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千古一相:管仲传
4734900000019

第19章 避于乱世洁吾行(4)

是啊!圉人接着说,秦国地处深山,路无好路,住无好住!壮丁做版筑,秦文公亲自参与,他还带着孩子们一起参加,告诉他们,要想让秦国基业壮大,我们必须苦,还要苦几代人!只有我们不断地吃苦,才会在我们后人的手里有千秋伟业可言。此雄心不弱啊!秦文公接位四年,将国都迁到了汧水与渭水交界的地方(据说,此地在今陕西千阳东南、凤翔西南、宝鸡东一带)。在新址上,他亲自参加筑城劳动,嘴边还常挂一句话:这不是我们秦国最理想的国都,我们的国都应该在中原那一大片平地上!文公十五年,亲自率兵解决了时时侵犯周朝的戎族。那时,当今秦主就在文公身边亲历战争,战争的残酷让他明白秦国的出路!打败戎的这一仗,秦国收益颇丰。秦文公尽收原来被戎俘掠去的周人与土地,壮大了秦国的实力!他将岐山以东归还周室,自己占了岐山东北做新的国都。有人说,那岐山东说是归了周天子,还不如说是他秦文公寄存在周天子那里的,早晚还是秦的。更有人说,周天子脚下的地连那天子榻床都会是秦国的,秦虎野心比楚熊更大。

如此说来……管仲接过话,楚熊秦虎,你争我夺,天下焉能太平?

圉人说:我感觉当今秦主不像是竫公的儿子,倒是他爷爷下的种。管仲笑道:帝王家的这种故事能叫故事吗?司空见惯!圉人应道:倒也是,算不得什么。嬴立从小在爷爷身边身经百战,秋毫无伤,也算是奇迹啊。接位第二年就把国都迁居平阳,实现了祖上那个“走出深山,站到一马平川上呐喊几句”的愿望啦!

说得好极了!鲍叔牙喊道。

管仲听得鲍叔牙这一声喊,忽然想到,圉人来的目的是什么呢?

圉人似乎看出了管仲眼里的疑问,起身朝四下看。管仲告诉他,这里没旁人,有事直说。圉人告诉他,离家十几年了,出来时,老婆刚刚生了孩子,是个女婴。不知她母女俩现在怎么样了,想回家看看。鲍叔牙问:秦人准你离开?圉人说:逃出来的,一路走过来,到了楚国边境,听说楚侯不满贵国代向周天子讨王室之称一事。

鲍叔牙道:这与隋国有什么关系?

管仲扬手制止,他告诉圉人,楚侯已经在前一月自己加冕登基,称王了,隋侯也接到了楚侯熊通自称武王的文书,说是下月在沈鹿(今湖北钟祥东)会盟,天下不再是周天子一位了。鲍叔牙嚷道:天上有两颗太阳啦!圉人问:徐国可是老牌王室啦,楚侯敢不承认?管仲苦笑道:看来,徐国早晚是楚熊的一道点心。圉人问:那正餐是周天子?管仲站起来仰天捋胡子半晌缓缓而道:天下归谁,还早着哩!

圉人:这么说,隋侯已经知道了楚熊的事,打算怎么办?

管仲思虑后告诉他:这是隋侯的事,我们不能多问。

其实,少师董成已经来与他商量过此事。管仲运用季梁判断事物的一贯思路,作了分析:熊通选择沈鹿会盟,自认为那地方是他掌控之地,如果诸侯不听他使唤,他就会把大家俘了,用来做肉糜什么的也干得出的。到那一刻,诸侯谁敢不答应?如果答应,又该如何面对周天子?这个担忧,少师董成也说到过,当时管仲倒是想出了个不去的借口,那就是名士季梁的去世。但季梁去世消息传开,就等于宣布镇国之宝没了。少师董成连连跺脚道:先失隋侯之珠,今又失季梁,隋国之惨,不能再述!主公在朝堂上痛哭自己的不孝之后,正要负荆去宗祠跪罪。你这么一说,那岂不是火上添油?!不成。还有什么良策呢?管仲正愁着哩。他圉人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突然,脑子被闪电击中一般,管仲一激灵:此刻圉人来,莫非他做了楚国密探?管仲慎重考虑后,朝鲍叔牙使了个眼色。

鲍叔牙明白了管仲的意思,两人一唱一和,始终没多说什么,圉人也没能从他们嘴里得到什么新鲜信息,但却证实了外界的传言:季梁死了。

圉人第二天匆匆回去了。

季梁去世的消息,令楚侯熊通为之一振,他对着大臣们哈哈哈大笑道:嬴胚啊嬴胚,姬家封你隋侯,你用名士挡我北上,现在好,你还有名士吗?

