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锦瑟哀弦:李商隐传
4734700000010

第10章 《燕台诗》及其姊妹篇(2)

中国古代诗人为突破抒情主人公的自限,常爱代人抒情,即化身为他人、为他人设身处地来抒情,故在诗学中有“代字诀”的说法。[1]《夏》诗虽未标明“代”字,但实含此味,更明显的则是《秋》诗:

月浪衡天天宇湿,凉蟾落尽疏星入。

云屏不动掩孤 ,西楼一夜风筝急。

欲织相思花寄远,终日相思却相怨。

但闻北斗声回环,不见长河水清浅。

金鱼锁断红桂春,古时尘满鸳鸯茵。

堪悲小苑作长道,玉树未怜亡国人。

瑶琴愔愔藏楚弄,越罗冷薄金泥重。

帘钩鹦鹉夜惊霜,唤起南云绕云梦。

双珰丁丁联尺素,内记湘川相识处。

歌唇一世衔雨看,可惜馨香手中故。

我们不妨把这首诗当作一个女子的心灵独白,表达的是她孤处相思的种种感受和痴念。李商隐在这首诗中更充分地表现了易位思考和设身处地的能力,对女性心思体贴入微,用女性口吻抒情酷似,表明他通过恋爱,对女性的了解和同情都有所加深。这个特点后来进一步发展,到《无题诗》“相见时难别亦难”“凤尾香罗薄几重”“重帷深下莫愁堂”等篇,就表现得更明显突出了。

《燕台诗》的总体构想很可能受到南朝民间情歌《子夜四时歌》的启发。唱过秋歌,就轮到冬歌了。《冬》诗仍回到男性视角,唱出的是一曲爱情绝望的悲愤之歌:

天东日出天西下,雌凤孤飞女龙寡。

青溪白石不相望,堂中远甚苍梧野。

冻壁霜华交隐起,芳根中断香心死。

浪乘画舸忆蟾蜍,月娥未必婵娟子。

楚管蛮弦愁一概,空城罢舞腰支在。

当时欢向掌中销,桃叶桃根双姊妹。

破鬟倭堕凌朝寒,白玉燕钗黄金蝉。

风车雨马不持去,蜡烛啼红怨天曙。

这场爱情的结局是男女双方的暌隔和分离,女方的“孤飞”与成“寡”,也就意味着男方的失侣和落单。一切往事和美好记忆只能引起更强烈的悲伤,于是此诗便前有“芳根中断香心死”之痛切比喻,末有“蜡烛啼红怨天曙”的凄凉实景。

冯浩注释《燕台诗》毕,有个总说:“解者各有所见,未能合一。愚则妄定之若是:首篇细状其春情怨思,次篇追叙旧时夜会,三篇彼又远去之叹,四篇我尚羁留之恨。”冯浩是把诗之主角定为作者本人,因而把诗的内容视为李商隐所历之事的。于是又说:“燕台,唐人惯以言使府,必使府后房人也。参之《柳枝序》,则此在前,其为‘学仙玉阳东’时,有所恋女冠欤?其人先被达官取去京师,又流转湘中矣。以篇中多引仙女事,故知女冠。”冯浩的说法,试图解释诗题《燕台》的含义,并推测李商隐学仙玉阳之时,曾与某女冠相恋,此诗所写或与此相关。这些对我们都很有启发。唯他又因附会《燕台》之题而说此女后被一个达官取入使府后房,携去京师,再流转湘中等等,既无据亦颇显拘泥。而我们则将《燕台诗》视为李商隐融合自身恋爱体验在内的文学创作,是借一个爱情悲剧的大致框架来畅抒其溢满胸怀、不吐不快的恋爱感受,实为少年绮怀的一种宣泄。

的确,习道、恋爱、学诗,特别是模拟李贺诗,是这一时期李商隐最主要的三件事,三件不可分割的事。

他的《河阳诗》和《河内诗》也是这一时期的作品。李贺有《河阳歌》,以五言古体而叙及与官妓之旧事,商隐则借其题,以七言古体扩充之,而描叙一桩更为缠绵的爱情故事。商隐的《河内诗》以自己的乡贯为题,含《楼上》《湖中》二曲,而李贺亦正有《江楼曲》《湖中曲》二首,从题目已可见其瓜葛。二李四诗的诗体均为七古,且内容皆涉男女之情,从所用意象到具体诗句,都能看出商隐对李贺的效仿。对于《河阳诗》《河内诗》这样的作品,如果不是把其内容与商隐生平硬作联系,而是把它们看作一个少年诗人在向前人学习的基础上,为爱情唱出的向往和忧伤之歌,那么诗的内涵和所表达的情感,还是不难理解和体会的:

