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文字生涯
4724200000053

第53章 山花为谁而开

山丹丹开花背洼洼里红。这是酸曲里唱的。

却有一枝本不起眼的山花,在近三十年之后,不仅不败,且开得如火如荼,扬名天下。

那时候,在全国山河一片红的背后,中国文坛却是一片凋零。生活在陕北高原上的人,向来苦中作乐,信天游与苦难一样悠长。酸曲在民间犹如潜流,是难以革掉其命的。而真正的所谓主流或正宗的文学之花,或者叫文学的萌芽,在野火烧焦的荒原上肖地破土而出了。

这便是由延川印行的那本简朴的小册子《山花》。多年之后,它所孕育的种子长成了参天大树,摘取了中国当代文学的桂冠。

在陕北,古有文出两武出三边之说。唐代有文状元,清代有李清照式的女诗人,这都是延川县志上说的荣耀事。延安时代出过一个杨醉乡,他所统领的抗战剧团堪称苏区文艺先驱。而后成为著名作家的李若冰,当时是剧团里的娃娃兵,杨醉乡是他的领路人,他的恩师。以《保卫延安》传世的杜鹏程,十八岁时在延川乡下教书,编一本手抄本的《老百姓报》,而后去了延安。眼下挂在嘴上所说的自豪,莫过于一百年出了一个大作家的路遥了,紧接着便会惋惜他的英年早逝。

一脉相传。1962年的谷溪,在一个公社灶上一边抡勺把子一边捉笔写诗,1965年出席了全国青年业余文学创作积极分子大会。1972年9月问世的文艺小刊《山花》,便是由这个不安分的诗人折腾起来的。主将白军民之后从事史志研究,当时的那首《磨刀谣》在时隔30年后,老友们仍能脱口诵读。作家陶正是北京插队知青,他的参与无疑使这枝山花少了一种背洼洼里的局限而傲视河山。新时期代表性作家史铁生,在延川插队三载,喂牛种地,双腿残疾后回京。遥远的清平湾,引发了他的文学梦想。

时为中学教师的焦闻频,是《山花》的主要参与者,在周围舞文弄墨者中,论文化程度算是佼佼者了。听他讲,有一天,天很冷,腰里系一条绳,穿着开了花的黑棉袄的王卫国来找他,拿一首新写的诗歌习作求教。他不会不知道闻名全县的红卫兵首领王军长,前县革委会副主任,眼下的郭家沟农民王卫国,但论写作毕竟只是个文学爱好者。诗经过修改,准备发表了,署名不是王卫国,是缨忆红,笔名。闻频建议,这个笔名不好,笔名么,最好简单明了,又有涵义,好念好记。王卫国想了想,写下路遥二字,从此路遥的名字便一步步艰难而幸运地走向更广阔的空间,走人文学史册。

路遥生于1949年11月,因家境贫寒,七时从清涧县过继到延川离县城十里的郭家沟。他家的那个院落和窑洞还在,至今风物依旧。槐叶无声地凋落着,窗台上晾的红枣血色充盈,小鸡在院里觅食。年过古稀的老母亲呆呆地坐在小板凳上,无望地瞅着沟口的小路。路遥也就是从这里出发,体味《在困难的日子里》和《人生》以及《平凡的世界》里的原始素材的苦难,让心灵哭泣,让灵魂歌唱的。饥饿,教他发愤念书,念好书就能当干部,当了干部就能吃上猪肉炖粉条,这就是朴素的理想。当政治抱负落空,重新回到这山沟里当代理民办教师时,他发现了写诗也许会改变命运。于是,他去找谷溪。

多年后路遥说:把我们联系起来的是文学(这是一个久违了的字眼)。在那时之前,谷溪已经是省内有些名气的青年诗人。共同的爱好使我们抛弃了派别的偏见,一起热心投入到一个清风习习的新天地里,忘却了那场多年做不完的噩梦。那是在于枯的精神土地上长出的几棵稀有的绿草,至今仍然在记忆中保持着鲜活。在此期间,他们一起编选油印了延川的第一本诗集,即《延安山花》,交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先后印行28万余册。

于是,这枝山花为全国所瞩目,照红了荒芜寂寥的文坛。北京插队知青、女诗人梅绍静的《兰珍子》是在《山花》选载的,笔者也曾署名和都蛮在该刊发表过早期诗作《访英雄》,本土作家海波则直接受育于这块苗圃。

随后,路遥的小说处女作《优胜红旗》发表于1973年《陕西文艺》创刊号,延安大学毕业后进入省作协,作品连连获奖,在中国文坛赢得了显著的地位。闻频当了《延河》诗歌编辑,成为八十年代前后有影响的著名诗人。海波也跻身于小说家的行列,以《农民的儿子》和《民办教师》等作品走红过-一阵子。延川籍作家杨子青、浏阳河、刘风梅,也可以被看做为这块土地的荣耀。

诗人远村也是从这里闯入中国诗坛,在九十年代陕西诗歌群落中名声赫然。而延川新生代的作家倪泓,以《代理村长》、《模范张民办》和《到一斗谷当村长》杀入世纪末低迷浮躁的小说阵营,作品被广为转载,或被拍成电视剧,挺进大众娱乐文化市场。后生可畏,倪泓大有当年路遥闯入文坛的架势。人们慢慢地发现了如此山花文化现象,由作家群的兴起连带起二曹的喜剧小品、黑氏四兄弟的摄影艺术,还有民间艺术家高凤莲、冯山云的剪纸和布堆画,也已走出延川和陕北以至享誉国内外。

这是一块贫瘠的黄土地,物质与精神的不平衡,孕育滋生了生气蓬勃的艺术之花。为了吃上猪肉炖粉条的朴素理想,已升华为自信自强和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和人格魅力。

著名评论家肖云儒说,延安时代,一批知识分子把新的思想带入黄土地,带入乡土文化,北京知青的到来,为这里注入了新的文化,使其实现了原初文化的现代化改造。作家路遥正是将京都文化与黄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他的创作特点。观念的吸引和容纳是这片土地的文化之花灿烂的一个重要原因。高凤莲老人目不识丁,但她的剪纸艺术有一种现代意识,其散点透视法与毕加索无二致。山花现象不单纯是艺术基因的传承,而是形成了一种浓烈的审美文化场。

信天游与苦难一样悠长的黄土地啊,情爱与心灵的歌唱一样美丽的人们啊,在劳作着,并发现和创造着艺术的财富。以情感为土壤的山花,愈开愈艳,对视着日益牛长膨胀的现代都市文化风景。

孕育并成就了山花的延川.也正打出山花的文化品牌,像黄河畔的红枣一样鲜艳甘甜,进入更阔的空间。

山花为谁而开?山花为什么这样红?

《海晚报》2000年1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