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识】临陈迹而兴叹,遇坟墓而鼓噪,历来是墨客骚人的一大嗜好。关西大汉毛锜,诗如其人,一篇《司马祠漫想》,长歌当哭,慷慨悲凉,唱出了对一代文学巨人太史公的凭吊与哀悼之意,唱出了对历代文人不幸命运的不平之声,鞭挞了邪恶。
诗成之日,还是1979年年末,,痛定思痛,文学界和全国人民一道,正处在一种反思十年浩劫的情绪中,而由于一批1957年被错误地打成右派的老作家的复出和着说立书,便又形成一股反思文学。司马迁已经作古,不为世间的风风雨雨所动,而处于这种时代气氛笼罩下的诗人毛锜,一旦有缘与司马迁相逢,展开感情交流,于是这种情感和思考便成为一种创作激情,从而铸定了诗作的抒情风格和思想主题。因为是有感而发,所以较之那些浮浅的凭吊古迹之作,便多儿分凝重深刻和强烈的时代烙印。
诗人乃饱学之士,笔力遒劲,文彩斑斓,笔锋纵横古今,恣意为之,未有遮拦。
悬崖旁,有棵要飞的树
悬崖旁,
有裸要飞的树
它挣扎着扭选着旋转着象一只受伤的岩鹰对着天空和太阳扑闪着沉重的翅膀……
哦,一棵树一择要飞的树
难道是风一时兴起把你雕刻成这大鹛展翅般的模样?
还是山谷的雷电突发的灵感
把驰骋的梦托付在你的身上
呵,一棵树一棵要飞的树—一个荒唐的命题——个未完成的幻想
你是一棵树哟——在哪生、在哪长在卿死亡你该乐天知命管什么寒来暑往……
可是在一个滴银的夜晚你相信了那星光唱的歌!
不!不是风尽管,在落叶的深秋你也曾把最知一片心汎送住远方更不是窗电
电只给你瞬间的溃经短哲狂放叫你挣礼
你扭曲
仅仅因为那个隐秘的固执的不得安宁的
一棵树怀着飞马的梦想!
哦,一裸树一棵要飞的树在深深的山谷在悬崖旁……
1982.秋
【作者】沈奇(1951—)生于陕西汉江上游的勉县小城。初六六届毕业生、插队知青,乡村教师、铁路民工、钢厂炉前工……1978年考入大学,毕业留校。1979年起发表作品。诗作入选十数种选集、多次获奖并被译介国外。诗论《过渡的诗坛》等文在国内青年诗坛影响较大,间有报告文学问世,获首届中国潮报告文学征文奖。现为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会员。
着有诗集《和声》、《看山》。
【浅识】读罢这首诗,给人留下的印象好象烙铁烙下似的。因为我们对诗中所描绘的那种生存状态和情绪状态体验得太深刻太深刻了。历史囚禁得太久或者是生存本身局限得太死,人自身在听到星光歌唱的神曲妙词时,总欲摆脱那种囚禁和突破那种生存的局限,这不能不说是这首诗的底蕴所在。
诗人内心这种深透的生存体验和情感体验不是简单直言而出,也不是激烈地渲泄而出,而是在自然界里寻找到一种对应,一个奇特的、撼人心魄的意象——悬崖旁一棵要飞的树诗以回旋跌宕的韵律和简洁有力的语言抒写出树的氛围、灵性及飞鸟般的梦想,从而创造出一个活的客观,再反回来以此象征内心那种体验,并把象征扩展到最大内含。这正是这首诗的成功所在。
徐卫新
断尾之牛
与牛虻作战
犄角坚利此时没有用场蹄
轮番出击此时没有用场
牛虻在牴不到踢不上的地方嗡嗡吮吸
与牛虻作战
牛力无比此时没有用场
蹭倒高螃蹭倒矮桩牛虻
