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幻由人生:蒲松龄传
4733000000068

第68章 附录二 蒲松龄年表(2)

高珩身边“从杖履”。家贫,为众乡亲代笔多,赋《戒应酬文》忌之。孙蕙离宝应,行取户科给事中。胤礽立为皇太子。

康熙十五年丙辰(1676)三十七岁

高珩身边“从杖履”。淄川教谕孙瑚升鳌山卫教授,赋七绝送之。

康熙十六年丁巳(1677)三十八岁

高珩身边“从杖履”。游水月寺,有诗记之。作《沁园春·岁暮唐太史留饮》。四子蒲筠生。

康熙十七年戊午(1678)三十九岁

在忠信乡沈家河村沈天祥家坐馆。乡试落榜,《同安邱李文贻泛大明湖》诗有“鬼狐事业属他辈,屈宗文章赖我曹”句。吴三桂病卒。

康熙十八年己未(1679)四十岁

赋《四十》诗。《聊斋志异》初步成书,赋《聊斋自志》,请高珩写序。设馆西铺毕际有家,写《次韵毕刺史归田》,代毕际有写《答陈翰林其年书》。汪如龙任淄川知县。岁大凶。清朝廷开“博学鸿词科”,朱彝尊等入仕,山东举十四人。

康熙十九年庚申(1680)四十一岁

母董氏卒。写拟表准备乡试。

康熙二十年辛酉(1681)四十二岁

赋《降辰哭母》《怜妹》《凤女》诗。知县汪如龙见招,赋《寿汪令公二十四韵》等诗记之。孙蕙任福建乡试正考官。三藩之乱平息。

康熙二十一年壬戌(1682)四十三岁

是年补廪膳生,据蒲箬《柳泉公行述》:“岁己丑,我父食饩二十七年,例应预考。”淄川数灾并发,《聊斋志异·水灾》记其事。与毕怡庵抵足绰然堂,写《狐梦》。据毕府佣妇讲述实事写《祝翁》。唐梦赉为《聊斋志异》写序。是年聊斋词作甚多。

康熙二十二年癸亥(1683)四十四岁

编杂著《婚嫁全书》成。长孙蒲立德出生。写《聊斋志异·绛妃》《斋中有柑橘菖蒲迎春海棠月季……又有榴树二,花大而实肥,因效徐文长作石醋醋骂座》诗、《群卉揭乳香劄子》文等。施闰章卒。

康熙二十三年甲子(1684)四十五岁

乡试落榜。是年秋季霖雨为灾。作《上孙给谏书》。辑《帝京景物选略》一书。写成《省身语录》。将历年代人作应酬文章汇集成册并撰弁言,“置诸案头,作应付之粉本耳”。秋九月,康熙首次南巡,过济南、登泰山,祭东岳。

康熙二十四年乙丑(1685)四十六岁

写拟表若干。好友袁藩卒,有多首诗词系之。王士禛丁父忧返乡。

《马介甫》写于此年前后,篇末注明后数行由毕世持撰成。该小说原型为好友王甡。《与王鹿瞻书》亦写于是年或稍前。

康熙二十五年丙寅(1686)四十七岁

孙蕙卒。李尧臣为《帝京景物选略》题跋。张笃庆拔贡入京,参加顺天乡试。张嵋任淄川知县,政绩突出,留仙有《和张邑侯过明水之作》等诗。

康熙二十六年丁卯(1687)四十八岁

是年春,淄川重修县志。知县张嵋监修,高珩、唐梦赉、毕际有董其事。花朝节代毕际有接待王士禛。秋闱因越幅被取消资格,写《大圣乐》“嗒然垂首归去,何以见江东父老乎?”归来作《责白髭文》。好友毕世持卒。写挽诗数首。

康熙二十七年戊辰(1688)四十九岁

修族谱成,写《族谱引》。长子蒲箬补博士弟子员。家中修小筑,有诗纪事。喻成龙任山东盐运使。

康熙二十八年己巳(1689)五十岁

知县张嵋离任,留仙有送别诗并赋《悲喜十三谣》。王士禛《池北偶谈》《古欢录》完成。王士禛《题蒲生〈聊斋志异〉卷后》:“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时。”留仙有《次韵答王司寇阮亭先生见赠》。王士禛十月返京。

康熙二十九年庚午(1690)五十一岁

拟《上加意养老,诏令天下七十、八十以上者,各赐粟帛等项有差群臣谢表》等。秋闱再次落榜,赋《醉太平·庚午秋闱,二场再黜》记之。

康熙三十年辛未(1691)五十二岁

十月至济南东流水为毕际有寻菊种,影响聊斋名篇《黄英》产生。

喻成龙转山东按察使。

康熙三十一年壬申(1692)五十三岁

为王敏入写《〈追远集〉序》。仲兄兆专(人枢)卒。赋诗哭之。

康熙三十二年癸酉(1693)五十四岁

写拟表《上御制通鉴颁赐文武大臣,群臣谢表》等。喻成龙招留仙至署,欲以千金换《聊斋志异》署名权。留仙婉辞谢绝,返回淄川。有《喻廉宪命题梅花书屋图》数首。毕际有卒,作《哭毕刺史》诗。喻成龙转山东布政使。

