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千古一相:管仲传
4734900000061

第61章 冒天下之大不韪(3)

周惠王的举动激怒了以蒍国为首的五大夫一伙。他们与王室贵族苏氏进行密谋,联合对与周惠王有隙的公室卿士,于惠王二年秋(前675)打出奉子颓为君的旗号,攻打王宫,企图灭掉姬阆。幸有周公忌父与召伯廖(召公奭之后)等大臣率部抗拒,五大夫才没能攻入王宫。蒍国见不能取胜,京都自然不能再待,挟子颓奔往苏氏封地温邑(今河南温县)。温邑系周武王时期司寇苏忿生的采邑。周桓王时,为确保王畿安全,强行割苏地十二乡邑与郑国交换王畿边上的四座城邑。苏氏后人为此与周王室反目,改依狄人。现在,五大夫奉子颓来温避难,苏子思虑再三,自知无力与周王室抗衡,干脆与子颓一伙奔往邻近的卫国,请求卫惠公姬朔出兵护子颓归周为王。

姬朔正对周釐王在黔牟事上的态度耿耿于怀,遇上五大夫作乱,子颓来卫国请兵,兴奋得一拍掌,也不与大臣商量,满口答应出兵扶子颓归周为王。一面整顿兵马,一面遣使联络邻国南燕,两家约好共同出兵伐周,拥立子颓为王。

这年冬季,姬朔经过一番精心准备,亲自率领卫燕两国兵马,杀气腾腾直奔周王城而来。无备的周公忌父一时来不及召集诸侯勤王,王城军队抵挡不住来势凶猛的卫燕联军,只得与召伯廖护周惠王出奔郑国鄢邑。

攻入周都的姬朔与五大夫共立子颓为王。子颓即位后,占据王城,志得意满,尽情享乐,大行歌舞以享功臣五大夫,又把卫惠公和燕君好好地表扬了一顿。姬朔在京师恣意享受了一番,然后得意洋洋返回卫国。

齐桓公得到此消息,正值国内“夏。齐大灾”[2],想出兵又怕管仲拒绝。果然,还没开口,管仲就说:今年旱灾更厉害,粮食供应不上,吃不饱饭,怎么打仗?齐桓公不高兴了:这种情况下都不出兵,我还讲什么“尊王攘夷”啊!

管仲说:子颓也是周室血脉,有人护他上台,也有人说他是篡位,最能出面的应该是秦国,秦国不动,楚晋两国都想出兵,并且声称“不辱即危”!以天下为公的理由看,你齐侯出兵,怕不一定就是“尊王攘夷”。胜则可以这么说,败呢?

齐桓公想想,觉得管仲说得也在理,便问他的看法。

管仲说:姬突的心境有些不寻常。

齐桓公不乐道:他小子有什么念想?

原来,周惠王出奔鄢地的消息传到郑国,大夫叔詹向郑厉公姬突建议:五大夫及卫朔立子颓为王,周室人心不服,君若兴兵纳王,此乃万世之功也。姬突听罢大喜,认为这是恢复先祖在周室为卿的极好机会,对叔詹说:善哉!子颓懦弱,无能为也。所恃者唯卫朔之众耳,今卫朔撤师回国,五大夫等人乃掌中之物耳。寡人将遣使以理喻之,如能悔而反正,则胜似用兵多矣。姬突亲自前往鄢地慰问周惠王。

说到这里,管仲这才端出自己的想法:应该出兵,齐国出兵护卫刚刚登基的周惠王姬阆,这是何等的大义之举啊!但不是冲在最前面的,而是声响很大,步伐很慢,属于起雷闪电而不下雨式。

齐桓公明白管仲的意思后,向全国号召“尊王攘夷”!民众借债欠息,供给军队粮草。

就在齐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尊王攘夷”时,时刻都在盘算着如何恢复在周廷地位的姬突于公元前六七四年春修书一封与子颓,试图调解王室纠纷。书曰:

突闻以臣犯君,是谓不忠;以弟奸兄,谓之不顺。不忠不顺,天将殃之。今王子误听奸臣之计,而放逐其君,诚大谬也。若能幡然悔悟,奉迎天子回朝,王子束身归罪,仍不失荣华富贵。如若不然,尚可退居王畿一隅,比于蕃服,犹可谢罪于天下,以塞众人之口。唯王子从速图之,寡人静候天音。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子颓得了郑厉公的书信,犹豫良久,拿不定主意,与五大夫商议。蒍国说:骑虎者势不能下,岂有屈万乘之尊,而复退居臣位者?子颓想想有理,竟然将郑使驱逐出城。使者回到郑国,将出使情况作了禀报。姬突脸不动怒,心中暗作计算。姬突暗遣精兵从鄢地将周惠王转移秘密安置。秋天,姬突奉周惠王攻入邬邑,之后又攻入成周,取回了成周的传国宝器,并将周惠王君臣安顿到栎邑。郑厉公曾在栎邑居住了十七年,宫室及一应设施齐整如故,正适合周惠王暂时居住。安顿好惠王君臣后,又遣使具币通于西虢公,与西虢公秘密筹划,共纳惠王归周复位大事。