在蹭不到的地方嗡嗡吮吸
与牛虻作战
断尾之牛哞哞吼叫断尾之牛
踏踏狂奔而牛虻
一伙又一群边追边舞边叫边笑边吮
与牛虻作战
拉车千斤拓荒百亩断黾之牛
不怕负重不怕背犁
而牛虻之嗡嗡嗡嗡使得它每一块肌肉痉挛
终于断尾之牛
在牛虻的歌唱声中倒下
唯有那条断尾向上骄澈而孤独
第二天有人叫卖牛肉
第三天有人抢购牛皮
第四天总听见嗡嗡之声
牛虻从牛肉盘与牛皮鞋里飞出
与牛虻作战
【作者】徐卫新(1957)安徽绩溪人。1974年开始诗歌创作,1980年正式发表作品。现在黄山市徽学研究会工作,为作协安徽分会会员。
【浅识】读完这首诗,心沉重得一时失去了份量。诗为英雄的失败和失败的英雄唱了一曲愤懑悲壮之歌。有庞大的躯体,有粗壮的蹄,有犀利的角,有蹭倒高墙、矮桩的力的断尾之牛,竞被小及牛的体形、力铙万分之一的牛虻击倒了,此为沉重之一。
能拉车,能拓荒,能背犁,能负重,能吃苦,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断尾之牛竟被专以吸饮牛血为生的牛虻击倒了,此为沉重之二。
成群结队,蜂涌而至,不做正面交锋,专门隐蔽在牛无法回击的地方,乘其不备,群起攻之,断尾之牛被击倒了。此为沉重之三。
牛虻们边追边舞边叫边笑边吮,作恶者弹冠相庆。此为沉重之四。
肉被出卖了,皮被抢购了,而牛肉盘与牛皮鞋里,却又飞出嗡嗡之声。此为沉重之五。
与牛虻作战,断尾之牛痛苦而奋力的呼声一遍又一遍震耳惊心。然而,牛虻们依然追逐叫笑,群魔乱舞此为沉重之六。
沉重太多了,前面的路还长,还是笑着前行吧。
吉狄马加
黑色的河流
我了解葬礼
我了解大山里彝人古老的葬礼。
(在——条黑色的河流上,
人性的眼睛闪着黄金的光。)
我看见人的河流,正从山谷中镝馏穿过。
我看见人的河流,正漾起那悲哀的微波。
沉沉地穿越这冷暖的人间,
沉沉地穿越这神奇的诰界。
我看见人的河流,
汇聚成海洋,
在死亡的身边喧响,
祖先的图腾被幻想在天上。
我看见送葬的人,
灵魂象梦一样,
在那火枪的召唤声里,
幻化出原始美的衣裳。
我看见死去的人,
象大山那样安详,
在一千双手的爱抚下,
听友情歌唱忧伤。
我了解葬礼,
我了解大山里彝人古老的葬礼。
在一条黑色的河流上。
【作者】吉狄马加(1961—)彝族。因川大凉山人。1978年入西南民院中文系,始习创作,并发表诗、小说等。系中国作协会员。主要作品有诗集《初恋的歌》等。
【浅识】吉狄马加是当代诗坛具有一定影响的彝族青年诗人。他的诗集《初恋的歌》由于以现代意识观照透视彝族古老传统,以浓郁的民族特色诚实地反映当代彝人的生活而获得第三届(1985—1986)全国新诗奖。
这首诗主要表现了葬人古老的葬礼的悲壮场面。诗人以黑色的河流形容之,显得凝重、浑厚、肃穆。在彝族,任何一个彝胞走完他的人生之路时,送葬人汇成河流,火枪鸣空。哀歌撞山,以寄托对死者的哀思。可见,彝人的葬礼是何等真诚、隆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何等友善、亲密啊。难怪诗人在这黑色的送葬队伍中,敏锐而独创地发现人性的眼睛闪着黄金的光。这一句,是彝族诗人献给他的民族崇高的颂词!?