黄河摇溶天上来,玉楼影近中天台。

龙头泻酒客寿杯,主人浅笑红玫瑰。

梓泽东来七十里,长沟复堑埋云子。

可惜秋眸一脔光,汉陵走马黄尘起。

南浦老鱼腥古涎,真珠密字芙蓉篇。

湘中寄到梦不到,衰容自去抛凉天。

忆得鲛丝裁小卓,蛱蝶飞回木棉薄。

绿锈笙囊不见人,一口红霞夜深嚼。

幽兰泣露新香死,画图浅缥松溪水。

楚丝微觉竹枝高,半曲新词写绵纸。

巴西夜市红守宫,后房点臂斑斑红。

堤南渴燕自飞久,芦花一夜吹西风。

晓帘串断蜻蜓翼,罗屏但有空青色。

玉湾不钓三千年,莲房暗被蛟龙惜。

湿银注镜井口平,鸾钗映月寒铮铮。

不知桂树在何处,仙人不下双金茎。

百尺相风插重屋,侧近嫣红伴柔绿。

百劳不识对月郎,湘竹千条为一束。

(《河阳诗》)

鼍鼓沉沉虬水咽,秦丝不上蛮弦绝。

嫦娥衣薄不禁寒,蟾蜍夜艳秋河月。

碧城冷落空蒙烟,帘轻幙重金钩栏。

灵香不下两皇子,孤星直上相风竿。

八桂林边九芝草,短襟小鬓相逢道。

入门暗数一千春,愿去闰年留月小。

栀子交加香寥繁,停辛伫苦留待君。

(《河内诗·楼上》)

阊门日下吴歌远,陂路绿菱香满满。

后溪暗起鲤鱼风,船旗闪断芙蓉干。

倾身奉君畏身轻,双桡两桨樽酒清。

莫因风雨罢团扇,此曲断肠惟此声。

低楼小径成南道,犹自金鞍对芳草。

(《河内诗·湖中》)

这些诗篇的李贺色彩是很明显的,题目相仿的几篇固然如此——我们看一下李贺的《江楼曲》:

楼前流水江陵道,鲤鱼风起芙蓉老。

晓钗催鬓语南风,抽帆归来一日功。

鼍吟浦口飞梅雨,竿头酒旗换青苎。

萧骚浪白云差池,黄粉油衫寄郎主。

新槽酒声苦无力,南湖一顷菱花白。

眼前便有千里愁,小玉开屏见山色。

不难发现李商隐《湖中》《楼上》二曲与李贺在意象、词采、句式和情调上的相似之处。就是题目并无直接关联,我们也往往能从李贺诗中找到商隐诗意象、辞藻乃至语句的来源。像李贺的《夜坐吟》:“踏踏马蹄谁见过?眼看北斗直天河。西风罗幕生翠波,铅华笑妾颦青娥。为君起唱《长相思》,帘外严霜皆倒飞。明星烂烂东方陲,红霞稍出东南涯,陆郎去矣乘斑骓。”《帝子歌》:“洞庭帝子一千里,凉风雁啼天在水。九节菖蒲石上死,湘神弹琴迎帝子。山头老桂吹古香,雌龙怨吟寒水光。沙浦走鱼白石郎,闲取真珠掷龙堂。”还有《洛姝真珠》《宫娃歌》《牡丹种曲》等等,都能让我们感到《燕台诗》及其姊妹篇与之相近的情味和格调。不过,李商隐此时虽尚在学习阶段,但已表现出他的创造性。他比李贺更善铺张,更善隐身而联想更广,其诗的客观叙事色彩也就更浓,而辞藻也更为华丽精致,语气的突兀生涩甚至有过之,处处显示既出于李贺又欲胜之之势。

李商隐本阶段的诗,其社会性还较弱。他去学道,虽已走出家门,但他在道观所过的还是远离主流社会的生活。应该说,此时他还没有真正地踏入社会。他对李贺的接受和模仿,主要也不在于李贺的社会诗,而是那些用乐府曲调或自撰乐府所写的抒情诗歌。

但是,这个阶段为时并不长,李商隐很快就要进入关系更为复杂、竞争更为激烈的科第仕宦人生,走进读书士子渴望进入的政界和官场。他在玉阳学仙的那种近似无忧无虑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了。

[1]刘熙载《艺概·诗概》:“乐府是代字诀,故须先得古人本意。”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7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