楚国分散在外的细作们见熊通这种态度,纷纷加油添酱说:周桓王不愿意加封您为王,主要是隋侯说了许多难听的话。熊通恼怒道:他可能没想到那名士季梁死得那么快吧!没了名士的诸侯,那就是城门没了闩,咱随时都可以去品茗喝酒!接着又道:早在周夷王时代,我们的楚先君熊渠就曾经封过他儿子为王。事实上,我这是恢复旧制。但他把周厉王起兵讨伐熊渠,迫使熊渠乖乖撤销封儿子为王之事,埋下不提,竟然在朝堂上当着众臣之面大声叫嚣:

“我的祖先,是周成王的老师哩!只不过早早去世了。但周成王还是将他的子孙封在楚这个地方。我们在这里已经很久了,周围都臣服于我们,说明我们是有这个能力领导与管理这块土地的,你们不封我,我自己封自己!”[3]

于是,熊通匆匆举行登基仪式,建立楚王国,宣布将在纪山建新国都,新都仍然称丹阳[4]。接下来,他要做的就是在沈鹿举行会盟。

沈鹿会盟是春秋时期诸侯国第一次对天子王权成功的挑战,开了大国争霸的先河。司马迁说,楚武王这一着,让“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彻底崩溃了!

接到通知的楚国附近的诸侯国都派了使者,有的还是国君亲往。这些国家,原本势力弱于楚,有的早就被楚征服,或成为楚的属国。有的虽不是属国,却领教过楚熊的厉害,不敢得罪。他们是:巴国(今重庆市)、庸国(今湖北竹山)、邓国(今湖北襄阳)、申国(今河南南阳)、郧国(今湖北安陆)、罗国(今湖北宜城)。他们被楚侯熊通要求像觐见周天子那样大礼觐见。熊通让大家在会盟誓言上面签字,表明承认熊通具有称王的权力,史官记下全过程。

楚侯熊通绝对没想到,就在这时,申国使者提出:楚国在汉水边掌控数河丛山,日子过得很快活,为什么要问鼎中原?是向天下推广你的鸟语吗?让中原以后都用鸟语?

有人起头,必有人响应、起哄。起哄者嚷嚷道:你们把“吃奶”叫“谷”,把“老虎”叫“於菟”,中原各国都顺你楚大王的,改得过来吗?

熊通听了,脸顿时挂得长如丝瓜。他不言语,在朝堂上缓慢地迈着威武的熊步,时而瞟一眼各诸侯国代表。众诸侯国客人见他脸拉长,顿时噤若寒蝉,仿佛命已不掌控在自己手中了。申国使者感觉不好,赶紧朝楚令尹斗祁与斗伯比、薳章等楚国重臣私下递话。

楚臣们开始用他们的楚语相互沟通,并一起向熊通陈述利害。这如鸟而鸣的私语,诸侯国代表大多不懂,只能大眼瞪小眼地看着他们。我们从后人的记录里知道,当时,楚国大夫重臣一起向熊通陈述天下大势,如果让天下通用楚语,那是不可能的事,而保留楚语则正是楚国的优势,使国家大事能够用楚语交流而不易泄密!熊通高兴地说:那好办。我们楚人崇拜火神,你周室崇拜农神。我的火神煮沸你们神农的粮食,那样,我们楚人的命运才能改变。你周室不相信命运,只崇拜祖先!我们用不着生活在祖先的影子里,我们要向天上的太阳要新的生活!我郑重宣布,将来我们王朝的语言就是中原的语言!我们想征服中原,那也得有些代价,让楚人说中原话嘛!

楚人退后一步宣布,官方语言仍然用中原话。

诸侯各国好像也争到了面子,大家这才在会盟册上签字。

这是公元前七〇四年,周桓王十六年。这年熊通正式对外称王,历史称其为楚武王。

熊通既然是楚武王,那就不是单单喊你们诸侯来吃顿饭、喝点酒、品品茶的,他有他“天上九头鸟”的狡猾,他要做很多事的。

熊通宣布,骁勇善战的我们不能永远被框在汉水西!我们很快就会西到巴蜀,东到淮河上游,面积广袤!我们要朝着北方迈开步伐,没有一个旧诸侯能阻挡得住我们强大的前进步伐!我们面对周王朝能说的话是,将来我们会取代你们而成为天下唯一的王。

诸侯这才发现自己上了当,后悔莫及!消息传到周桓王那里,气得他把青铜簋接连摔碎了好几只!楚武王知道后一点也不生气,反而觉得好!你周桓王有什么鸟用,只能在你的朝堂上生气,有种就调集诸侯联军征伐我啊!再弄出周天子淹死在汉水的故事,让后人看看啊!

从这一点说,楚人绝对不厚道。人家郑庄公打败了周天子,还去“请罪”!你楚人却故意挑衅寻事,想干什么啊,难道周桓王不想征讨你吗?等着瞧!

会盟进行到后来,局面完全被楚武王掌控,他开始发威了,首先用严词指责了申国使者。楚武王这样说:你申国跟周室同皇族,是舅父跟外甥的关系,姬宫涅和褒姒被杀以及周室东迁,都由你申国引线起苗头。你现在到我这里来,还不是因为周室式微,想另找一家靠山?你可要想好啊!我楚武王这墙靠得住吗?你说靠得住?好!我当然高兴。但我提醒你,你加入我们这个楚朝阵营,可不能带来一丝一毫帮周室颠覆我的念头,否则,我是不会轻饶你的!

