作蠢言开始以机智巧辩结束,好在它的暗示性,给对手留下了回味的余地。如果故事能交代一下那位嫌弃他的朋友正好在场,就更有针对性了。如果说这个故事也有缺点的话,那就是它的现场针对性不足。

现场的针对性是幽默谈吐的重要基础,有了现场针对性,一切看来荒谬的、不合理的、词不达意的话语,都可能产生幽默感。

就因果规律而言,幽默感的产生不在通常的因果之中,而在通常的因果之外,要使你的谈吐幽默起来,其法门之一就是在通常预期的因果之外再找出一个因果,哪怕是不三不四的也好,使二者形成错位,而不是重合。

有一个古罗马的故事说,热麦吕斯希望娶富有的玛梦妮尔为妻。他朝思暮想,请求她,催促她,向她奉献礼物。

“她真的那么美丽吗?”人们问。

“相反,没有比她更丑陋的了。”

“那么,她凭什么迷住了这个男人呢?”

“她咳嗽了。”

通常追求女性的理由是美丽,可是这里显示的理由是女方富有而健康有丧失之可能。通常预期的原因与故事揭示的原因大幅度地错开了。

其攻击性虽然很强,然而全凭暗示,并未直接揭露,因而幽默感并未因攻击性而削弱。

幽默可以用之于攻击,但是只能是间接的,并且是有趣的,而趣味的产生主要在于预期理性因果与暗示的不三不四的因果之间的错位,其间幅度越大,则幽默趣味越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