公元前六七三年春,郑厉公约会西虢公,两家在弭地共同起兵,誓师讨伐逆臣子颓及五大夫一伙,帮助周惠王归周复位。

齐桓公得到消息,问管仲怎么办?管仲先让人送信于姬突。齐桓公心急,说是不能等,立刻组织一支精兵随后前往。快马日行千里,早早赶到姬突帐前。姬突接到齐侯的信,扫了一眼,想也不想地回复道:区区小事,何必劳驾齐侯。

这下齐桓公傻了眼,他没预料到会这样。管仲心中早已明白,告诉齐桓公:姬突是聪明人,他早早摸清了底,解决五大夫有他与西虢公的兵足矣,你再去,多一人分羹,好吗?

这小子!齐桓公恼道,我该怎么办?

管仲提出:队伍不要立刻撤回,到峥丘驻扎,如果卫国出兵救五大夫,我们可以拦腰击敌。虽不能亲护周惠王,也能立一大功啊!

齐桓公突发奇想,如果不参战,我们可以借机“天下震慑,诸侯宾服”,令戎人不敢小视我中华。管仲点点头:灾荒之年,本是忌用兵,主公既然用了,适时而止吧!

果然,如管仲所言,郑国与西虢联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下午从弭地进发王城,第二天天不亮,兵逼王城下。郑厉公奉惠王攻打王城南门,西虢公率军攻打王城北门,两边兵马激急相逼,王城守将无以相挡。大夫蒍国慌忙叩击宫门求见子颓,恰逢子颓正忙着为他的爱牛添加饲料,没闲工夫接见。情急之下,蒍国假传王命,同时令边伯、子禽、祝跪、詹父等人率兵守御,自己急修国书请卫朔发兵相救。周人素来厌恶子颓和五大夫这一伙人,听到周惠王归国的消息,欢声雷动,纷纷从被窝里跳出,各操兵器与守城人拼杀,争献城门迎接周惠王入城,郑、虢联军奉惠王一拥而入城内。

蒍国屋外,送国书的使臣已备好快马,焦急地在门前转着。提笔铺绢起草国书请求卫朔发兵救援的蒍国,手颤无以下笔,忽听朝堂上传来阵阵钟鼓之声,忙喊小厮问何事。小厮报:主人闻钟鼓之声,乃旧王入城贺朝之乐矣!蒍国闻之,知罪孽深重,掷笔于地,拔剑自刎。子禽、祝跪二人皆战死于乱军之中,大夫边伯和詹父被周人绑缚献功。子颓与石速骑着心爱的文兽牛出西门奔逃,怎奈牛体肥硕,一步三摇,行动迟缓,结果连牛带人悉被郑国追兵捕获。子颓、石速与边伯、詹父被一同斩首号令,首级悬于城门,尸体曝于街头。

周惠王再度行即位大礼,论功行赏,犒劳士卒,将虎牢以东的土地全部赏给了郑厉公,把酒泉(今河南渑池境内的城池)之邑赏给了西虢公。

姬突原想入朝为卿光宗耀祖,而周惠王却只赏给了他虎牢以东的土地,他私下再次见天子提要求,天子沉思片刻,封姬突为“伯”。郑厉公的目的还是没达到,遂率兵悻悻回国。

消息传到齐桓公这里,他倒是有些替姬突感叹。管仲却说:那位置是留给您的。齐桓公的兴奋点被燃起,下令驻峥丘之兵出击戎人。但,戎人也不孬,早早探得齐军近在咫尺,有备无患。峥丘之战,齐军虽没损失,也未讨得便宜。国内大旱灾,赤地千里,齐桓公本想从戎人那里弄点补偿,想不到撒得千网竟连鲹鲦鳑鲏也未得,恼火万丈。倒是管仲相劝,放眼长远,必有甘泉。齐桓公听罢,问道:“峥丘之战,民多称贷负子息,以给上之急,度上之求。寡人欲复业产,此何以给?”[3]

管仲久思后回道:国内旱灾甚重,不宜再加重了,可用两个方法解之。先用巧诈,但只能用一次;然后依我所说开设“女闾”!“女闾”仍需废除奴隶。

齐桓公回说:废除奴隶,各国没先例,尚须禀告天子。“女闾”则恐大变。我们能否从“盐铁专卖”中获利以弥补旱灾的损失?