听了这番大庭广众之下的斥责,申国使者没敢再直腰。

接着,楚武王提到了黄、隋两国,这两个诸侯国,连个招呼都没有,干脆不理睬,这让楚熊的面子朝哪搁?熊通当时的态度,后人用了几个成语来形容:气急败坏、怒发冲冠、咆哮如雷、声嘶力竭!直到侄子大夫薳章向他提出,黄国离沈鹿较远,黄侯年事已高,且近来身体不好,几个后宫纷纷争储,弄得黄侯不敢离开一步。他建议楚武王派人前去看看,带话去,看看他们有什么动静再作计较。熊通听了薳章这话,才停下喘息。事后派薳章前去黄国,要代表他,好好责备黄国国君。

隋国离沈鹿近而缺席,楚武王认为这是隋侯藐视自己,生气地跺着脚,手指隋国方向怒斥道:你还有季梁吗?没有了吧!看我的。

沈鹿会盟前,楚武王就有了兴师伐隋的准备。会盟后,熊通将伐隋付诸实施。这次伐隋,使用上了新组建的兵车,以及为这支兵车平整好的道路,一支在前面先行架设桥梁的隋军工兵,造就了若敖、蚡冒时代想都不敢想的奢望,熊通开始实现兵进隋国教训隋侯的愿望。

隋侯胚得知楚武王亲率兵前来,也不示弱,召集朝堂大议。没想到,朝堂之上,公室王族大臣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弄得隋侯着急起来:你们平日里为俸禄争得脸红耳赤,寡人不以为意。面临大事,你们仍然如此,真是酒囊饭袋!还不快把管仲请来。

大家这才想起为季梁守孝的管仲与鲍叔牙。如果季梁在,他楚武王敢吗?有大臣提出:依周礼,守孝臣,是不可以入朝问事的。

隋侯急了:你们大家想想办法呀!

少师董成:我去看看他们吧。

隋侯:好,你代表寡人前往,务必要讨个话回来。

季梁墓前的棚屋里,身披重孝的管仲与少师董成见面。没等董成说话,管仲就告诉他:恩师季梁临终前留下话,我都记在这支竹简上了,你拿去吧!说完,让人从内室取出一个封好的盒子,郑重地交给董成。董成回到朝上,把这盒子交给了隋侯。隋侯问:没说要举行仪式吗?隋侯说这话是依据当时的规矩,宣读先师遗言,需要焚香祭拜的。董成想了想说:管仲已经替主公做过祭祀了,主公须自己先看一看,然后再与大臣们商量。隋侯感觉董成说得有道理,便带着盒子步入后屏。一会儿,有人过来喊少师。董成随即进入。旋即两人一脸正气地出来,隋侯入席。少师归位。

隋侯让少师董成解读那竹简上的话。

季梁留下话说:隋国是楚熊北上争霸的第一碍石,熊通必穷毕生之力搬开这块碍石。恶战在所难免!如若处理得好,国号可保!夷吾有小计,你们可纳。但此人用后,千万让他隐于民间,楚国不会放过他的。

有大臣问:主公是否已经从管仲那里得到计谋?

隋侯笑笑:少师带回来了。只是不便对大家现在讲,以后可以悬于城下,让民众知道。现在,我们要做一件事,那就是把楚熊想灭我之心昭示天下,看看全国民众是什么态度。众臣以为如何?

老臣说:管仲有什么计,我们不知道,如何说话?隋侯听了感觉有道理。正要说,却被少师董成用眼色制止。隋侯赶紧打哈哈支开道:那管仲守着孝,有什么好计谋的。再好的计谋也免不了一场恶战!

老臣道:那不打最好。

隋侯:我父亲在位时就是喜欢打仗,我能不打吗?我意已决!来人,把楚熊进犯消息公示天下。说完宣布退朝,起身离去,少师董成跟随而去。

隋侯下令,楚熊率属国联军进犯,灭我隋室之心与野兽相同!隋族受天子王恩,不能为自己而弃民众求生,愿全族与城共存亡。特令:公室王族一律不得迁徙。城中有钱人想离开的,灭九族!人人参战,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势必歼灭来犯之敌!

四城门墙上的隋侯告示,令整个都城群情鼎沸。

消息很快传到楚武王耳中。熊通召集大臣朝议此事。有人说,隋侯是周王室同族,如果这件事引起中原各国抗议,那就会引发周桓王亲率天下雄兵征伐!

楚武王这一刻,不说再让一位周天子淹死汉水的话了,沉思后道:灭楚之危,不可不防!又问:能不打吗?锐利的眼光如锋如芒,在场上扫来射去,弄得人人都不敢接招。

……

在隋国的朝堂之上,打与不打的争议更是沸沸扬扬。

少师董成连连喊:打!打!打!……

众将军意气风发、同仇敌忾,异口同声响应:如果不打,白白送一个国家给楚熊,这天下他的熊足可以乱蹦乱跳了!

隋侯站起来,张开双臂,郑重道:开国至今,列祖列宗尚未见如此大的进犯之军,让我遇上,倒是件好事。少师,立刻准备祭坛,告慰列祖列宗:城在人在,城亡人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