一个域市
有一个城市的回忆
铸成他特有的铜像
伫立在广场中央
一个城市
有一个城市的愿望
雕成他特有的石像
矗立在十字街头
中午
在哪座雕塑下
都是在这座城市中长大
却没有铜像的回忆和石像的愿望
中午
太阳捐给雕塑许多金币
无论铜像
在广场中央在十字街头
在自己的城市里
我也用它捐款
自已回忆的铜
自己愿望的石
【作者】车前(1963—)本名顾盼。江苏苏州人。初中毕业后干过临时工、背业员、教师。19似年开始发表诗作,诗作被选入多种集子。
【浅识】似乎车前子的诗在崛起的一代中更具现代味。他的诗既没有北岛繁杂的意象,也缺少舒婷强烈的抒情。主要特点为淡化——情感的淡化与思想的淡化。这?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从诗的情感方面来费,一没浪漫的夸耀,二没有强烈的抒情,宁静的语,淡泊的情思,几至达观淡远。此诗始终如?一条没有波浪的河流,缓缓流来。
从诗的思想方而来看,一没有英雄主义,二没有悲剧主题,待所着力表现的,不过处一种平民意识,而恰恰是这种普通的平意识却传递出一种不普通的思想情绪。毋需详释,我们都知逍,.在城市广场中央的铜像与盐立在城市十字街头的石像,都是为纪念那些群休或个人的丰功伟绩和超人的理想而树立的。但足,碎人在印里宣称,虽然向已没有铜像值得炫耀的记忆,没得骄傲的愿望,然而,诗人也要铸没己回忆的铜像铸自己愿望的石像,这充分表现了诗人作为一名普通人的不同凡响的自信与理想,同时,也侧面批判了英雄崇拜与偶像神化。诗,实则是弘扬一种不平凡的平民意识。
阮晓星
最后一个晚上
我想在最后一个晚上
走遍所有的街道
对那些熟悉或陌生的门
紧闭或敞开的门
轻轻地说
我走了
高声地说
我走了
热烈地说
我走了
忧伤地说
我走了
风啊风啊
你不要再说什么
我本是风中的一粒范狩
然后是风中的一片叶子
最后是风中的一种气息
生于风而回归于风随风飘游
我要最后一次做顽皮的女孩
在夜晚的大街上嚎叫
然后在空寂的树林里
最后一次激动地等待
英俊的王子;
把我带走
只是从此谁去为每一个早惊奇地微笑
谁去为四季的兴衰起伏而动地哭泣
我的心象一只颤动的桔子
谁是温柔而有力的手
以及最甘美的嘴唇呢
我真的不知道我要去哪里
一切的一切都是风
最后是风中的叶
最后是一粒花符回归于泥土
【作者】阮晓星(1964—)女。1977年参军,入护校学习。1980年毕业,分配至南京军区总医院工作。1982年起在报刊上发表诗作。
【浅识】这是一首典型的表现复杂情绪的诗,一个即将告别姑娘时代的顽皮女孩的心态描摹。由于诗采用了隐喻、象征等现代手法,使得读者对此诗所表现的多元情绪一时难以把握。其实,贯穿全诗的这种主体情绪流程之轨迹,不外乎激动与矛盾。
明天就要结婚了,在这最后的一个晚上)姑娘既新奇又兴奋,既激动又留恋,以致于她走遍所有的街逍对那些熟悉或陌生的.紧闭或敞开的门轻轻地高声地热烈地忧伤地说,我走丫。世界上,少了一个姑娘,多了一个少妇,然而,这个顽皮的女孩还很珍惜这姑娘时代的最后一个晚上,她撒野似的在大街上嚎叫、激动地等待,但是,顽皮过后,一丝倜怅袭上心头,今后,自己再也不能象过去那样无拘无束岗由自在地为每一个早晨而惊奇地微笑,为每一个季节而感动地哭泣了。当然,哪一个女人在迈出姑娘门褴时没有这种矛盾的心理呢?
诗写得有张有驰,有泄有蓄,空灵神秘,变化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