康熙三十三年甲戌(1694)五十五岁

时惟豫任淄川知县。《聊斋志异·周生》记其同性恋事。

康熙三十四年乙亥(1695)五十六岁

蒲家庄修关帝庙,留仙为文记之。《聊斋志异·鸮鸟》记西塞用兵,长山令搜刮民财事。五月,喻成龙升太常寺卿,留仙作《送喻方伯》诗。

康熙三十五年丙子(1696)五十七岁

辑《怀刑录》成,有自序。唐梦赉七十初度,赋诗寿之。济南大明湖遇朱缃(子青),赋七律三首。写拟表《大殿告成群臣谢表》等备乡试。

康熙三十六年丁丑(1697)五十八岁

杂著《小学节要》书成,有跋。选辑《宋七律诗选》,有跋。作俚曲《姑妇曲》。作赠馆东毕盛钜诗八首。高珩去世,作《挽高念东先生诗》和祭文。

康熙三十七年戊寅(1698)五十九岁

唐梦赉卒,留仙作祭文。

康熙三十八年己卯(1699)六十岁

康熙南巡,留仙写拟表《上南巡河工,赐督抚藩臬大臣御书御选古文渊鉴及御制耕织图诗群臣谢表》备乡试。作《与王阮亭书》,为《聊斋志异》求序。

康熙三十九年庚辰(1700)六十一岁

拟《上至孝性成,恭遇皇太后万寿圣节,御制万寿无疆赋,仍命翰、詹诸臣,拟作进呈御览,遂赐御书各一幅,群臣谢表》三篇。赋《自嘲》七言古诗,欲借皇太后恩科“攘臂直欲追裴公”。裴度乃唐宰相。

康熙四十年辛巳(1701)六十二岁

王士禛请假归里。十月假满回京,留仙赋送别诗。写《青云寺重修二殿记》。

康熙四十一年壬午(1702)六十三岁

在朱缃席上晤张贞,作《题张杞园远游图》。赋诗感谢王士禛送《古欢录》。作《上允科臣奏请,赐宋儒邵雍子孙世袭五经博士,谢表》等拟表,做乡试准备。屡次乡试失败,《寄紫庭》诗云:“三年复三年,所望尽虚悬。”

康熙四十二年癸未(1703)六十四岁

是年山东发生数灾。留仙有多篇诗文写及。写俚曲《磨难曲》。

康熙四十三年甲申(1704)六十五岁

天灾继续,《纪灾后篇》详述旱、虫诸灾,作《上布政司救荒策》。完成《日用俗字》。九月,王士禛因王五案被罢官乡居。

康熙四十四年乙酉(1705)六十六岁

完成《农桑经》。三子蒲笏、四子蒲筠同时中秀才。写数篇拟表应试。

康熙四十五年丙戌(1706)六十七岁

完成《药祟书》。朱缃为《聊斋志异》题诗三首。

康熙四十六年丁亥(1707)六十八岁

朱缃卒,留仙有挽诗。《聊斋志异·化男》为是年作。《聊斋志异·夏雪》写“丁亥七月初三日,苏州大雪”,疑为《聊斋志异》封笔之作。

康熙四十七年戊子(1708)六十九岁

送弟子赴试,赋《历下吟》五首。张笃庆为《聊斋志异》题诗。留仙为蒲家庄写《新建龙王庙碑记》。

康熙四十八年己丑(1709)七十岁

手录《齐民要术》。二兄柏龄卒。年末返乡,次年不再回西铺。

康熙四十九年庚寅(1710)七十一岁

成为岁贡生。与张笃庆、李尧臣共为乡饮宾介。因蠹役康利贞事,致信王士禛、淄川知县、进士谭再生等。

康熙五十年辛卯(1711)七十二岁

为父建墓碑。王士禛卒,作挽诗《五月晦日夜梦渔洋先生枉过,不知尔时已捐宾客数日矣》。代毕盛钜写《祭王阮亭司寇》。

康熙五十一年壬辰(1712)七十三岁

谭襄任淄川知县,为留仙挂贡生匾,有诗记之。

康熙五十二年癸巳(1713)七十四岁

连上数表求知县发贡生补助。率子孙在柳泉手植柳树二十余株。蒲箬磊轩落成,赵执信题额。九月,蒲筠请江南画家朱湘麟为父亲肖像。留仙自题志二则。九月二十六日刘氏病故,留仙写悼诗及《述刘氏行实》。

康熙五十三年甲午(1714)七十五岁

过刘氏墓,作《过墓作》。七月,毕际有夫人病故,留仙亲往执绋并写墓志铭。两稚孙痘殇,留仙写诗哀之。除夕写绝句:“三百余辰又一周,团圞笑语绕炉头。朝来不解缘何事,对酒无欢只欲愁。”乃留仙绝笔。

康熙五十四年乙未(1715)七十六岁

春节自卜一卦,不吉。正月初五日携子孙为父亲上坟,归来即病。正月二十二日酉时,倚窗危坐而卒。三月二十四日合厝村东刘氏之圹。

十一年后(雍正三年),张元为撰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