管仲摇摇头:时机不到。

齐桓公想了想:那就先对国内大户巧诈一二。

管仲应道:可行。

齐桓公在朝堂之上宣布对各地在峥丘之战中愿意放贷给贫民的大户予以表彰。具体做法是,由地方官刷白放贷大户家的高墙,增高他们家的门槛。在以门槛高低论贵贱的周朝,如果官方替你抬高门槛,那是非常荣耀的一件事,大户们都感觉很有脸面。但又感觉十分疑惑。就在这时,邑官来了,通知大户:朝廷将专门派官员前来看望你们。大户更是受宠若惊,问这是为什么。邑官告诉他们:峥丘之战,正因为你们愿意贷款给贫民,替国家分忧,朝廷要犒赏你们。大户们都有过上次赴京都宴会的故事,心存不安,哪里还敢有什么大奢望,只求朝廷官员来后让大家平安即可。很快,齐桓公派出八路使者,奉赍石璧上门慰问大户。大户们见朝廷奉赍供祖先神灵的石璧上门,心里更是忐忑不安,不知齐桓公与管仲又要对自己“巧诈”什么,嘴上只是连连表示感激涕零,再三说:朝廷给我们的待遇太高了,如此大礼,我们受之有愧。

使者说:主公在我们出发前告诫我们,他知道《诗》书上说,“恺悌君子,民之父母也。”他打峥丘之战,正遇上国内数年灾荒连着大旱,民不聊生,但你们还是借债给民众,使民众积极踊跃出资支持主公的峥丘之战,还使民众能够春天耕种,夏天除草,确保灾年收成不多中能有粮食支持前线,这都是你们的功劳!所以,要让使者代表主公赍石璧慰问。

大户们见使者话语坦诚、表现谦卑,都打消了顾虑,纷纷拿出债券与文书当着使者的面毁掉。同时还拿出储藏在家的粮食与财物,赈济贫困病家。

由于大户这一善举,迅速缓解了国家的困难。

齐桓公对管仲说:这种巧诈,何不多多?据我所知,四郊的民众都很穷,城里的商人都很富有,我想用一种办法来削减城里商人的财富,让城郊的穷人能够度过灾荒。这方面,你有什么好主意?

管仲笑指大路说:主公可否看到大路中间被车辆碾轧得凹下去了?齐桓公说:这很正常,古人说,千年的大道成河流嘛!管仲说:这就好。我们可以利用它来帮助穷人。齐桓公费解地问:这有什么奥妙?管仲说:请主公下令将洼地的积水,统统灌入大路中间的凹槽中去。齐桓公说:这一来,这大路就不能行车了,现在天气热了,积水会滋生蚊蝇。管仲乐道:要的就是这效果。齐桓公果然下令将通城里的两条主要大路灌上水,一时间,路两边的屠夫、饭馆等临街店铺贪图方便,尽倾污水于路中间的水中,没多久,水里蚊蝇成灾,引来鸟类与燕子等聚集。人们也在黄昏时聚集水边席地饮酒、聊天、娱乐。孩子们也拿着弹弓、弹丸在水边打鸟类直至天黑……商人们舍不得离开这个人们集中之地,他们的买卖还是在这里,但买卖做到一半时,又不得不丢下手头的活儿去赶蚊蝇与鸟类。日子久了,城里商人的生意越来越淡,而城外贫民的日子渐渐好起来。齐桓公感到诧异,亲自到民间调查,原来,大路两边的环境条件差了,人们都不愿意在水边买猪肉等食品,而出城去买环境好的新鲜食品。到了下午,城里的商人只好低于进价出售猪肉等食品,人们还不愿意要。城郊环境好,新鲜食品容易出手,往往是低价进来,高数倍的价出手。

再次与管仲沟通时,齐桓公问管仲:下一步,你对振兴齐国经济还有什么更好的想法?

管仲告诉他:灾年有好想法也不能乱来。依照往年经验,灾年是做奴隶买卖生意的好年份,大量的人贩子看上了齐国的灾年,奴隶市场的价格低,他们纷纷将齐国的奴隶贩卖到秦、燕、郑、鲁等国去。更为可怕的是,官府接到丢失人口事件骤增,而这些丢失的人口,正是被人拐走、骗走、绑架的居多。他们连妓院的女人也敢绑架,而且这些妓女到了他国,也还是卖淫,为他国的大户们挣大钱!长期这样下去,齐国人口将锐减……

我明白,你想废除奴隶。齐桓公说。不等管仲说话,他又赶紧说:能不能再缓缓?

管仲爽朗地回答:可以!接着问道:你想到什么好的振兴经济的法子?

齐桓公说:我哪有啊!有也是小芝麻事儿,不值一提啊!

管仲说:山不拒细沙而成山,河不辞水滴而成河,芝麻多了能堆成山!主公有想法就提出来,我替你端量端量,看看行不行。

齐桓公说:莱国与莒国都有柴薪和农耕的利益可以富民。我们山多,薪不如人多;人家地广,可耕地多,我们有地也尽是薄地,一年还来几次灾,怎么办?

管仲说:请您下令让隰朋将峥丘之战撤回的兵调往庄山,将那里的铜铸成钱币,用这些钱币购买莱国与莒国的柴薪。